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工 会 | 教代会 | 女教职委
研究探索
  学习资料
工作交流
首页 > 研究探索 > 工作交流 > “上善若水”与企业和谐人际关系

“上善若水”与企业和谐人际关系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说的是让人争取进步,达到比当下更好的目标和过上更好的生活;水往低处流呢,则少有人细细地品味和研究。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则利万物而不争”,说的是人们在追求个人修养和较好的行为方式时,应以水的柔性、包容、甘留卑下、滋润万物而不争等特性作为参考与参照,并达到这样的境界。“上善若水”则被多少立志修善心性的文人墨客和追求最高境界善行、心境平和、包容万事的志士奉为座右铭。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在“水往低处流”的过程中,水是有目标的、有目的的。其实,水也展示了包容一切、百折不挠、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水在往低处流动的进程中,遇低洼而填平,遇岩石则迂回包抄而过,遇干旱的土地则滋润之。如果从高处往下,则施展“水滴石穿”的功夫,再坚硬的石头也挡不住水的流动。水在往低处走的过程中,展现了坚韧不拨、永远进取的无畏品格。当然,水在往低处走的过程中,它也无暇欣赏周边的美丽景色,更无心留恋物质上的诱惑,只顾匆匆地往前赶,直奔目标而去,并聚而盈之,在泽被万物的过程中,从不争名夺利。
       当下,我们推崇的是和谐社会、和谐环境、和谐人际关系,在构建和谐的过程中,水的特性,对我们加强个人修养、树立个人言行准则、处理所在环境的人际关系等,都会有所启发。
       “善”,是善良、善好和友好的意思,也有特长、擅长和容易的意思,当然,也有平和之意。“上善”则可以理解为善好的、较好的行为方式,以及达到最优境界的意思。而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则提示人们应该追求包容一切的“水”性,并把平和包容、坚韧不拔的境界作为一种终生的追求。
       水性的柔性、甘留卑下与滋润万物而不与争的品格,自然在老子思想当中被认为是高尚的。从当下高校企业内人际关系的构建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过程中,“上善若水”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水性“柔”的一面,昭示着在高校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应更具包容万物的态度、精神与行为。高校企业中的人员,有来源于高校当中原教学第一线的人员,也有从社会上招聘来的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既有原来吃“大锅饭”的事业单位编制的“人事关系”的老员工,也有以合同作为纽带与高校企业发生雇佣关系的“合同员工”。不同的年龄与经历,不同的学历与学识,以及不同的身份,造就了高校企业中各种不同性格和脾性的员工,这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国人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心态,又如何构建和谐局面,又如何团结、齐心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要是将水的柔性运用于处理企业人际关系当中,也许将收获不错的人际关系局面。包容、理解也许是目前高校企业内协调、和谐人际关系最有效的途径,这恰恰是水柔特性的展示。
       甘留卑下的特性,则是昭示人们甘于寂寞的品行。国人贵柔处弱,本来就是甘留卑下特性的展示。每个不同的企业,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工艺分类、岗位分类,由此也会因劳动方式、劳动强度的不同导致个人收入不同;有的企业更会以是否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作为标准,划分不同的工作岗位,并制定薪酬标准。这就难免出现有些岗位没人愿意干的情况。我们提倡追求甘于寂寞,服从分配,做别人不愿做的工作,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工作,到众人不愿意去的岗位,并把事情做对、做好,不争功争名争利,企业的人际关系自然就会趋向和谐。当然,高校企业中的高层主管人员知人善任,是最大效能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要真正做到职位低下而不卑微,是要费一番苦功的。甘留卑下的“水”特性,也就成为营造和谐局面的有效策略。
       滋润万物而不争,则是水性当中较高的思想境界。现今社会物欲横流,要做到如此谈何容易!在当下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中,校办企业逐渐被分离和边缘化,渐行渐远。高校企业在高校回归教学主业的过程中,甚至忘却了过去曾经为高校安置富余人员、增加高校职员个人收入,特别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光辉历程。而今却被要求自食其力、自负盈亏。如果没有“滋润万物而不争”的心境,我们又何以抖擞精神去迎接市场经济、金融海啸等浪潮的挑战呢?由此看来,“滋润万物而不争”应是大和谐局面的需要了。
       水滴石穿、勇往直前、平稳包容,则是作为高层主管人才必须具备的品格。企业,特别是高校企业,具有与高校内其他部门不同的特性,它既没有上级拨款的“皇粮”接济,也没有国家项目的特别关照。它必须依靠自身的特点在各自的行业中拼搏,画地为牢,努力在本行业中占有市场份额,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有具备坚韧不拔和兼顾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担任主管,并带领全体员工往前冲。“发展才是硬道理”,固守前任留下的“滩头阵地”是难以在风高浪急的商海中扬帆激进的。
       “和为贵”。和与善相通,在企业当中以和为贵,贵在和谐的局面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众志成城地应对市场所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如果没有和谐的局面与人际关系,最终导致矛盾的双方利益俱损,从而导致企业内耗和拖垮企业。所以说,引导员工以“和”为贵,追求“上善”与“修身”,也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门必修课。
       近来年,国学热席卷中华大地,国人可以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各种修养方式。在管理企业的理念当中,也可运用各种诸如儒家、道家思想,去构建适合所在企业的人际关系。“上善若水”、“中庸之道”、“静水流深”、“有容乃大”、“厚德载物”便成为人们追随与仿效的目标与信条。水为财,对水性的学习,将是高校企业人员应该强化的内容。这对高校企业的人员来讲,应该不是件难事。
       也许,将“上善若水”的精辟理念,融贯到构建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对高校企业文化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乃至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是有积极作用的。


(产业集团  白石)

(发布时间:2013-10-30)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工会  地址: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 (020)84111291  传真:(020)841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