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8年第2期 > 专题报道

举全校之力 纾灾区之困——中山大学师生参与抗震救灾实录


512,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灾区人民的安危紧紧牵动着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校在第一时间以捐款捐物、派遣医疗救助队、接收救治灾区伤员、为在校受灾地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经济补贴等形式,举全校之力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全民行动当中。

发动师生募捐:共伸援手

我校第一时间在全校范围内发动募捐,于514上午在南校区小礼堂前举行向四川汶川地震受灾地区捐款启动仪式,郑德涛书记、黄达人校长等校领导率先向灾区奉献爱心,广大师生员工也踊跃捐款,当天捐款总额就突破了40万元。捐款启动仪式后,校工会专门设立了捐助点,继续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的捐款。截至616,我校师生员工在校内外捐款(含捐物折款)共计人民币15375184.71(其中现金7388960.76元,实物折款7986223.95)、美元1056元、港币14797.9元、澳门币158.2元。目前已向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州市红十字会及当地民政局等单位捐款人民币13199835.1元(其中现金5213611.15元,实物折款7986223.95元)、美元51元、港币400元;余下捐款人民币2175349.61元、美元1005元、港币14397.9元、澳门币158.2元将用于支援灾区中小学重建。

我校广大党员也积极缴纳“特殊党费”,10737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2471569元。

516,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华生救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向灾区共同捐赠的2万人份各种疫病快速检测试剂及各种专业检测设备20余台抵达灾区,这批捐赠物资总价值500万元。

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捐赠20台共价值8万元人民币的中大麦迪牌注射泵,作为公司捐赠的首批物资供灾区医疗急救之用,已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送往灾区。

 中山大学新西兰校友会会长黄伟雄先生在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马崇仁总领事、王建州副总领事的委托与指导之下,3天内筹集了新西兰截至目前最大一批赈灾物资——价值100余万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600余万元)的3296顶新西兰本地制造的帐篷及睡袋等,并迅速运抵灾区。

519,为表达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附属一院决定将全国哀悼日三天期间在该院门诊就诊的病人的诊金全部捐献给灾区。

521下午,东莞市中天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广东中天集团董事长、我校82级校友张俊凡以个人及其公司名义向附属一院各捐赠100万元(合共200万元),用于购置救护车1辆及相关急救设备,以改善附属一院急救条件,为灾区人民多出一份力,多献一份爱。

 

派遣医疗队:义不容辞

513晚,我校迅速组织各附属医院组建了第一支中山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准备了一大批灾区所急需的各种药品和物资,乘专机星夜飞往四川成都支援灾区,并于次日晨8时左右接上级通知,启程赶赴重灾区都江堰展开救援行动。

514下午,应广东省卫生厅要求,我校派出4辆救护车乘专列驰援四川救灾工作。

作为进入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映秀灾区的第一批医疗救助人员,我校第一支救灾医疗队大部分成员于515日早晨6左右乘冲锋舟进入通讯、水电全部中断的映秀镇,并在映秀中学扎营,设立一个医疗点开展医疗救治。

516下午,由我校附属一、二、三、五和六院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青年医疗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紧急奔赴受灾严重的四川省绵竹县,开展医疗救助和疫病防治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及绵竹的12个镇、50个村、13个受灾群众安置点,送医送药7300人次,其中清创缝合100多例,切开引流100多例,换药800多例,骨折复位固定300多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50多例,转运重伤员20多例,还进行了300多例心理咨询和2000多例健康教育。在那里,他们为去重灾区救治受伤群众的名额争作一团:“队员们个个斗志昂扬,都想奔赴最危险的第一线,以至于明天谁去一线、谁留守都成了问题。医疗队长兰平教授没办法,只好抽签。”

