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婚姻与家庭”专题讲座

2004-09-29

                   最近,校工会女教职委组织部分女教职委委员听取了省举办"新世纪的婚姻与家庭"专题讲座。讲座由国内外知名婚姻家庭专家陈一筠教授主讲。
陈一筠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会长。1980年和1987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做访问学者,并多次到欧洲、澳洲和亚洲等地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陈一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婚姻家庭、妇女问题等。
在讲座中,陈一筠教授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谈到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过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她根据十多年来咨询与实践活动的体会,剖析了一些典型的例案,对现代婚姻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传授了现代社会中婚恋家庭的基本知识,从而帮助我们更好调适婚姻家庭关系,确立科学的婚恋观和家庭观。
讲座富有教育性和启发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其讲座内容很值得广大教职工一读。为此,校工会女教职委特地在网上开设"新世纪的婚姻与家庭"讲座,作为"关注女性"系列讲座之二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夫妻互为心理医生,子女要关心和孝顺父母,使家庭具有良好的气氛,这一点在中年婚姻阶段特别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当然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
第一,处于"空巢"期的夫妻,要重新恢复或加强自己作为丈夫和妻子的角色。要尽量把心思从孩子转移到配偶身上,细心地去发现对方的需求,甚至做出某种必要的"补偿"。尤其是丈夫对妻子,要更多地关怀和体谅,使她能够心情舒畅地迎接和度过"更年期"。然而常见的情形是,中年的丈夫在事业上正处于"成就期"或地位上升期,对妻子的需求熟视无睹或力所难及,造成妻子失望、抱怨或痛苦;而丈夫又忍受不了妻子的"歇斯底里"发作,于是分居、争吵、同床异梦就在所难免了。从妻子方面来说,也要看到丈夫在事业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甚至失意;要理解他的某些交往和应酬,不要事事吹毛求疵,或动辄自起猜疑,以致"疑心生暗鬼"。作为妻子,即使在"更年期"的不良反应状态下,也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的心理状态是特殊的、暂时的,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避免过火的发泄破坏家庭气氛,从而影响夫妻关系。
第二,中年夫妻对性生活调适要特别重视。在我国,传统的婚姻忽视性生活,这对中年夫妻害处尤大。许多女性都有一个误解,以为月经停止,就不需要过性生活了,因而自动放弃或拒绝丈夫的性要求。须知。绝经只意味着性的生育功能的丧失,而性欲望是由脑丘体的性腺激素维持的,性的快感功能和保健功能并不会因为绝经而停息。如果夫妻此时很少有或完全停止性生活,不仅使双方的感情交流和亲密关系受到损害,而且也给生理上带来不良的反应。如女性的早衰、性冷淡,男性的阳萎不举和其他性功能障碍,都可能在缺乏正常性生活的情况下产生,这又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心理健康、感情和谐。有些中年夫妻经常争吵、彼此厌倦,甚至发生"第三者插足"现象,也可以部分地从性生活问题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中年夫妻应尽量保持正常的性生活。并且,此时由于不再担心怀孕,性生活可能还会使双方更感到欢悦。如果确实因为妻子更年期出现性交障碍,应当请医生略加指导。现在有些药物可以帮助中年夫妻改善性生活状况。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夫妻的观念和行为要符合科学,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和思想感情。
第三,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孩子长大后,独立意识增强,一般不愿让父母多管他们的事,包括朋友选择、职业取舍、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等。可是有些父母习惯了对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或发号施令,对孩子们的"自作主张"接受不了,因而发生代际矛盾冲突十分常见。其次,两代人的价值观差距,如今已是普遍现象。所谓"代沟",多数出现在中年夫妻与孩子之间。这时,做父母的应当明白,孩子成年后,该让他们独立自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愿望,除了发现其不良行为和缺点错误要批评和规劝外,一般不要干涉孩子的活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了孩子?quot;隐私权",所以父母不应私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孩子的日记等。中年父母都要学会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往,平等地讨论问题;在充当孩子的导师和顾问时,也要向孩子学习自己不具备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师长和朋友的关系,就能有良好的沟通和谅解。这也大大有助于中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预防"空巢期综合症"
第四,要在经济生活上从过去以孩子为中心转向以夫妻为中心,即注重为满足夫妻本身的休息、营养、消遣、美化生活环境的需求投人必要的资本,而让孩子学会自食其力,不一味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援。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夫妻物质生活水平,补偿抚育儿女期间之所失,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儿女长期依靠父母生活,不知艰难苦处,养成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当家才知柴米贵",孩子们会在独立生活中自己教育自己。有些父母,直到中年甚至老年都舍不得为自己花钱,可是对孩子却有求必应,结果养成孩子的许多坏毛病,父母到头来份心叹气,后悔不迭。
第五,中年夫妻需要与亲戚、朋友多交往,丰富家庭之外的生活。当孩子幼小时,夫妻几乎没有什么闲暇时间与亲友交往,即使是多年的至爱亲朋,也往往难得见面。进?quot;空巢"阶段后,夫妻要尽可能经常地走亲戚,拜访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发展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与新旧朋友促膝谈心,欢乐聚会。不论是同龄交往还是忘年交,都可以从中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和许多新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从而扩大视野,愉悦身心,丰富感情,给生活增添活力。这样做,大大有助于改变过去在抚育子女期间耳目闭塞、孤陋寡闻状态,重新激发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年夫妻要适当地注意衣着仪表,略有修饰。年轻时,男女都拥有自然美,显示出青春的风采。在养儿育女期间,夫妻省吃俭用,顾不上营养、衣着,宝贵的青春在不知不觉中耗损;蹉跎岁月在中年夫妻的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连身上的皮肤也由白变黑了。有些中年夫妻,对此漠然视之,不但不讲修饰,连起码的衣着整洁也不顾,给人以退遏、懒散、不修边幅、暮气沉沉的不良印象。如果双方都满不在乎,彼此都习以为常,在家里倒也过得去,只是对"外人"不大礼貌罢了。倘若夫妻中一方不甘如此,自己率先修饰打扮精神起来,有心焕发"第二青春",而对方感觉迟钝,麻木不仁,不注意自身形象,那么双方就会貌不合而神也离了。那重?quot;"起来的一方,在家里得不到赏识,只好凭他的翩翩风度或她的绰约芳姿去另觅"知音",直到造成了婚姻危机,待到一味守旧的对方恍然大悟,已悔之晚矣。当然,夫妻关系,婚姻质量,不能仅靠在外包装上下功夫,重在丰富其内涵;但时代在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交圈子的扩大,到处可以见到装扮入时、风流潇洒的俊男靓女,加上大众媒介中影星、歌星、广告模特、服装表演等等示范效应,更加提高了现代男女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标准。固守在家里的"黄脸婆""黑旋风",若不改一改昔日的模样,多少会令对方倒胃口。可以说,如今中年男女的风流韵事,与人们追求外在美的自然倾向当然有些关联。目前,健身、美容颇受年轻女士的青睐,大众媒介对女性美也格外挑剔,但中年妇女还大多有些跟不上形势;男人不修边幅、不照顾妻子情绪者更是大有人在。这反映出当今在对待美的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男女不平等、年龄不平等倾向。
(200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