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防灾应急箱清单
防灾应急箱,应准备哪些物品
防灾应急箱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来看,应急箱虽然体积不大,但大致上可以满足地震发生时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以达到最大限度延长等待救援时间的目的。比如,在日本这样的地震高发国家,每个大公司内员工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局特意颁发了一本《地震准备手册》,将应急箱作为应对灾害的重要步骤特别强调。专家认为,在地震等灾害来临时,水电、交通等系统都可能被彻底摧毁,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并获得食物供给,能挽救生命,改善被困的环境。
备好水与食物
应急箱内,饮用水是最关键的。临床显示,人类在有水没食物的环境下,可生存7至8天;若是在没水有食物的环境下,则只能生存72个小时。饮用水最好选择纯净水,纯净水中不掺杂果汁等添加材料,这样的饮用水可最大程度发挥救生的效率。此外,如果用纯净水来清洗伤口,也能避免感染。
那么储存多少水才算合适呢?一般每个家庭成员每天需要4升水左右(2升水供饮用,2升水供准备食物及清洁),应急箱内的储存量以确保三天为宜。如家里有老人和孩子,则水的储存量还要加大。
选择食物则应考虑高热量,这样才能有效补充体力和矿物质。一般来说,比较实惠的应急食物可包括压缩饼干、牛肉干、糖块、花生米等。牛肉干、花生米等富含人体所需的能量,糖块可缓解痛苦与压力,这些食物都可大幅提高受灾者被成功救援的几率。为了避免食物在地震等灾害中受到挤压,建议最好购买罐装食物,同时莫忘定期进行食物更换,以防食物腐败变质。
备好绷带与手电
应急箱内,药品是不可或缺的。地震等灾难最易对人体造成挤压伤,继而引发出血等,因此箱内应必备消毒绷带。一些常用的药品也应加以补充,大致可包括医用材料,如药用棉花、胶布、体温计、剪刀;外用药如眼药水、碘酒、跌打膏药;内服药如阿司匹林、止泻药、退烧片、保心丸、止痛片、胃药;同时还可备一些消毒药水。若家庭成员中有慢性疾病患者,还应考虑备足一部分慢性疾病所用的处方药,在灾难来临时刻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药品也应及时更换,以防药物过了保质期失去疗效。
照明用具可选择应急灯、手电筒,也可选择火柴与蜡烛。从日本的防震经验来看,蜡烛不怕潮湿,它除了能照明外,还可判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此外,部分防灾用的蜡烛在做过特殊处理后,可燃烧4至5个小时,其照明时间甚至比应急灯还长,这将在灾难来临时发挥巨大作用。
备好毛毯与收音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灾区群众获救后表示,受困过程中最令人害怕的是黑暗、孤独、与外界失去联系。因此,在应急箱内置放一台小型收音机,并备有两节干电池,在关键时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灾者可通过收音机,获得正确的信息,从政府、警察、消防等多个防灾机构获得营救信息。此外,应急箱内也应放些毛毯、雨衣等防寒物品,受灾者可利用这些防寒物品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几率。
防灾应急清单一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局颁发的《地震准备手册》中表明:如有条件,地震等灾难来临时,个人与家庭的应急箱清单应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浏览一下个人与家庭的防灾清单上,都涵盖了哪些具体内容―――
个人应急箱清单:
药物、处方、医疗卡复印件、医生信息
急救箱和急救手册
防尘罩、非橡胶材质的手套、备用眼镜
牢固的鞋、地图
应急现金
瓶装水、富含水和卡路里的快餐食品
哨子(求救用)
手电筒(带额外的电池和灯泡)
个人卫生用品
个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驾照、身份证)
家庭应急箱清单:
扳手(关掉煤气和水)、工作手套和保护镜
结实的塑料袋(装垃圾,或作为防雨布使用)
便携的收音机(带额外的电池)
额外的手电筒
饮用水、罐头食品
木炭、煤气、火柴(野外煮食)
烹饪用具(包括开罐头的工具)
温暖的衣物和额外的袜子
毯子和睡袋、帐篷
重要文件,比如保险合同
(解放日报 )
(发布时间:2011-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