516,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疫病快速检测专家组携带设备及试剂抵达灾区,防治灾后各种疫情和并发症。518晨,公司组织的疫病快速检测技术队伍赶赴四川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捐赠一整套疫病快速检测设备,并对相关人员提供技术方面的现场培训。随后,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抗震救灾现场进行采样和检测,开展了相关疫病检测及鉴别诊断工作。

一部分医务人员于515在紫坪埔大坝设了一个医疗点,16日被分配到茶坪镇、都江堰医院、成都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等地,配合地方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医疗队在映秀、都江堰和成都参加救治伤员1250人次,其中抢救危重病人410人次,参加手术56人次,进行特殊治疗和护理220人次,进行心理疏导360人次,在灾区共发放价值12万元的药品,还将价值约20万元的医疗器械和用品留给了当地医疗机构。

附属一、二、三院赴川救灾救护车队于516分别到达绵阳、北川,转运受伤群众。18日,他们与驻扎在绵竹的广东省青年志愿者中山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会合,深入汉旺镇等重灾区为群众送医送药,19日晚从绵竹回到绵阳市安县安昌镇广东省医疗救护队指挥中心,负责运送转诊其他省继续治疗的病人至双流机场。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平均在12小时以上,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不分昼夜,随时候命出发。在灾区半个多月的日子里,车队冒着余震,出生入死,行程3000多公里,抬送和转运了大量伤病员和遇难者遗体。附属五院两位司机在灾区的21天中,爬山路,顶严寒、闯雪山,克服高原反应,转运伤员159名,包括44名重伤员,协助消杀面积超过634000平方米

517,附属一院的杨永洁副主任医师和附属三院的崇雨田教授、谢仕斌副教授作为省卫生厅组织的感染控制专家队成员,飞赴四川灾区,这是我校派出的第四批抗震救灾医务人员。他们在青川灾区指导当地医院的防疫和消毒隔离工作,控制院内疫情和交叉感染。在民兵预备役战士的协助下,将灾区安置点的普通居民与病人分开,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并设立独立的隔离帐篷,用于收治有可能发生较严重传染病的患者;同时,他们对临时医院的收治程序进行了梳理,规范了门诊、治疗、清创室流程,杜绝了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流行的隐患;为保证消毒工作规范进行,队员们亲自配置消毒液,清洁整理治疗、清创室,规范消毒及清创工作。另外,由于地震发生后,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毁坏,医疗器械及消毒药械奇缺,医疗队利用一切机会搜罗消毒剂及消毒需要的器械解决消毒问题。

518下午,附属一院副院长、肾科首席专家、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余学清教授带领一个由一院2名医生、3名护士组成的肾科医疗小组前往四川地震灾区参与伤病人的救治工作。在灾区,他们协助成都当地医院医务人员为患者制定透析方案和诊疗计划,并负责监测透析指数,连续12小时马不停蹄地工作。作为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余学清教授还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协调有关肾科专家前往四川参加救治工作,他还准备与国际肾脏病学会取得联系,随时争取国际肾病专家的支持与援助。

519晚,附属三院派出12名医护人员组成心理救助医疗队赶赴四川支援,向受灾群众提供心理干预。第二日,救援队抵达绵阳,并在江油市精神病院门口设立医疗点。为了给受灾群众提供及时的医疗,他们采用医疗服务与心理干预相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必要时提供现实帮助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江油市5个比较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进行了走访、调查,共走访5000余人,问卷调查及心理干预315人。医疗队综合采用共情、解释、支持、鼓励、放松训练等心理咨询技术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辅导,针对情况特殊的个别受灾群众,还提供包括提供救灾信息、协助寻亲等一些实际的帮助。对发现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或同时患有躯体疾病的,适当给予一些药物。他们还对干预对象进行了随访,以评估干预效果,不断调整干预方案。

519晚,接省政府通知,附属三院派出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参加广东省紧急派出的交通战备应急救灾队赶赴灾区救援。

