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工 会 | 教代会 | 女教职委
研究探索
学习资料
  工作交流
首页 > 研究探索 > 学习资料 >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

——在广东省教育工会五届二次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

200614日)
詹必富
 
各位委员、同志们:
广东省教育工会五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是在我省跨过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启动新的五年规划的时候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5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06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团结动员全省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
现在,我受五届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关于2005年的工作
2005年,在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指导下,我省各级教育工会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在大局中找准特色定好位;着眼于本产业工会的客观实际,在对工会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本把握的基础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创新中发展,探索中突破,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工会工作新格局。
一、主人之家建设有新进展。
主人之家的建设,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教职工政治民主权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我省高校和普教校务公开工作已全面展开,教代会制度也全面建立,高校教代会制度已形成规范化,普教系统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广泛开展,高校这项工作已进入试点阶段。在此基础上,过去的一年我们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对民主管理的理论前提、制度保障、实践展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去年5月份,省教育工会在推动省属地方高校召开民主管理工作研讨会的基础上,又于9月份召开了全省高校民主管理工作研讨会。两次会议,一方面全面回顾总结了以往的成绩,又研究了目前纵深推进过程中的主客观问题,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为进一步推进主人之家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二是各级地方教育工会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了主人之家建设的新途径。如广州市建立了全市的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星级考核评估制度,制定了《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星级考核标准》,省教育工会已及时转发各地各学校学习参考。深圳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制定了《关于在深圳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和职代会作用的意见》。佛山市全力推动民办学校建立教代会制度,建制率达96%,其中顺德区100%的民办学校召开了教代会。三是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如中山大学工会成立了“中山大学教职工劳动权益争议调解委员会”,还成立了“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制定了《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申诉条例》。四是二级教代会逐步推开。继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之后,又有一批高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开展了二级教代会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五是校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开展。校务公开全面展开后,深度问题突显出来。各级教育工会就不断完善公开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促进主体到位,提高公开的效率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所有这些,大大激发了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二、发展之家建设有新局面。
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为此,各级教育工会围绕建设发展之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活动。省教育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建设和谐校园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收到论文150多篇,经有关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8名,优秀奖44名。同时举办了以“文化广东,美在校园”为主题的广东省首届教职工摄影作品大赛,从1000多幅参赛作品中评出获奖作品183幅,并在中山大学展出。珠海市、暨南大学的教师合唱团在全国职工合唱比赛中都获得了突出成绩。二是为青年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如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药学院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参与面广,时间跨度大,特色鲜明。广工评选 “十佳授课教师”,广药将参赛成绩作为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广州市教育工会致力于推进穗港两地缔结姐妹学校,为穗港两地42所中小学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互访,教学观摩、教师互培的方式,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深圳市以组织职工技术运动会为契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以网上获取信息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想和课堂表达能力为主要内容,营造“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深受学校和教师欢迎。三是合理化建议广泛开展。各高等院校普遍以教代会提案形式,广泛征求、采纳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并及时督促相关业务部门研究解决。各地方围绕校风、校建、校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明显。如佛山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3638位教师提合理化建议14015条,充分反映了教职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四是师德建设形式多样化,较好地塑造了新时期的教师群体形象。省教育工会将2004年获奖的师德座右铭结集出版。这既是我省师德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也为下一步的师德建设搭建了更高平台。广州市围绕“重铸师德,增强党性”这一主题,开展了“爱与责任”师德报告会,得到了中央先进办和省委先进办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人民日报》等15家媒体进行了采访。佛山市的“和谐校园·师德颂”系列活动,使广大教师对新时期的师德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清晰认识。关心教师的发展为新时期大量师德先进个人的涌现创造了条件。
三、健康之家建设有新成效。
教师的身心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健康之家建设空前活跃。一是从制度上保证。如广州市教育工会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关心教师身体健康工作的意见》,检查建立每一至两年体检制度、教师健康监控制度和教师锻炼考勤制度等三项教师身体健康保障制度的落实情况。很多高校制定了教师健康工程方案或意见。华南师范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教职工的全面体检工作,三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校工会认真总结,多方听取意见,完善了体检运作程序。广东商学院精心筹划,全面实施“健康工程”,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每周二、四下午四点到五点作为全院教职工固定锻炼时段,工会还制作了有关统计表格,发送各系部、处室,指定具体人负责本部门教职工每周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统计工作。二是举办各种健康讲座。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是关系到学校和教职工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了教职工的健康意识。三是积极开展常规性、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趣味体育运动,深受教职工欢迎。各种形式的健康营活动和商学院的“亲子工作坊”各具特色。四是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各种体育竞赛,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如华师大以“放飞心灵,享受体育,拥抱健康”为主题开展健康工程,直属中专中学片羽毛球邀请赛等等。五是大力实施教师健康互助保障计划。到目前为止,省教育工会直属基层工会已有15289名教职工参加了大病保,保金达到158万元;已为32名患病职工办理赔付金64.6万元。有14884名女职工参加了“女职工安康保险”,已为41名患病女职工办理赔付金47.1万元。
