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总工会颁发的《广东省总工会关于表彰广东省五一巾帼奖、南粤女职工文明岗、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的决定》(粤工总[2012]7号),我校肿瘤防治中心重症医学科(ICU)获得“南粤女职工文明岗”称号。
去年12月,校工会积极组织相关推荐工作。候选个人和单位经各二级工会推荐、校工会女教职委讨论、校工会常委会审定,并顺利通过公示,报送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附:获奖个人和单位主要事迹:
黄志纾,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全国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六届编委,以及J Am Chem Soc、Bioorg Med Chem、Eur J Med Chem、Chem-Asian J、Curr Med Chem、Chin J chem、Acta Pharm Sinica、《有机化学》等期刊审稿专家。主要从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药物化学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她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对分管的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富有牺牲精神;长期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受到师生好评。
中山大学档案馆,是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共有22位工作人员,其中女职工16人,占全馆总人数72.7%,3位岗位负责人全部为女性。曾获2008年“中山大学巾帼文明岗”称号。多年来为教职工职称评定、毕业生政审、职能部门工作查考、毕业生学历鉴定、学生出国中英文成绩制作、教育部对学历的认证、社会人士的研究利用等各项需求提供了大量服务,在广东乃至全国高校同行业中成绩显著,多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2005年以来在各类档案学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45篇,多篇论文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档案学会、广东省档案学会优秀论文奖,编研成果丰硕,凝聚了中大人的情怀,彰显了中大校园文化的成就。目前共有各类编研材料38种,其中3项成果分别获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档案编研成果一、二、三等奖。2011年主持编印约9万字的《中山大学校史资料丛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共有74位工作人员,其中女职工44名,占科室总人数的59.5%,其中副教授1名、技术员2名、护士41名。科室设立了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科、创伤与显微外科等专科,共有2个病区,开放床位120张,每年收治骨科各专科患者5500余例,开展各类骨科手术超过4600例,大手术和特大手术超过70%,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包括世界首例断腿再植、早期开展骨肿瘤保肢手术、创办显微外科等。曾获2008年“中山大学巾帼文明岗”称号。2011年,显微创伤外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手外科;同年,骨科无痛病房成为我国无痛病房经验推广基地。此外在院级以上的各项护理技能比赛中,曾获多项院级护理管理奖项,3人曾被评为“护理技术能手”,8人次曾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中山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有65位工作人员,其中女职工36人,占中心总人数的55.4%。曾获2008年“中山大学巾帼文明岗”称号。中心长期坚持服务社会,在省内外开展乡村儿童寄生虫病筛查和防治工作,积极参与“双到”扶贫活动。中心所在党支部于2009年获得“广东省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先进党支部”表彰;2009年、2011年被评为中山大学校级先进党支部。中心于2011年被评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心每年面向全校开出实验项目900多项,承担实验教学工作量超过100万人时数。近两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科研仪器中心和华南地区高校首家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参与国家、省部级和校级教改课题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学校医科课程建设,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获国家级教学奖项8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重症医学科(ICU),是集危重病抢救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ICU,女职工比例占科室总人数的84.7%。主要从事各专业肿瘤外科术后病人的常规监护治疗工作,以及院内各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科研立项多项;担任省重症医学会常务委员等近20项学术兼职。以女职工为主体,以“提升服务、优化管理、改善环境、孕育文化”为宗旨,开展特色服务,塑造“四爱”理念,打造“三细”团队,营造“三优”氛围,多次完满地协助完成救治任务,得到中央保健局、省委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南方都市报》专题报道科室特色服务之“微笑行动和温暖热线”活动;患者对于ICU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55%。以“爱、细、优”特色理念来开展文化建设,ICU团支部连续六年荣获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科室职工多次获得校内外荣誉或技能比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