521,附属一院、附属六院4名医生作为九三学社医疗队成员前往灾区。九三学社医疗队成员、我校附属一院整形外科曾瑞曦主任医师、烧伤科唐冰副主任医师,附属六院麻醉科靳三庆主任医师等外科医生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参加抢救从重灾区转运出来的重伤员。在短短4天内接诊伤员100多例,并为其中的60多例病人做了紧急清创和骨折内固定等手术,他们还每天到病区参与骨科、外科和脑科的会诊查房,对当地的疑难危重病人提出合理的医疗方案,全程总计会诊病人300余例。

同日,附属二院进入映川的医疗队员巡医到映秀中心医院,得知当地医疗技术落后,他们立即与映秀医院院长崔彬、副院长蒲倩取得联系,建议附属二院对口扶助映秀医院。附属二院将采取免费接收映秀医院的医务人员分批到二院进修,定期派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到该院讲课、培训、手术,帮助建立远程医疗系统,解答映秀的疑难病例等措施,二院也将把一些典型病例发给映秀医院学习讨论。

526,达安基因疫病快速检测专家组在万卓越教授的带领下赶赴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捐赠一整套疫病快速检测设备及快速检测试剂,并对相关人员提供技术方面的现场培训及技术支持,直到他们能完全掌握此技术才撤离。此前,专家组已分别向四川省人民医院、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捐赠一整套疫病快速检测设备及快速检测试剂,并对相关人员提供技术方面的现场培训及技术支持。

526,由附属六院副院长任东林担任队长的我校第十批救灾医疗队飞赴四川,昼夜兼程赶往映秀,与第一批医疗队轮换。医疗队重点参与建设的医疗点有二个,分别在岷江的桥头和直升机机坪。这两个医疗点的工作按常规进行,每天一个点大概接近60人左右,医疗点能够提供药物和简单的清创缝合。医疗队巡诊主要是医务人员背着药品和医疗设备走村入乡,或到工地现场等为活动不便、工作紧张的官兵和受灾群众上门服务,这也是医疗队主动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深得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的欢迎。医疗队在17天里转运病人163人次,门诊病人1353人次,巡回医疗1065人次,现场救治36人次,共3396人次。除日常的接诊、巡诊外,医疗队还参与承担了10天内建好粤秀友好医院的任务。他们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610,医院正式开张。该医院设计建立了约100张床位,设置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及检验科、放射科和手术室。

我校的医疗救助队员们总是出现在受灾最重、最为艰苦的灾区第一线。他们白天奔赴灾区各个村镇为受灾群众看病、打针、清创、包扎……晚上就睡在路边、甚至山区的帐篷里。卫生条件很差,洗澡、换衣服,都成了奢侈的事情。但我校医疗救助队员们只有一个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为那些尚未得到救治的受灾群众减轻痛苦,“爬也要爬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

校领导一直关注着救灾前线医疗救助队员的情况,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向他们表示关心和慰问。郑德涛书记、黄达人校长向医疗救助队员们发去短信表示慰问:“中山大学救灾医疗队全体同志们:你们到灾区工作多日,全校师生都很挂念大家。从前线传回的信息得知你们不惧危险、迎难而上、救治工作进展有序,全体平安。我们都非常感动和高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现在学校有关部门和各附属医院都非常关心同志们的家属,亲人们的情况都好,请大家放心。灾区条件困难,希望大家多多保重,胜利归来!”

530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视察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期间,经过广东医疗队驻扎营地,亲切看望了包括我校救灾医疗队员在内的广东医疗队,与队员们一一握手。

63上午,广东援川医疗队在地震重灾区汶川映秀镇的驻地传来阵阵欢呼。正在映秀镇视察灾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陪同下,在离开之前特意来到新建成的粤秀友好医院前,慰问在此奋战的包括我校救灾医疗队员在内的广东医疗队,并与他们亲切握手。

610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黄小玲、副厅长廖新波、我校副校长汪建平及医院管理处处长韩玲等来到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慰问包括我校附属医院11名医务人员在内的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汪建平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当天开张的粤秀友好医院捐赠了一批急需物资。

