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引言:为进一步了解广州地区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引导她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广州市妇联、广州妇女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以“学府新知性 放飞青春梦”为主题的2010年广州地区女大学生论坛,本论坛引起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广州妇女学研究会决定从2010年10月起,开展以“广州地区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研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35篇,经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我校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建奇副教授等撰写的论文《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获得二等奖。
中山大学教科所 张建奇 张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更加突出。由于就业意识会对女大学生行为及心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广州女大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女大学生;就业意识;广州高校
一、 问题的提出
有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研究在我国相对较多,包括从不同学科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对大学生或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也没有形成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就业意识概念及构成。如胡修池等人认为就业意识是人们在谋求职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在职业选择上的表现;[1]赵楠主要从就业期望、就业认识评价及应对设想对大学生就业意识进行研究。 [2] 我们认为,就业意识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思想认识及相应的准备和期望。所以,女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主要包括就业认识、就业意愿、就业期望和就业准备等。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初次就业率增长呈反比方向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与之相伴,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更加突出。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已成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群体,她们就业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整个群体就业的总体情况,而且还影响到女性发展及其它方方面面。由于女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将对其行为及心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明确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现状,并就广州女大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广州三所公立高校部分女大学生(全日制本科生)为样本。这三所高校包括教育部直属985大学一所,省属高校二所。2010年1月我们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17份,回收率为93%(个别项目漏填的仍算有效问卷)。从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学科、年级、家庭背景等方面看,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还通过访谈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最后运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广州女大学生的就业认识
关于就业形势,47.5%的女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选择比较严峻,27.1%选择一般,18.7%选择非常严竣,只有4.8%选择较好,0.4%选择非常好。女大学生总体对就业形势看法的得分为3.8,接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不同学科的女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严峻程度的认识不同,人文社科类的女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依次大于艺术类、理工科、经管类和医药类女大学生;比起其他地域,农村女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最为严峻;比起其他家庭收入,一万以下家庭收入的女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最为严峻;比起其他年级,大三的女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最为严峻。那么其就业信心又如何? 36%的女大学生对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信心,29.4%选择有一点信心,18.1%选择比较有信心,13.1%的人选择没什么信心。但不同背景的女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也有很大区别。医药类的女大学生就业最有信心,其次是理工科类、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大城市的女大学生比起其他地域的女大学生就业更有信心;家庭收入高的女大学生比起家庭收入低的女大学生就业更有信心,而比起其他年级的女大学生,大一的女大学生就业最有信心。总体来说女大学生就业不是很有信心,均值为2.69。
广州女大学生认为社会上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49%的女大学生认为社会上性别歧视现象比较严重, 22.4%选择了严重,也有23.2%选择了不严重。尽管认为“男女大学生综合素质都一样”所占比例高达74.2%,但只有53.7%认为男女大学生就业都一样难;尽管认为“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男大学生强”的比例大于“男大学生综合素质强于女大学生”的比例(17.3% > 8.3%),可是认为“女大学生就业比男大学生难”的比例却远远大于“男大学生就业比女大学生更难”的比例(42.7% > 3.6%)。那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呢? 44.9%的女大学生选择了社会传统观念,30.5%选择了生理因素,14.7%选择能力因素,6.9%选择性格因素。由此可见,广州女大学生认为社会传统观念是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其次才是生理、能力、性格等因素。
广州女大学生对就业信息、政策、法律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这与她们认为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她们就业帮助不大有关。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就业政策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作用如何”时,52.8%女大学生选择有一点用,27.1%选择有用,9.5%选择根本没用。
2.就业意愿
就业仍是女大学生毕业时选择的主流。虽然有大约3%的女大学生选择创业,但女大学生对自己是否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看法并不乐观。调查显示,72%的女大学生认为不具备,22.1%认为比较具备,选择非常具备的只有0.1%。
广州女大学生就业目的中经济原因比较重要。与经济原因有关的选择占65%,还有一部分女大学生就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占32.7%。
广州女大学生比较看重社会角色,对一些传统观点的认同度并不高。广州女大学生不太认同“男主外,女主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观点,并且认为大多数人认为工作是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广州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
女大学生的平均薪酬期望为2300多元。但不同学科的女大学生的薪酬期望是不相同的,医药类女大学生薪酬期望值最高,其次是理工科,人文社科类排列第三,再者是艺术类,最后是经管类女大学生;不同居住环境的女大学生的薪酬期望有所不同,居住在城市的女大学生比居住在农村的女大学生薪酬期望更好,以此成递减规律;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女大学生的薪酬期望也有所不同,家庭收入高的女大学其就业期望值也越高;通过对不同年级女大学生薪酬期望的比较看出,年级越高,薪酬期望越低,年级与薪酬期望成反比。
