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活动 | “与经典对话——钢琴音乐美育欣赏”活动举办

2023-05-18

2023年5月7日,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关常新副教授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胡小雪老师应邀在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前奏曲的教学应用》《贝多芬的钢琴演奏风格》专题讲座,并举办师生双钢琴音乐会。本次活动是校工会主办、艺术学院承办的“与经典对话——钢琴音乐美育欣赏”系列精品活动之一。

 

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前奏曲的教学应用

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关常新副教授从个人研究与演奏心得出发,结合拉赫玛尼诺夫所处时代背景与生活经历,系统地讲述了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前奏曲的创作过程与练习重难点。

 

关常新副教授讲座

 

关老师指出,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蕴含了俄罗斯民歌的多声部特征与复调写作的多层线条,同时具有肖邦式的浪漫诗意与李斯特的高难技巧。他的作品既有悠长线条气息的歌唱性,又有农村集市的嚣和乡村舞蹈的奔放。因而,在演奏时,演奏者需“一脑多用”“一手多用”。音符时值或乐句长时,需重点考虑如何保持乐句气息与旋律线条的歌唱性;一只手负责主旋律及伴奏声部时,要注意不因往返跳跃而切断旋律线;面对大跨度和弦及音程时,要通过一定的力量训练,使声音通透。

 

 

贝多芬的钢琴演奏风格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胡小雪老师通过学生的示范演奏,讲解了贝多芬第四与第五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演奏要点,阐释了其呈现的独特审美风格、人文精神。

胡老师以大量十六分音符跑动乐句为例,指出在练习中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同时也不能丢弃音乐的思维。此外,演奏者不应呆板地解读乐谱。例如乐谱中有连续重音记号的段落时,不应重复强调,而要通过渐强表达逐渐逼近的画面感。

 

胡小雪老师现场指导

 

互动环节,观众演奏了自己正在练习的曲目,胡老师借此向大家讲解了触键、力度分配以及和弦演奏技巧,并建议演奏者在平常的练习中考虑表演舞台的环境,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答疑环节中现场观众踊跃提问,有观众问到:小时候练过钢琴,但已经中断,如何恢复演奏水平?胡老师建议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达到的目标,以此激发练琴动力。练琴时既要保证基本功的练习,对手指进行运动技术的恢复,也要训练视谱能力,并定期检查练习成果。

 

双钢琴音乐会

当晚七点,师生双钢琴音乐会在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二楼音乐厅举行。中山大学工会副主席胡海燕教授为活动致辞。

音乐会上,关常新副教授、胡小雪老师等演奏了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本场音乐会是上午讲座中理论的应用与展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嘉宾合影

 

本次活动通过生动的音乐史理论讲析和实践展示,让校内师生有了深入欣赏古典音乐的机会,体现了艺术审美与人文内涵并重的美育理念。相关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为教职工呈现更多艺术名家讲座和沙龙。

 

(来源:艺术学院分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