612上午,作为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成员,我校附属二院护士刁冬梅代表全国援川医疗卫生战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白衣战士托起生命希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报告会。报告会前,李长春、习近平亲切会见了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参加会见并出席了报告会。

 

接收灾区伤员:全力救治

520下午,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接收了来自四川灾区的第一批伤病员。一院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在急救药品、医护人员调配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4名伤病员住入一院后,最短时间内接受了问诊和各项检查,之后根据病情,被安置在灾区病人救治专用病房

521,我校附属一院、二院、三院接收四川灾区第二批伤病员共14名。其中一院接收5名,二院接收5名,三院接收4名。各医院相关负责同志带队,15台配备有关医护人员和装载抢救器械的救护车队紧急赶赴机场接收伤病员。医管处相关负责同志在机场指挥和协调我校附属医院的灾区伤病员接收工作。

521下午,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省卫生厅党组书记黄小玲等的陪同下,到附属第一医院慰问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四川灾区病人,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广东人民向他们及其家属表达了最诚挚的问候。

同日,黄达人校长、陈春声副校长、校党委书记郑德涛、副校长汪建平及医学部相关负责人分别到附属一院、三院,代表学校探望和慰问从四川灾区转来治疗的伤员,并一一送上慰问金。

522,附属六院接收到两名四川灾区伤员,医院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对伤者的病情进行了细致讨论,制订治疗方案。随后,各组人马准备就绪,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和安顿家属的工作中。各医务部门为救治工作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快捷、高效的检查和抢救。

医院考虑到伤员都是在校学生,于是联系员村小学和广州市四十四中,希望伤员在学习和精神上得到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并决定在保证伤员每天正常治疗情况下,力争他们在医院有书读。

522中午,我校附属第一医院迎来第十位灾区伤员。这位年近80的老人由于伤势过重从市某医院转到附属一院作进一步治疗。

523凌晨,我校附属医院接收了第三批共17名四川灾区伤病员。各医院领导及相关专家热情地接待了伤员,随即投入到紧张的伤病员收治工作中,对伤病员进行了详细问诊和检查,及时会诊,明确诊断,制定出完善的诊治方案,并进行了相关妥善处理。

524下午,我校附属医院接收了第四批共26名四川灾区伤病员。其中,附属一院、二院、三院各8名,附属六院2名。

529,我校附属医院接收了第五批共33名四川灾区伤病员。

530,我校附属医院接收了第六批共22名四川灾区伤病员。截至618,我校附属一、二、三、五、六院共接收137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伤病员,其中一院51名,二院36名,三院34名,五院9名,六院7名,各附属医院还接待随行伤病员家属125人。 各附属医院做好收治伤病员的一切准备,为灾区伤病员设置专门的病房,提供最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并招募了一批院内志愿者以及学生志愿者,义务为灾区伤病员一对一提供24小时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另外,医院还为伤病员家属安排好食宿。

530下午,医学部党委书记芮琳、医院管理处处长韩玲等前往附属一院慰问四川灾区伤员。芮琳书记一行与附属一院肖海鹏副院长等来到病区,听取了骨关节科、显微创伤科、骨显微医学部相关专家和医护人员等对救治灾区伤病员情况的介绍,到病房慰问正在治疗中的伤员,还代表医学部通过一院向在该院救治的伤员赠送了一批营养品,同时,向救治灾区伤员的病区医务人员表现出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敬意和感谢。

61上午,校党委书记郑德涛在附属五院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爱心病房看望了五院收治的9名灾区伤员。他也代表学校向五院全体医护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感谢大家连日来的辛勤工作。

63上午,附属五院收治灾区伤员的爱心病房里充满了温情,珠海市政协程萍副主席一行在五院负责同志的陪同下看望了灾区转来的9名伤员。程副主席跟伤员们拉家常、问病情,安慰他们要好好养伤,还代表珠海市委市政府给每位伤员送上了2000元慰问金和一袋营养品。

