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8年第2期 > 前线纪实

“数”记一位抗震医疗工作者


  兰平,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医疗队中山大学医疗队队长。
  5月16日,兰院长带领29名中山大学青年志愿者医疗队员,奔赴地震重灾区之一绵竹。七日后,他们才恋恋不舍地于23日返回广州。这七日,成为兰平院长铭记一生的洗礼:“能亲入灾区,与灾区人民一起感动、流泪,是一种荣幸。我还想去!归来,只是等待第二次冲锋号。”

  
      45岁:“杰青”的最后年限

  一直忙于手术的兰院长,于5月14日,才震惊地看到灾区现场的直播。家人问他:“你这当医生的是不是应该去帮忙啊?”一语把兰院长从悲伤的氛围中点醒了,他当即决定:赶快去灾区!
  5月15日,省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医疗队,报名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讨论良久,领导还是狠不下心:兰院长是医院学科带头人,况且兰院长45岁,已经超过年龄的底线。加之他眼压容易升高,不适宜野外长期工作。今年,还正值女儿高考,万一……
  45岁,还是申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青年”的最后年限。一旦失去,不会再有机会。这个基金是对个人科研潜力的极高肯定,它对于兰院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但一切已被抛在了脑后。他直接找到黄达人、汪建平两位校长,恳求出征。二位校长考虑再三,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
  16日,兰院长一行出发了。女儿虽然舍不得父亲离去,但她已告诉同学们:“把爸爸捐给灾区第一线去救人”。
  
       7次党课:心灵涤荡!

  5月17日一大早,医疗队由成都赶到了绵竹灾区。按照当地政府统一的调度,他们在受灾群众集中地——绵竹体育馆旁安营扎寨,并建立了一个野战医院,兰平担任临时院长,负责医疗工作。
  “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没有电,没有水,一直没有洗澡,吃压缩饼干等干粮,很多人出现严重便秘;在路边野地的小帐篷睡觉,两个人睡一顶小帐篷,几乎是相拥而眠,极不习惯,累了也能睡,晚上常有狂风暴雨,帐篷漏雨,地面全是水,几乎睡在水里。预告余震时不许睡觉,大家只能站在雨地。野狗的狂吠,老鼠的乱窜,尸体的臭味一阵阵飘来……此情此景,不恐惧是不可能的,好在我们的这个团队非常的团结。”从兰院长的潦草而简略的战地日记中,可以略见医疗队所处的艰难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为了最大限度救治伤员,他们分成两队,2/3的医务人员到第一线现场去救治病人,1/3的人员留守野战医院。往第一线救助的,足迹踏遍了绵竹所有乡镇如汉旺、九龙等重灾区;留在野战医院的,利用专家优势与绵竹市人民医院合作出诊、手术。他们共诊治患者及送医送药7400人次。难怪纯朴的灾区人民说:“你们广东省医疗队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做事!”
  每天晚上10点左右,全体成员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都要回来开会,交流心得。感人的事迹太多了,这个交流会常常不知不觉就开到凌晨。会开完,青年们热血沸腾,各自窝在被子里写日记,有两人在昏暗的手电筒下,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有人说,晚上的例会像党课。这提醒了兰院长:的确,会上不是简单工作汇报和心得体会,而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震荡、党性的修炼!后来受学校党委的委托,他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9名入党积极分子中吸收3名入党。
     不久,队员们发现一线工作危险、辛苦,而留在营地则相对轻松,所有的队员均要求到第一线,就在晚上的会议上争执不下。兰院长很难做到绝对公平,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抓阄后轮流去一线才解决这一争端。“抽到签的嘿嘿直笑,没有抽到的黯然神伤。”这一幕,令兰院长感觉“心一次次颤动。心灵涤荡!”

     2组画面:灾区孩子与亲身子女

  在救治的众多伤者中,有一位柔弱的小女孩最让兰平院长牵挂。小女孩来到医疗队时,全身多处受到感染,眼看就要晕倒在地。身为人父的兰院长,情不自禁地将小女孩一把抱入怀里,一瞬间,爱怜和心疼漫溢胸膛。他和队友们为小女孩建立静脉通道,慢慢的,小女孩苏醒过来,他才长舒一口气。
  兰平院长不轻易流泪,当他来到四川绵竹五福镇富新二小,闻着不散的浓烈死亡的气息,看着死去孩子的照片里那些纯真美丽的脸庞,目睹悲伤的为孩子们讨个公道的家长,他忍不住泪如泉涌。就是这样一组画面,如刀刻般,深深留在兰院长的脑海里。
  兰平院长说:“有人开玩笑的问我,给女儿带回什么礼物?我想,最大的礼物就是自己安全回来,让女儿有了爸爸。”回忆起富新二小的惨状和曾受他诊治的孩子们,面对着在舒适环境中长大的女儿,回忆和现实这两组反差极大的画面,在兰院长的脑海里,交叠反复。“如何让下一代体验到灾区孩子的艰苦和坚强?又如何让灾区孩子们重拾笑脸?”兰院长至今不能释怀。
  
   1双手:保护受灾群众,还要保护队员

  “我家乡的父老乡亲正在受难,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在流泪,上天让我做医生,我应该用我的这双手去帮助那些痛苦的人们。而且这些激情燃烧的真情岁月必将成为我今后珍藏的回忆,以洗涤我灵魂软弱卑微的一面。”兰院长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奋战在灾区。
  曾有几个病人,大腿处伤口已大面积溃烂、坏死。伤情紧急,虽缺乏手套,兰院长也顾不了那么多,立即为患者施行手术。旁边的医生发现了,真替兰院长捏一把汗:在当时的情况下,医生极有可能受到感染!提及死神的威胁,兰院长毫不犹豫地摇摇头表示:“我不怕。”阅历颇丰的他对生死早已非常超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兰院长不怕死,不怕苦,唯一怕的,是“医疗队队长”的重担。既然担任着领队,就有责任保护队员安全。在内心深处,他一心想冲往受灾最重、最危险的前线,然而他知道,“不能瞎起哄!如果任何一个队员出现危险,回校后,我无法面对他们的家人”。

尾声
  回来后,兰院长不愿意上网、读报、看电视,因为每一篇关于灾区的报道,对他都是一次重揭伤疤的过程。兰平院长清楚地知道: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于死者无补,于生者无益。唯有坚守在本职岗位上,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才能真正有益于灾区。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