四、爱心之家建设有新成果。
建设一个爱心之家,是展示新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形象的重要内容。过去的一年,各级教育工会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向社会宣传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作出了新的成果。一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去年,国内外有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各级教育工会情为灾区人民所系,广泛发动教职工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捐款如中山大学捐了66万元,教育学院捐款46626元,华师大捐款109619元。在此不一一列举。二是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关注社会,回报社会活动。如中山大学组织青年专家学者赴湖南吉首大学开展对口支援,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三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为各教育基金、职工济难基金、残疾人基金大量捐款捐物。四是关注贫困山区发展。除了捐款捐物之外,有的学校还结合“十百千万”工程组织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深受山区老百姓的欢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会举办“城乡孩子手牵手”活动。四是关心教职工子女入学、高考问题。五是为青年教师住房问题排忧解难。如广东商学院积极主动与有关房地产公司联系、洽谈,为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付出了大量汗水,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衷心拥护。六是广泛开展送温暖工程。除了节假日慰问有关教师之外,还及时关心患病教职工,为他们做实事,办好事。
五、工会自身建设有新突破。
一是工会组织建设已取得可观的成绩。2004年省教育工会在佛山市顺德区召开民办学校工会工作现场交流会之后,各地加大力度,全力推进。深圳市建会率达100%。佛山市组建率和会员入会率均达到了81%。高校临时工、合同工和非在编人员的入会问题也摆上了议事日程。如中山大学已制定了《中山大学合同员工加入工会暂行规定》。与此同时,一些没有建立地级市教育工会的市,如茂名市、河源市等已正式成立了教育工会。省教育工会、一些地级市教育工会和部分学校工会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使教育工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州市教育工会和华南农业大学等14个地方和学校工会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评为“先进工会组织”。
二是工会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作风明显转变。工会干部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各级教育工会下大力气,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克服形式主义,真正在效果上大做文章。省教育工会继去年4月份在中山大学举办“关注女性发展”为主题的直属基层工会女职工主任培训班后,又于11月初组织本科院校主席前往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学习考察,就学校民主管理、二级教代会建设、教师回报社会、工会工作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学习、研究,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吸收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各级工会还自觉改变工作作风,把自身放到广大会员的监督之中,克服了工作机关化。如中山大学工会建立了接受基层工会评议制度,促进机关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机关工作方式进一步向指导型、服务型转变,促进机关干部努力提高业务指导能力和工作档次。各级教育工会都采取了有效措施,自觉接受会员的评议和监督。工会工作向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州市教育工会温丽雅和中山大学罗永明等27位同志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
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绩。如女教工工作特色鲜明,各具风采;工会财务工作不断规范化;宣传工作有了明显进步;调查研究工作越来越引起重视,等等。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工作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迹,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品牌。但是,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教育工会组织体系还没有彻底建立完善;各地区各学校的工会工作开展还很不平衡,省教育工会在工作的分类指导上还不得力,一些难点还没能突破,有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措施。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以努力。
二、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教育工会要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工作理念,突出建设和谐校园这个主题,进一步建设好主人之家、发展之家,健康之家和爱心之家,实现工会工作“六个化”的目标,即思维理性化、目标一体化、活动人性化、内容多样化、管理民主化、维权制度化。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发展好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
思维理性化,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工会工作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内涵;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科学发展观是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指导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上下功夫,在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新形势下工会建设的一些重点问题。
一方面各级教育工会要坚持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凝聚广大教职工,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合力,从政治安排、舆论宣传上进一步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把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上来,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各级教育工会干部要找准工会工作在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科学定位,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二、发挥优势,多作贡献。
