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人才智力扶贫到蕉岭——附属口腔医院对口扶贫蕉岭县人民医院阶段小结
为落实省卫生厅组织的“卫生人才山区智力扶贫计划”,经医院筛选,2005年11月30日,我心怀满腔热情,带着附属口腔医院全院职工的深情厚意,远赴粤东山区小县蕉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挂职扶贫工作。至今已有半年。在双方医院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我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小结如下:
1 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工作目标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初到蕉岭,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生活习惯也有差异,一切都很陌生。如何尽快适应环境,开展工作是我面临的第一道难题。经过与卫生局、县人民医院领导讨论协商,并对广大患者进行调查咨询后确定我挂职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广泛宣传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普及和提高当地居民的口腔卫生意识;对全县口腔医生进行必要培训,提高他们对口腔疾病的诊疗水平;对口腔科基本设施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争取派出单位的支持;积极参与医院的管理,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2 广泛宣教,提高当地群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为了寻找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点,我深入街道和主要乡镇,通过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了解当地口腔医疗条件和老百姓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据调查,蕉岭县有二十多万人口,但每天到蕉岭县人民医院口腔门诊看病的仅10人左右,似乎口腔医生还显得相对过剩。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在小小蕉岭县城却有着各种各样口腔诊所不下20个,这说明当地居民对口腔医疗的需求还是很大的。然而这些诊所大多设备落后,水平低下,只能进行一些简单处理,根本没有完成规范系统的治疗,且毫无卫生保障。当地居民由于经济或者时间的原因大多选择就近诊所就医。我们知道,不当的口腔治疗可能诱发严重的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染上诸如乙肝、艾滋病等疾病,致使升学、就业、交友和婚姻等亮起红灯。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同时对口腔诊所医生进行培训和监督。于是我走进学校、机关、农场进行无偿宣传,此举得到蕉岭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洪副书记听完我的宣教后认为进行口腔宣教很有必要,她力邀我给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讲座。口腔卫生是现代生活水平的指标,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后,当地领导已承诺加大在这方面的财政投入。
3 开展新业务,推广新技术
挂职1年多来,我积极参与口腔科门诊工作,对当地医生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结合蕉岭的医疗条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服务,同时为同行进行传帮带,发挥了龙头作用。此举还吸引不少个体诊所前来联系,希望得到技术和管理上的指导。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在蕉岭县开展第一台全麻口腔颌面手术、成功进行了蕉岭首例腮腺巨大肿物摘除术、广泛开展儿童口腔疾病诊治、在口腔疾病中推广无痛注射技术等,大大提升当地口腔科的医疗水平。
4 积极参与医院管理,加强对外交流
积极参与医院的管理、宣传与对外交流,为基层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2005年11月,我代表医院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院长协会年会,在大会上发言,交流医院管理经验,受到省卫生厅和梅州市卫生局的表扬。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去年底,蕉岭县人民医院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分别签定了双向专诊协议。
5 增进了解,促进扶贫双方交流
为了让我们对口扶贫的双方单位相互了解,2005年11月我带领蕉岭县人民医院部分领导和相关人员参观了我院,让他们对口腔专业有了更具体的认识。2006年4月,医院凌均棨院长和赖亚力书记亲自带领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到蕉岭县人民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口腔医疗需求和现有诊治水平,并向蕉岭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三台全新的牙科综合治疗台和一批口腔医学书籍。蕉玲县政府和卫生局主管领导高度重视,出席了捐赠仪式并向凌院长颁发了捐赠证书和感谢状,感谢他们为蕉岭带来了“带不走的老师”。随后,双方进一步商讨了帮扶事宜,诸如再次向蕉岭捐赠口腔仪器设备、免费接受进修学习、组织专家教授再赴蕉岭进行大型义诊活动等。同时,两院还建立了联系热线,增强互动,为以后智力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6 巩固成果,展望未来
通过开展一系列帮扶活动,把省委组织部和省卫生厅“广东省山区卫生智力扶贫”要求落到实处,有利于实现我省口腔医疗资源优化共享,促进我省口腔医学事业均衡发展,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口腔保健需要,共建美好和谐社会。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势必持续深入开展下去。展望下半年,我将进一步扩大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成果,在各学校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爱牙日组织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专家教授来蕉岭进行大型义诊活动;进一步完善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硬件条件,如消毒设备、牙片X光机、根备设备等;进一步加强口腔医疗技术扶贫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新诊疗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口腔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把“智力扶贫计划”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口腔医院 余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