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沿革
易汉文
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初年的广州贡院。1902年起清朝政府推行“新政”,广东奏准设立课吏馆,广东课吏馆是在广东贡院东文场的基础上建成的。1905年1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与广东学使于式枚联合奏准将广东课吏馆改为广东法政学堂,由翰林院修撰夏同和担任监督(负责人),并在广东学署东偏号舍建学堂。1906年因学生增多,广东法政学堂在广州天官里后街(今法政路右巷一带)找到一块有14亩多的官地修建学堂。1908年2月新校舍建成,广东法政学堂正式迁入,法政路也因广东法政学堂在此而得名。
1912年1月,广东法政学堂易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并改监督为校长,陈融为第一任校长。1923年8月,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黎庆恩呈请广东省省长廖仲恺核准,将学校改组为广东公立法科大学,黎庆恩任代理校长。
为适应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对革命和建设人才需要,孙中山先生决定创办一文一武两所高等学府。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先生下令筹办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人才。2月4日,孙中山先生又以陆海军大元帅的名义下令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培养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建设人才。国立广东大学成立时,原广东公立法科大学改为法科,设法律、政治、经济三个学系。1926年8月17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仍称法科,原设3个系不变。同年,法科由天官里后街(今法政路)迁至文明路校本部至公堂。1931年学校实行学院制,法科改称法学院。1934年秋,法学院、农学院、工学院率先迁入石牌新校。
附照片6张及说明

1.光孝寺——广东法政学堂最早的所在地

2.法政路——广东法政学堂旧址

3.岑春煊——两广总督,与广东学使于式枚联合奏准将广东课吏馆改为广东法政学堂

4.至公堂——文明路时法学院院址,原为前清考院,故留至公堂匾纪念

5.国立广东大学法学院课程指导书(1924年8月18日)

6.石牌时期宏伟的法学院大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