目标一体化要求我们不仅要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要对阶段性目标和各地各学校的发展目标要有清醒的认识。省总十一届二次全委会作出了关于动员广大职工为“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和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事业,由于其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在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规划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等等,都与教育事业密切相关。它决定教育工会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是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的自我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积极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因此,各级教育工会要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和教学基本功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活动等等,引导教职工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为构建创新型广东作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我们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各级教育工会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基础,在协调人事(劳动)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畅通民主渠道,反映教职工呼声,理顺教职工情绪等方面,要有所作为,而且要以“回报社会,构建和谐”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开展体现教师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独特作用。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一是协助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推荐评选工作。二是要以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与省总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人阶级新闻宣传的意见》为契机,大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为劳模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总结典型,树立品牌。
活动人性化,内容多样化,必然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符合教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要让工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进入教职工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凝聚力、号召力。在广东省教育工会五届一次全委会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汤维英明确要求全省各级教育工会要着力抓好主人之家、发展之家、健康之家、爱心之家的建设。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这个要求,有了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形成了新时期我省教育工会工作的品牌。为此,省教育工会将围绕“四个家”的建设,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工会建家的意见,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建家之路。其次,要认真总结经验,抓典型,上水平,通过实践,推动创新。省教育工会要在全省范围总结50个典型经验汇编成书,并在适当时候召开经验交流会,在全省予以推广。
主人之家建设始终是教育工会工作的重点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增加新内容,激发新动力,采取新措施,带动全局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今年,普教系统要学习借鉴广州市教育工会,推动全省实施民主管理考核评估。高等院校,尤其是本科院校要全面开展二级教代会建设的试点、总结、推广工作。要在普法、执法环节上下功夫,探索适合高校特色的民主管理有效形式,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要在巩固校务公开工作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校务公开的范围,并注重工作实效。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关于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批示精神,围绕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要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出发,着眼于学校人事(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推动学校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人事(劳动)聘用关系。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推动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切实保证教代会职权行使到位。要积极推动民办学校建立教代会制度,探索适合其特点的民主管理有效形式。
要不断充实发展之家的内容,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要发挥工会作为教工群众“大学校”的作用,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创新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教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要把健康之家和爱心之家建设得更加生动活泼。通过健康之家建设,使教职工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通过爱心之家建设,更好地展示教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群体形象。
四、加强建设,提高能力。
维权制度化,管理民主化要求我们要从执政党增强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工会的建会和治会能力,努力做到科学办会、民主办会、按工会工作规律办会。
健全的工会组织体系,是工会发挥作用,履行职能的基础和前提。要以《工会法》、《工会章程》、《教育法》以及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推进与工会职责和作用相适应的组织网络的建立。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队伍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到教育系统,主要是后勤、产业集团的用工制度上的变化。在高等学校及中小学后勤、产业系统,招收使用非正式职工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要按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这既是工会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要历史责任,也是广大非在编职工的迫切要求。各级教育工会组织要从维护社会和学校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的紧迫性,积极争取本地区、本学校教育党政的重视支持,认真探索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组织以及他们加入后如何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会组建率和入会率。要在继续提高社会力量办学工会组建率和入会率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工会发挥作用的有效经验。
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教育系统工会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按照“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专门家”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发挥每一位工会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工会干部的实际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五、调查研究,推动创新。
教育工会工作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各级教育工会不仅要善于实践,更要善于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提炼、概括,从而促进工作创新。因此,要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不断打开工作创新的视野。今年,省教育工会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采取课题立项办法,重点调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高校非在编人员的入会问题;二是高校的维权机制问题;三是民主管理问题;四是师德建设问题。各级地方教育工会可以结合实际,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年底,我们将对调查研究成果进行评比表彰。总之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我们要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
各位委员,同志们,做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工会工作,我们肩负的责任光荣而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3-10-29)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工会  地址: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 (020)84111291  传真:(020)841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