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工 会 | 教代会 | 女教职委
会员风采
  劳动模范
星光熠熠
  先进集体
首页 > 会员风采 > 星光熠熠 > 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师德先进个人”——程文超教授

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师德先进个人”——程文超教授

      程文超同志系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饱含激情的文学评论家,他在自己教学和科研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与病魔作着顽强的搏斗。他惊人的生命意志,突出的学术成就,在他工作的中山大学,在学术界都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他是新世纪执行师德规范的优秀代表。
         热爱祖国,将全部身心和热情都献给祖国的教育和文学事业,是程文超同志身上最闪光的品质。程文超同志199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攻博期间,曾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于美国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受到了美国教授及专家们的高度赞扬,著名汉学家Cyril  Birch(白之)教授称他是自己所见过的中国当代文学界最为杰出的学者之一。凭着各方面的优秀条件,学业结束时程文超同志完全可以留在美国,而且当时他全家都已到了美国,妻子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仍毅然选择了回国。正是这种爱国报国的可贵精神,激励着程文超同志,使他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迅速成为国内文学界有影响的学者。
         恪职敬业,将全都生命热情都化入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中,这一精神在程文超同志身上得到了最动人的体现。程文超同志身患恶性肿瘤,至今已有10年,期间从未间断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此他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压力,但他以超常的毅力,无声地承担了这一切。他不但多次婉谢校系领导的照顾,反而还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更为严格的态度投入到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他应邀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议,他主持科研课题,他指导研究生的论文,他细心修改本科生的“百篇作文”,他还主动分担对外地刊授学员的教学任务……这一切,都没有因为病魔的折磨而拉下。199911月他的一堂课,几乎让所有听课的研究生都流下了眼泪,因为第二天他就要到中山三院做一个有危险的大手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还是第一次遇上这种手术前还抢着工作的好老师,但对于程文超同志来说,这样的不顾身体恪尽师职的情况就太平常了,已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今年,他有一个博士研究生和三个硕士研究生要进行论文答辩,而他们的学位论文,都是他躺在病床上,一边输液一边逐字逐句审阅、批改的。就在这一周,他又利用转换医院的间隙,给研究生们赶着上了一堂生动的讨论课。程文超同志就是以这样自强不息、兢兢业业的精神,追求着一种尽可能完美的生命境界。在同事、学生和亲友中间,他的行动,他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成为一种鼓舞人心的人格力量、道德力量的象征。在2000年上半年由学生匿名打分的教学考核中,他的教学得分进入了全校最高分之列。
         在个人修养方面,程文超同志处处为人师表,堪称奉行师德规范的榜样。在中山大学,他不但以热情不懈的学术追求和严谨求实的教学态度得到师生的广泛赞誉,更以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道德人格魅力受到一致的推祟。他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就,但他从不骄傲。对同志与同事,他总能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而在一些利益面前,他又经常表现出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比如评职称,无论是晋升副教授还是正教授,他都主动地做出过退让。对事业他很“执”,但对一般人心中的某些“好处”,他却很“淡”。而在律己的同时,程文超同志也很注重树人育人,非常注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引导与培养。每年研究生入学,他必定强调的第一句话就是,做学问等于做人,做得了人才做得学问。为此,他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追求与正直朴实的为人处世态度。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学生一种深沉的爱意与期冀。他曾在给学生的一封信中说:我爱你们,正因为爱你们,我才对你们有更严格的要求。他与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因此受到了学生们广泛的拥戴。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方面,程文超同志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一位选修过“中国当代文学”课的学生说,程老师讲课,总是激情洋溢,灵思妙语,连翩而出,课堂上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的笑声和掌声,他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这种教学效果的取得,归功于程文超同志不仅注意“教什么”,而且注意“如何教”。他讲课不只给学生以知识,更给学生以能力,特别注意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他说,每一具体学科的内容,都只是知识网络上的一个“结”,教学不是把“结”从网上摘下来,而是把“结”还到网上去,这样,才能把知识讲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思维。同时,他还精心结合讨论式教学和电化教学等新方法,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十年来,程文超同志与病魔拼搏不止的精神,他引人注目的学术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鼓励。1996年,他荣获中山大学黄桂清奖金;1997年,荣获中山大学“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广东省创建文明单位积极分子”称号;1998年,荣获广东省文联“优秀中青年会员”称号和中大“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1999年,荣获“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2000年,荣获中山大学党委“200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奖、宝钢教育基金“2000年度优秀教师”奖及“2000年度中山大学杰出教师”称号;2001年,荣获中大“文明家庭”称号和“2001年度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尤其是200111月,他以学术专著《1903:前夜的涌动》一举夺得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为广东省文学界,为中山大学,为母校北京大学都带来了很大的荣誉。2002年又荣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师德标兵”称号。

(发布时间:2013-10-14)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工会  地址: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 (020)84111291  传真:(020)841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