随着一批批灾区伤员落户我校各附属医院,学校团委决定充分利用医科学生的专业知识优势,于521中午在北校区着手布置第一批灾区伤员陪护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各年级学生积极响应,川籍学生更是踊跃报名。现场报名的学生超过300人。当晚,校团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面试,共选出第一批志愿者70名。此批志愿者在接受专门培训后,将前往我校附属医院,为灾区伤员及其家属做临床陪护及心理安抚等工作。

66,附属眼科医院眼外伤科林晓峰教授与护士携带玻璃体切割机等全套手术器械到儿童医院为患儿进行了手术。此前,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四川地震受伤患儿邱永涛因同时合并右眼视神经挫伤,左眼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脉络膜脱离,双眼视力严重下降。附属眼科医院领导获悉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指示要尽最大努力挽救患儿视力。林晓峰教授两次为患儿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会诊。

在我校附属一院住院治疗的灾区伤员吴贤秀同时又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进一步检查眼底情况以确定治疗方案,附属眼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快速为病人实行了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第一时间发出了检查报告,为确定其眼部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612上午,附属一院首批3名灾区伤员康复出院,并于当天上午乘坐火车返回四川老家。医院为他们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仪式,院党委书记颜楚荣、副院长谢灿茂及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仪式。在欢送仪式上,颜楚荣书记代表医院向康复出院的每位伤员分别送上了1000元慰问金,并祝福他们早日重返家园。康复的伤员纷纷对医院给予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表示了感谢。

613上午,附属三院首批康复出院的10名灾区伤员及其家属在三院医护人员的护送下,登上火车,踏上返乡之路。12日下午,附属三院为首批康复出院的灾区伤员举行了欢送仪式。院党委书记李巧兰、副院长单鸿对第一批出院的灾区同胞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祝贺如果以后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可以随时和医院联系。同时还为每位出院的同胞送上了1000元的慰问金、火车票、药品、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还向行动不便的康复伤员赠送了助行器。康复的伤员为医护人员给予的精心治疗深深感动,并向所有医护人员表示了真挚的感谢。

截至620,我校附属一、二、三院先后有38名灾区伤病员康复出院,各附属医院负责人为他们举行了欢送仪式,并送上慰问金,送他们登上火车,踏上返乡之路。

 

 

 

开展心理救助:播撒温暖

519晚,附属三院抗震救灾心理救助医疗队携带大批医疗物资飞赴四川,奔赴受灾十分严重、条件相当艰苦的绵阳市支援。这是中大向灾区派出的第五批救助医疗队。在这支由12人组成的医疗队中,有9人是三院心理科的医护人员,他们将面临艰巨的受灾民众心理重建任务。

522,附属一院成立院内灾区伤员爱心工作站。该工作站通过设立“爱心留言”登记本、捐款箱及登记本、志愿者登记本等形式,安排专人轮值,负责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入住我院灾区患者的爱心表达。设立该工作站旨在更有序地安排各界人士的爱心活动,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宁的治疗环境。第一批工作人员已于当天正式上岗。

528上午,附属三院单鸿副院长代表中山大学暨广东省赴川救灾心理医疗队与江油市精神病医院唐本玲副院长火线签订合作意向书,附属三院将与当地民政部门和相关医院联手启动灾后中长期心理干预机制,为灾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心理卫生保健服务。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心理救助人员从531到达灾区起,通过共同阅读、学习分享、体验式团体辅导、艺术治疗等方式培训当地志愿者,第一批培训的当地心理救助志愿者已与他们共同开展工作。中心还对灾区学校教师和四川电力集团的心理培训师进行了培训。这是中心协助灾区建立心理救助长效机制的一个方面——让受灾群众武装起来,助人自助。

