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二药”“亮菌甲素”假药事件中,他们经受了考验——记在“亮菌甲素”事件中的中山三院
2006年,夏至春别。
“亮菌甲素注射液”假药事件考验着三院,考验着三院领导反应处置能力,也考验着三院全体医务人员的责任与医德和救治水平。实践证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处理齐二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过程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及时发现,及时排查,及时上报,及时救治,凸显了中山三院全体医务人员对人民、对社会、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由于采取措施得力,上报及时,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迅速控制涉案药品,防止该药经其他渠道流向全国各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地控制了事态进一步蔓延。
及时发现 及时上报
肝病的诊治是我院的强项,一直以来拥有大量病人。(感染科拥有病床130多张,医护人员117人)
4月19日,我院感染科开始使用齐二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4月24日和26日,我院感染科三区先后出现2例急性肾衰病人(无尿、血肌酐等明显升高);4月30日下午,感染科二区也出现6例相同表现病人,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警觉,病区当即向感染科党支部书记谢奇峰教授汇报情况。感染科立即组织感染科内专家讨论,排查病因,组织救治。这些患者均因病毒性肝炎入院,临床类型包括重度、重症型及肝炎肝硬化,个别病人入院前肾功能有损害。经过专家的分析,这些患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不能用肝肾综合症来解释,可能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关。经积极排查发现,所有病人均在肾衰前3~11天使用过一种最近更换了药厂和批号的静脉用药——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于是决定立即停止使用该可疑药物,并立即报告医务科。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及时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医院高度重视,于5月1日下午组织感染病科、肾内科、药剂科、影像学等科室专家大会诊。专家们同意感染科意见,考虑病人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医院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决定:1、立即成立抢救小组,由主管副院长任组长,感染科副主任任副组长,积极抢救病人。2、进一步查找病因。3、全院停用并封存可疑药物。4、立即向上级汇报。随后,我院马上向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广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机构电话汇报了情况,并电话报告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医院管理处立即报告汪建平副校长,他指示:1、立即报告药监部门;2、积极救治病人;3、要求医院管理处处长李巧兰通知我校各附属医院立即停止使用并查封该药品,同时组织校内,包括感染科、肾内科、泌尿外科、药理、毒理等方面专家以及广州市药监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专家于5月2日下午再次对这批病人进行了会诊,制定救治方案,查找原因。同时将事件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有关部门做了报告。
医院专门成立了“专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抢救组成员从成立之日起24小时待命,并每日对病例进行分析会诊,拟定诊断和治疗的方案。5月3日上午,我院为2例病人做了肾穿刺病理活检。下午,病理检查初步判断为肾小管间质急性损害,疑与药物损害有关。广东省卫生厅领导指示医政处吴少林处长组织省内肾科有关专家(中山一院、中山三院、市一医院、红会医院)再次进行会诊。省药监局、大学医管处的同志到会。晚上,省药监局稽查分局前来我院封存可疑药物,并提取样本送检。5月5日,肾穿刺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两例均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伴急性肾小管坏死”,提示毒性肾损害,高度怀疑与使用该亮菌甲素有关。
积极应对 全力救治
从5月1日起三院领导和医生护士都进入了超负荷的工作状态。“5·1劳动节”的7天假日成了真正的劳动日。
正出差在外参加欧洲肝病年会的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教授和医疗副主任崇雨田先后紧急赶回广州,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省内专家会诊。
