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教无止境——记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授课比赛

2016-04-28

       4月23日上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分工会举办的2016年度第七届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在丰盛堂A106顺利举行,共有来自学院各系所和学院办公室的7位青年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间教学经验交流,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从而提高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本次比赛得到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院党委古小红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巢晖副院长,分工会祝方明主席和院办李淑君副主任莅临指导,50余位教师和学生现场观摩。学院分工会青工委员肖小华老师主持比赛并解释比赛规则,由11位教师评委和2013、2014级的18位学生评委根据教学准备(教案教材仪表)、教学内容(逻辑启发创新)、教学手段(语言表达多媒体及板书)、教学过程(激情衔接节奏)和特色五个方面对参赛教师的授课表现进行评分。
        每位参赛教师精心准备的授课内容,都在25分钟的虚拟课堂上被完整地呈现。曹乾老师以流畅的全英授课方式,通过理论和仪器发展史的介绍,生动讲述了NMR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曹小辉老师利用简洁的PPT,讲解了有机化学中的SN1,SN2反应,重点突出;范文娟老师细致全面地为现场师生进行了一场关于“答辩和研究生学位工作”的流程,重要内容和时间安排的培训,清晰明了;姜久兴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从生活中的化学品来源着手,联系战争历史与化学化工学科的发展来引起听者的兴趣,再加以丰富的PPT内容展示,娓娓道来“Where the carbon comes from?”......     


比赛获奖教师合影
 
        随后,龚孟廉教授,陈六平教授和学生评委代表对比赛进行了点评。龚老师认可参赛教师为教学做出的努力,并以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寄语承担本科教学的教师们要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无止境,下一堂课永远会更好。陈老师对教师授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多项建议,强调实验课程要注意对学生实验安全和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并希望教师们要接受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培训,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掌握教学技巧,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学生评委代表则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倡议每位同学要对自己个人负责,配合授课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听好每一堂课”。2011年中山大学授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胡玉斐老师也受邀对参赛教师提出了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建议,包括如何进行PPT制作,讲课过程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控制语音语调的变化,如何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等。
        评委们根据教师们的授课表现进行评选,最终姜久兴老师荣获一等奖,曹乾、曹小辉老师荣获二等奖,范文娟、李永光、许翠霞、彭军波老师荣获三等奖。
        最后,古小红书记现场互动,以“授课比赛的意义是什么”为题指出责任感是对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要求,并用“谢、学、传”三字对本次比赛进行了总结。她首先感谢教师和学生们的热情参与,感谢老教师们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倾力帮助;鼓励青年教师要主动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传承、创新、改革”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融会贯通,立德树人,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才;希望同学们提出对教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和教师保持良性沟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从而推动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参赛教师与评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