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有大医院民主管理机制肿瘤防治中心成立教代会常设委员会
3月27日,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职工代表大会常设委员会工作规程(草案)》,选举产生了常设委员会的7名委员(包括一名主任和一名副主任),组成中心教代会常设委员会,委员会任期4年。据悉,这一民主管理机制的设立,在广东医疗界堪称先河。
据了解,教代会常设委员会是中心教代会常设机构,其委员有权对员工反映强烈、意见较大的事件、人员,中心、科室出台的规定和行政措施进行专题调研;在工作中、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发现需要被说明解释的事件和问题时,有权向中心和机关职能科室提出质询;有权监督中心的各级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就其工作提出表扬、嘉奖、问责与追责的建议等等。
常委会委员通过采取自我推荐、竞选演说、投票选举等程序产生。中心职工们热情高涨,14名候选人先后上台发表竞选演讲。按照规定,参与竞选的教职工不能担任行政职务,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的黄文林教授当场表示,如果他当选,他将辞去科主任职务,专心当好委员。会议最终选举产生的7名委员分别来自医生、护士、研究员、技术员和管理人员队伍,黄文林教授当选为常委会主任,钟锦堂主管药师当选为常委会副主任。
中心主任曾益新院士表示,要强化国有大医院的内部管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制度,而建立教职工代表常设委员会制度,就是要发掘民众的智慧,在医院教职工中寻求一股新的力量,赋予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监督行政班子与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这还可以随时、充分听取民众对医院管理的意见,制订合理的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中心党委书记廖振尔认为,建立教代会常设委员会,是医院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医院管理机制的一种探索。希望通过这种探索,推动医院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又快又好地发展。
(肿瘤防治中心 黄金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