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熠熠闪光的尊老爱幼之星
2003-03-27
最近,广州市文明委、市委宣传部表彰了第二届"羊城公德公益百星",在璀璨的星河中,有一颗闪闪发亮尤其引人注目的尊老爱幼之星,她,就是我校外国语学院行政部主任、工会副主席李小珠。
提起李小珠老师,周围的同事都知道,她夫妻俩一直与男方父母、大姐一家同住,上有老、下有少,三代同堂,全家充满着温馨与和谐;夫妻相濡以沫,婆媳互敬互爱,姑嫂相处融洽,从没发生过争吵。在老人的眼中,小珠既是好女儿,又是极好的媳妇。家公年事已高,不幸患上癌症,而恰恰此时,丈夫正在攻读研究生,小孩也要上学,照料老人、小孩的重担全落在小珠肩上。只见她忙前忙后,端药送汤,悉心照顾,再苦再累也不吭一声,直到家公去世。本以为雨过天晴、可以喘一口气,想不到母亲又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丧失了语言能力。命运又给小珠一次多么严峻的考验!经与丈夫商量,小珠毫不犹疑将偏瘫的母亲接回家。每天中午下班回来,小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替母亲清洗身上的污垢。午睡时,总要把母亲抱到轮椅上,预防老人生褥疮;小珠每天中午只能小憩片刻。晚饭后,小珠陪母亲聊天,给她讲故事、哼歌,以缓解母亲的病痛。夜里,小珠也睡不安稳,常常爬起来去看看母亲的被子盖好了没有,要不要翻身,是不是想喝水;为了母亲早日康复,小珠还潜心学习按摩技巧,坚持每天给母亲按摩,真是无微不至,呵护有加。女儿尽孝,女婿也如此,岳母每年都要住院几次,每次都是丈夫汪新生将年迈的母亲送到医院,出院时又背回三楼的家中,从不埋怨什么。
李小珠关心、照顾老人的美德,左邻右舍有口皆碑。邻居有什么需要帮助,不管什么情况,小珠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热情相助,毫无怨言。一天夜里,邻居刘教授肾病发作,疼得难受,子女又不在身边,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小珠夫妇。当这位老人敲开小珠的家门,还没等提出请求,小珠就主动提出送她去医院。丈夫汪新生二话不说背老人下楼,小珠则设法联系刘教授的家属。李、汪两人将刘教授送到医院后还一直在旁陪护。医生还以为李、汪就是刘教授的亲属;直至病人家属赶到,李、汪才离去。还有一次,时值中午,刘教授的肾病发作,小珠顾不上午休,急忙去医院取担架,夫妇两人合力将老人抬到医院;待把老人安顿好,又赶着去上下午班。有一天下午,楼上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人,可能大小便失禁,女儿不知所措,匆匆跑来找小珠夫妇,请求他们帮她父亲换裤子;李、汪急忙上楼去她家,协助换好她父亲的裤子,他俩对邻居老人犹如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真诚。
平时,邻居家里有什么困难,大家总喜欢找李小珠夫妇帮忙。一天傍晚,邻居家的拉灯绳断了,打电话来找汪新生帮忙,不巧,汪老师出差在外;小珠拿起手电筒就来邻居家,把灯绳换好。小珠俩口子经常热情、主动为老人做这、做那,排忧解难,诸如传达学校信息,修理电器,清洗水池,更换路灯,换煤气等等。小珠还逐家逐户做宣传动员工作,共同把楼道粉刷一新。长期以来,小珠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做好事一桩桩;丈夫汪新生,既是教授,又身兼系主任,教学科研等工作十分繁重,平时做好事也是一件件。老人们感动地说,有李、汪夫妇做近邻,我们这?quot;老骨头",有难处也不那么担心了。从这些看似平凡的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李小珠不平凡的精神境界--尊老爱老的高尚情操。
小珠夫妇对独生女儿的教育也做得很出色。从不溺爱女儿,也不过度苛求,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在女儿小的时候,有一次,吃完雪条却不知如何处理雪条棒;小珠发现了,便及时向孩子解释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告诉她要将雪条棒扔进垃圾桶,可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找不到垃圾桶,小珠就嘱咐女儿把雪条棒握在手中,待回到家里再扔进垃圾桶。李、汪夫妇从点滴小事入手启发、教育孩子,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小珠与女儿的感情十分融洽,女儿有什么心事总愿意向小珠表露,有喜悦,就与妈妈分享,母女的关系就像知心朋友似的。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独生女儿健康成长,从小学到高中,她女儿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自觉为集体服务,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学校和区级的奖励,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如今,女儿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
李小珠的家庭连续六年先后荣获校、街、市"文明家庭"殊荣。其尊老爱幼的感人事迹早已广为传诵。
校工会 黄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