为了让会诊的专家尽快了解病情,感染科医疗秘书连夜安排医生回科室汇总病例资料。
此时,感染科全体医务人员随时待命,不能离开广州、通信保持通畅。值班的三线高职称医生一律回科里值班,科室专门腾出一间病房改做三值值班房。
在医院成立的抢救小组的指导下,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全力抢救危重患者,安排一线医生、护士24小时全天候值班对患者进行监护与治疗。从此,作为抢救小组成员的医生护士不再有“周末”的概念。
在ICU里,医院配齐了人工呼吸机、支气管纤维镜、血液透析机、心电监护仪、电子静脉注射泵等医疗设备。
“五一”黄金周期间,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采取各项积极措施,并调动全院一切人力、物力,紧急协调调用所需药品,并添置抢救设备如呼吸机、血透机等。医护人员放弃休息,感染科全体医务人员24小时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积极救治和悉心护理病人;并对使用过亮菌甲素所有的病人密切跟踪。在省卫生厅及中山大学的支持下,医院先后5次组织省内、校内、院内各学科的大会诊,积极研究最佳治疗方案。全院上下紧急动员,科室相关人员不能离开本地,随叫随到,一切为救治病人开“绿灯”,使所需药品和设备能抢时到位,为病人的抢救工作提供了全力支持,反应迅速,上下一心,措施得力。各项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展开。
为了对病人负责,三院在积极救治的基础上,又组织人力自5月10起,对4月19日~30日曾在三院使用过“亮菌甲素”的患者,进行积极地追踪随访;同时又并积极配合广东省卫生厅于2006年5月26日组织省内外专家对使用齐二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假药事件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专家们深入病房查房,认真查阅2006年4月19日~30日期间使用该假药的患者病历,对重点病历进行重点分析和讨论。
医院为了做好安抚接待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及落实抢救治疗、安抚接待和维持稳定工作的具体和部署。为了应对这一突发事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医院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先行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购置设备、救治危重病人及安抚接待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
医务人员日以继夜地救治5名中毒患者,2名已上呼吸机抢救,2名病情稳定。而假药的受害者任贞朝,病情急转直下,出现谵妄、狂躁等肝昏迷、肝性脑病的症状,如不及时接受肝肾联合移植,病人将很快死亡……
医院5月15日下午开始向全国20家大型器官移植中心求助,48小时内居然找到一副配型与他吻合的肝和肾,在辗转飞行了2000公里后,运载着救命器官的飞机冒着“珍珠”台风的影响,于晚8时顺利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9时,三院器官移植中心,院长陈规划亲自主刀,肝移植科副主任陆敏强等配合,并由肾移植科主任洪良庆带领的手术小组紧接着上阵,30多名医护人员经过8小时的通宵手术,成功为任贞朝实施了肝肾联合移植,肾功能基本恢复,尿量正常,肝功能也逐步恢复,目前病情正在康复之中。
相互支持 无言奉献
在“亮菌甲素”事件的过程中,三院医务人员表现出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令人感动的精神境界。他们在医院内部网上,纷纷发表看法及感想,有一位医务人员这样写道:“我们无言去面对社会的压力,更无言去诠释生命守护者的含义,对着生命所托的患者,我们除了无言的奉献,还有什么?”有一名护士这样写道:“勇敢地面对,上下团结一心,配合医院竭尽全力救治病人,相信社会会理解我们的”,“这只能坚定我们的信念,只能让我们的手握得更紧,让大家的心贴得更紧……”
一个个跟帖令人感动,也催人泪下
患者吴某某是假药的受害者,经过了全力的抢救,采取了各种措施,于5月16日九时宣布抢救无效死亡,感染科的护士们对患者进行了细致认真的尸体料理和临终护理,给病人处理好了所有的创伤口,清洗干净,特别取了一套最新的病号服给他穿上,床单上铺上蓝色尸单,给他盖上干净的被子……患者家属情绪激动,语言激烈,但医生、护士们仍耐心相劝,关心安慰……
有一次,护士在给病人更换衣服时,无意中把病人口袋里的“护身符”弄丢了,为了平息病人家属的怨气,她们在五大袋、气味很重而肮脏的被服中反复寻找,原来“护身符”——是一包着四十元的红包,当护士把护身符交还给病人家属时,才获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在面对着病人家属、社会的不理解,甚至漫骂、侮辱,他们始终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笑脸面对。他们相互鼓励和互相支持,与医院一起共渡难关,与医院一起经受着这严峻的考验。
(中山三院党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