同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危机与心理援助小组于近日开通了“512灾后心理援助网”,发布文章资料,设计制作《灾后心理援助电子杂志》,让参与救援、受到灾害影响的同胞快速获得多种资讯与资源,向教师、心理辅导志愿者等提供专业的灾后心理援助指南。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还在第一时间牵头组织了512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北京人众人教育、美国HEARTMATH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组织有经验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社会工作研究学者、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学者、有国家认证的优秀心理咨询师、情绪调适与压力管理方面的专家、体验式培训教练等相关机构与人员,积极获取国内外有关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心理援助的最新成果和资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做好长期心理救援工作的准备。中心还策划了“给你我的爱”512灾后心理援助项目,将在灾后的不同阶段,根据灾区人民的需要,科学而有效地参与心理救援工作。530,由中心主任李桦担任领队的第一期中山大学512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一行8人赴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服务队向奋战在救援一线的部队指战员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保健药品1000盒,向灾区群众、救灾人员和志愿者捐赠4万余册中心自主编写的14册的512灾后心理援助系列读本:《如何帮助你的孩子——家长指南》、《救援人员的情绪调适与压力管理》、《如何帮助儿童及青少年——教师指南》和《社会心理援助人员手册》。《读本》深受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欢迎和好评,相关安置点上的心理援助机构都已采用这套《读本》。

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的支持和协调下,服务队到达成都之后,先后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军区、国家电网四川分公司、成都温江区受灾群众安置点、都江堰“勤俭人家” 受灾群众安置点、绵阳九州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点、绵阳安县受灾群众安置点等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服务队为国家电网四川分公司的救援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单元的培训,与都江堰“勤俭人家”受灾群众安置点和绵阳安县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帐篷学校建立了长期心理援助关系,为安置点的受灾学生提供团体心理辅导直至当地学校复课。服务队在这两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帐篷学校探索形成的陪护与心理援助相结合服务模式得到了校方、安置点管理人员及受灾群众的高度认可。截至618,中心已派驻三期512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在这两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帐篷学校进行持续的心理援助的服务。

同时,服务队成员先后深入都江堰、绵阳等重灾区开展救援人员的情绪调适、灾区心理援助工作调研等工作,走访了重庆12355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上海林紫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发放了有关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在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了探索。

服务队还将面向灾区的儿童及青少年,开展中长期的心理援助与心理支持,为灾区重建家园做好精神“补给”和引导工作。中心将编写印制适合当前帐篷学校的体验式辅导教师用书,拓建灾区心理援助长效机制。他们将与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合作,联合军、地、高校三方设立长期心理援助项目,并将在校内招募志愿者,延续在两所帐篷小学的心灵成长训练营活动。

 

关注川籍师生:共度时艰

在积极组织救助、支援灾区人民的同时,学校领导的心里还时刻牵挂着川、陕、甘、重庆籍员工家人的安危,指示人事部门向他们转达学校的关心和记挂。据学校人事处统计,目前我校籍贯在四川、陕西、甘肃、重庆的在职人员共有400多人,离退休人员近40人,其中四川籍员工220余人,陕西、甘肃、重庆籍员工计200余人。灾害发生后,许多单位领导都非常关注、及时掌握川籍职工的家庭受灾情况,并向他们表示深切慰问,有的单位还发放了慰问金。经了解,目前学校30多个院系、直属单位以及8家附属医院的川、陕、甘、重庆籍员工均已同家人取得联系。有少数几个员工家里房屋出现裂缝、倒塌,除一名教师的非直系亲属不幸遇难外,其他员工的家人均安好。家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学校有各级领导和组织的关怀,使得坚守在教学、科研、医疗及管理岗位的川、陕、甘、重庆籍的中大教职员工感到莫大温暖和安慰。519日下午,肿瘤防治中心党政负责人与家乡在地震受灾地区的4名职工见面,关切地询问他们家中的情况,并对他们表示慰问。中心工会还向4名职工发放了慰问金,要他们代向家中问好,并祝愿他们早日重建家园。