广州女大学就业地点定位较高。41.2%的女大学生就业地点选择的是广州,18.7%选择的是东部沿海地区,11.8%选择深圳,也有7.8%的女生选择了家乡,选择中、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很少,分别只占2.1%和0.5%。
广州女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其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自身的发展、薪酬水平、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环境舒适、兴趣爱好。因此,大部分女大学生以具有稳定性优势,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为自己的首选单位。外资企业也以其优厚的待遇,科学的管理等优越的条件,成为部分女大学生求职时的青睐对象。
4.广州女大学生的就业准备
女大学生对在课程重要性排序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应用技能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最后一位是实验课程,英语与计算机课程分别排在第三、第四位。
广州女大学生在对能力准备的重要性排序时,排在前5位的依此是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
广州女大学生在对就业准备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时,位于首位的是个人能力因素,其次是人际关系、学历层次、学校知名度、工作经历因素,而那些相貌身高、性别、户籍、年龄这些不可控因素排到了较后的位置。但不少广州女大学生也认为年龄、性别等因素往往是其就业的障碍因素。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数据分析,有关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现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广州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比较强烈,但就业信心明显不足。就业已经成为广州女大学生毕业时选择的主流。她们虽想寻找理想工作,但如就业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部分女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广州女大学生多认为自己就业比男大学生更难,虽然她们认为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比男大学生更强。多数广州女大学生却并不认同传统观念,在她们看来,工作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广州女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但背景不同的女生差距较大。人文社科类、来自农村的、家境贫困的女大学生就业信心明显不足。
2.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期望定位仍较高。广州女大学生较高的就业期望不是体现在薪酬期望,而是体现在对就业地域和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广州女大学生,有将近一半的调查对象选择广州作为她们理想的就业地点,而东部沿海地区、深圳、上海、北京同样也受到女大学生的青眛,几乎很少人选择去中部和西部城市工作。这也是全国高校毕业生最希望选择就业的地区,就业竞争比较激烈。广州女大学生理想就业单位以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为主,外资企业也是众多女大学生的选择,很少有女大学生将私营和乡镇企业视为自己理想的就业单位了。但广州女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容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要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
3.广州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准备方面最看重沟通管理能力。能力准备是就业准备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就其具体指标而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等沟通管理能力是女大学生最看重的能力。这说明广州女大学生更看重的是如何更快地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比较注重实践性,而对那些发明、创新、科研等理论性较强的研究能力不怎么看重。与之相关,在课程准备方面,女大学生最看重的是应用技能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而不太注重专业理论和实验课程。我们认为,部分广州女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准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流于肤浅,可能既不利于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顺利就业。如广州女大学生并不把专业对口视为就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却往往有专业要求。
针对广州女大学生就业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引导:
1.引导广州女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期望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面对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现实,广州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必须发生改变,虽然可能是被迫的。广州女大学生应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的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要大众化,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还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但这并不是要女大学生向就业歧视妥协,政府也理应为她们创设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因此,应引导广州女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部分广州女大学生要勇于面对现实,积极应对职业人生,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就是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应优先考虑先解决“吃饭”问题――获得就业机会。
2.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特点往往是生产容易、销售难,目前高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其结果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虽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但需要在深度和针对性方面进一步加强。如对女大学生而言,并没有对她们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辅导,特别是对其职业规划、择业观、就业能力准备等方面的辅导明显不足。对女大学生,广州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应帮助她们进一步摆脱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增强独立意识,拓展自己的就业领域。广州高校在就业指导时,还应注意纠正部分女大学生的错误认识,如对专业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问题等。
3.高校应加强对就业信息、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帮助她们顺利就业。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不仅如此,国家还制定各种保护妇女就业的法律,广东等11个省区还完成了《妇女权益保护法》本地实施办法的修改。广州女大学生如了解这些政策和措施,并用足这些政策和措施,对其就业将大有帮助。因此,广州高校应加强对就业信息、法律和政策的宣传,使女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就业信息、法律和政策,以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湖修池等,《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郑州大学出版社[M],2003,P62。
[2]赵楠,《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西部四所高校毕业生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