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私无畏的好医生好党员
2003-05-07
--记抗"非典"火线殉职的我校附属三院邓练贤同志
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被感染的我校附属三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主
在当前这场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抗"非典"斗争中,广大医务人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临危不惧,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救死扶伤的英雄颂歌,邓练贤同志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面对危难无畏惧 身先士卒树典范。
今年1月31日晚7时,除夕之夜。刚刚吃过年夜饭,邓练贤同志的电话就响了,我校附属三院接到一份紧急通知,要求随时准备收治一种原因不明的非典型肺炎的患者。邓练贤同志马上回到了医院。
第一名病人是个11岁儿童。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邓练贤凭直觉意识到了这种病的危险性。他交待参加会诊的医务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抢救忙而有序地展开。邓练贤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使病人停跳的心脏三次恢复跳动。尽管最后未能抢救成功,他们已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没有因过度劳累而放弃挽救病人的一丝希望。
大年初一是传染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他们医院。当时病人发高热,烦躁不安,频繁而剧烈地咳嗽,咳出大量带血的痰液,呼吸困难,肺部X光片显示炎症大片阴影,绝大部分肺叶已被病灶占据,处于生死一线之间。情况危急。邓练贤和同事们马上开始抢救。抗炎、吸氧、镇静、激素都用上了,但病人病情仍在加重。专家小组迅速作出决定,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体重足有
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时间在抢救病人时以分秒计算,而对于医护人员,时间的概念在这些天已显得模糊不清,何时才能用餐,何时才能休息,完全取决于病人的病情。邓练贤大年初一的晚餐,就是在病房办公室中进食一盒早已冰冷的盒饭。接连几天,邓练贤都要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高度紧张的工作及大量的体力消耗,就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难以支撑。回到家中,他难以入睡: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下一步的工作亟需思考……初四早上,邓练贤突然感觉全身肌痛、乏力、头痛、高热,肺部出现炎症阴影,他被染上了病毒。
从1月31日至2月5日,邓练贤的时间表如下:
1月31日晚上9点:接到电话立即赶到医院抢救"非典"病人;
2月1日凌晨3点:回到家;
2月1日早上7点: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
2月1日下午3点:回家吃中午饭;
2月1日晚上8点:接到电话赶到医院;
2月1日晚上12点:回到家;
2月2日早上8点:准时来到病房;
2月3日晚上7点:感觉到全身酸痛、乏力、头痛,发烧至38度,仍坚持工作;
2月5日下午:高热不退,肺部出现阴影,住进医院。
关心他人胜自己 领导同事赞"好人"
邓练贤病了,病得很重,是因为他承受的压力太大,是因为长时间不间断工作劳累过度,体力透支太大,是因为长时间接触大量高毒力的致病菌。他即使已躺在病床上,仍继续与非典型肺炎顽强斗争,心仍和传染病科的工作与同事们连在一起,牵挂着病房的工作安排和同事们的身心健康。由于需要鼻导管正压给氧和鼻饲,他不能说话,看到前来探病的同事,就以笔代言。他还经常和战友们互相打电话询问病情,强忍病痛,互相鼓励,有时还自己对自己的病情做些诊疗。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们只能隔着玻璃互相看着对方,伸出大拇指,互致敬意。邓练贤在2月18日转入了广州医学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ICU。这里由著名呼吸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牵头,专门收治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尽管此时他几乎躺着不能动,声音沙哑无法说话,但他还是积极配合治疗,经常主动用笔把自己的情况写给主管医生看。
邓练贤住院后,医院、学校、省领导都十分关心,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条件,但终因双肺气胸合并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受损而光荣殉职。对于邓练贤的牺牲,领导和同事们表现了极大的悲痛和怀念。
从皓首
王荣新院长用四句话评价邓练贤:临危不惧的奉献精神;待病人如亲人的情操;脚踏实地做人的品德;先锋模范的大无畏精神。
作为传染科副主任,邓练贤一直默默配合着科主任、全国著名病毒性肝炎专家
与邓练贤一起抢救三例重症非典型肺炎、一起病倒的护长王乔凤在记者面前泣不成声。她说,老书记很节俭,三年前出国访问时
邓练贤的妻子
先锋模范作表率 鞠躬尽瘁为人民
邓练贤长期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他真正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加班加点,认真负责,对患者无微不至,热情对待,科里每一次抢救病人他都冲在前面,传染科党支部在此次与"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的表现出来的战斗堡垒作用,与邓练贤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邓练贤平时注意通过政党支部活动,政治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将"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党员,影响群众,提高素质,促进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富有成效的工作,使科室的医教研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两年来,传染科未出现收受红包、索拿药物回扣的现象,亦无重大的医疗纠纷或事故,在社会上的声誉和评价都高。各项医疗业务的指标如门诊量,住院人数均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市外、省外甚至港澳台、国外的病人数量逐年增加,这在其他医疗机构传染病业务有所萎缩的情况下,其意义尤是突出。教学方面,在近几年招生规模显著扩大的情况下,传染科以原有的师资力量承担了全校大中专和本科、七年制、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并且是近两年第五版《传染病学》和第一版七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全国统一教材的主编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省重点课程中唯一一家临床专业单位。同时,还是国内传染病学界影响重大的专业参考书《现代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学》、《传染病学》等的主编和副主编单位。学科建设方面,从人材梯队的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获得方面,均有较好的成绩。
邓练贤同志的表现并非一时冲动,他多年来在医疗、教学、科研、党建工作中,一直起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领导的传染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十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传染病学科建设、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临床学科,他功不可没。邓练贤同志为党、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自己的生命实践落实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邓练贤所带领的传染科党支部全体党员表现出来的可贵品质,昭示着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个共产党员在危险时刻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显示了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是有战斗力的。
邓练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
(附属三院党办供稿并综合各报有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