学校人事处跟进和联系各附属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家属的相关情况,还直接向多位医疗队员的家属表示了慰问。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我校对来自受灾地区的学生给予了特别关注,积极做好受灾地区学生排查和帮扶工作。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摸查我校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受灾地区籍学生家庭受灾情况。在摸查的基础上,学校和各院系对受灾地区的学生进行了看望、慰问和帮扶。

520上午,我校在南校区组织召开了中山大学地震受灾学生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郑德涛及学生处、研究生管理处、校团委、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负责同志向参加座谈会的20名家庭受灾的同学发放了慰问金。目前,学校已为受灾学生每人发放了500元的慰问金,共计13.2万元。各院系辅导员深入到受灾学生中,走访、看望和慰问学生,对家庭受灾严重的,进行单独谈话,分院系召开受灾学生座谈会,详细全面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状况,重点关注失去生活来源和经济保障的学生。部分院系不仅对受灾家庭的学生进行了慰问,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随后,学生处将根据院系报送信息建立受灾地区学生档案库,持续深入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资助与帮扶工作。

同时,我校启动“5.12地震灾区学生关爱行动”,并成立了以校党委副书记朱孔军为组长、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研究生院管理处、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财务处、教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山大学“5.12地震灾后关爱行动”工作小组。我校将对受灾家庭学生实施信息动态管理和特殊的教学管理、学习帮助。根据该行动方案,对于返家的受灾家庭学生,辅导员要每日与其保持联系,并对其实行特殊的学籍管理,特事特办,通过批准缓考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对在校的受灾家庭学生,学校将提供条件使其与家庭保持联系。根据救灾工作进展和学生家庭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留校过暑假或指导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回家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支持灾区重建。暑假期间,一线辅导员要保持与返家学生和留校学生的密切联系。对来自受灾严重家庭需要帮助的学生,将开展“一个班级(支部)帮助一个同学”、“一个班级(支部)帮助一个家庭”的关爱行动,由班级或支部结对帮助(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来自受灾严重家庭的学生。“灾区学生关爱行动”将继续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来自受灾家庭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生活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也将继续做好群体和个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在就业指导方面,“关爱行动”将建立受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数据库,优先推荐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受灾家庭毕业生就业,并努力筹措资金解决受灾家庭毕业生离校的行李托运费。对于暂缓就业的受灾家庭毕业生,暂缓期间优先推荐就业,跟踪就业情况,尽可能为其提供就业便利。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我校调整了今年在四川省的招生计划数和录取工作安排。对于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实行单独考试、单独录取的延考区,招生计划按比例单列,另追加3个名额,加大对灾区的支持力度。学校招生办在地震发生后已对21名在川预录取的保送生和获得我校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资格的考生逐一电话联络确认安全,并表示慰问。招生办及我校四川省招生宣传组表示,接下来的在川招生宣传工作将加大咨询力度、积极服务考生。

521,我校图书馆馆长、广东图书馆学会理事长程焕文联合超星数字图书馆公司董事长史超发起了“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Library FamilyA Program of Earthquake Aid for Librarians)。作为中国图书馆人自发开展的一项民间抗震救灾慈善项目,该计划旨在长期援助四川省灾情严重的40个县(市、区)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武都等县的受灾图书馆人,重建民众的精神家园——图书馆。

计划将为在地震中遇难的图书馆人的子女提供直至年满18岁前的全部学费和基本生活费,无子女者,则向其家人提供一次性抚恤金;为在地震中受伤导致终身残疾图书馆人提供定期的生活补助金,为伤病治愈者、在地震中房屋损毁无家可归、失去父母或子女的图书馆人提供一次性慰问金;在地震中失去父母或者房屋损毁无家可归的各类各级在校图书馆学专业学生,计划将为其提供完成学业的助学金;计划还将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图书馆人子女提供直至年满18岁前的全部学费。目前,已有来自海内外的400多名志愿者参与该计划。

根据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高校图工委、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信息管理系、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甘肃省图书馆等提供的灾区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受灾情况,61722日,程焕文馆长、史超董事长与“图书馆家园”志愿者前往灾区,辗转北川、绵竹、什邡、都江堰、安县、江油、彭州七地,慰问受伤图书馆人4人,子女遇难者2人,其他受灾者数百人,依照受灾的程度,分别发放了总计50余万元援助金,并发放了一批《图书馆家园手册》。 该计划还将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推广到募集图书馆所需物质资源、定向援助受灾的图书馆等。

62下午,团省委副书记曾颖如在校党委副书记朱孔军及校团委、东校区党政办、管理学院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东校区慰问了地震受灾学生代表。曾颖如副书记一行先后到至善园和明德园,与受灾同学代表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家里的受灾情况。向学生代表发放了慰问品。她肯定了学校对受灾学生的关怀和帮助,并代表省团委、省学联以及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向同学们表示慰问。

522,得知来自绵阳的余尧露、来自德阳的潘柯文同学的校园、家园在地震中同时被毁,附属小学校方立即决定,免费接纳他们到校就读。目前,两人分别在附小六(2)班和三(1)班插班,老师和同学们还为他们精心准备了各种书本和学习用具。 5月28,南校区幼儿园得到消息,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小学的一对教师夫妇由于学校教学楼和住所严重损坏,师生均已撤离,在《家庭》杂志社的帮助下,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广州,孩子欲在广州找一间幼儿园入托。在已满园的情况下,幼儿园负责人二话没说,当即答应接收孩子入园,并免除一切费用。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面对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我全体师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奉献爱心、同舟共济的动人篇章。

 

(校工会编)

中山大学师生员工支持四川汶川灾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统计表

 统计时间:2008616                 单位:元

捐款单位

在校内外捐款数(人民币)

捐物折合

人民币

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

另捐外币

备注

美元

港币

澳门币

中文系

40257.1

 

40257.1

 

20

 

 

历史系

34966.3

 

34966.3

 

 

 

 

哲学系

64603.9

 

64603.9

4

34.5

0.1

 

人类学系

18313

 

18313

 

 

 

 

岭南学院

151418.6

 

151418.6

 

 

 

 

外语学院

54352.7

 

54352.7

 

 

 

 

国际交流学院

28910.2

 

28910.2

 

 

 

 

外语教学中心

32880

 

32880

 

 

 

 

法学院

98987.5

 

98987.5

 

40

30

 

政务学院

71081

 

71081

 

 

 

 

管理学院

264802.03

 

264802.03

 

1000

 

 

教育学院

74980.5

 

74980.5

 

 

 

 

传播学院

6763

 

6763

 

 

 

 

资讯管理系

33367.4

 

33367.4

 

 

 

 

数计学院

44659.8

 

44659.8

 

 

 

 

理工学院

69733.1

 

69733.1

 

100

 

 

化学学院

68551.15

 

68551.15

 

10033.2

1.6

 

地科系

20318.2

 

20318.2

 

 

 

 

生科院

146622.4

 

146622.4

 

10

 

 

信科(软件)

140453.9

 

140453.9

 

 

 

 

环境学院

55541.95

 

55541.95

 

 

60

 

地理学院

30969

 

30969

 

 

 

 

工学院

43684.8

 

43684.8

 

 

 

 

中山医学院

107382.9

 

107382.9

 

 

 

 

公卫学院

29834.4

 

29834.4

 

 

 

 

口腔医院

837728.4

 

837728.4

 

22.1

20

 

护理学院

24675

 

24675

 

 

 

 

药学院

44479.4

 

44479.4

 

 

 

 

医学部

8020

 

8020

 

 

 

 

高教院

37361.5

 

37361.5

 

 

 

 

珠海校区(含各学院的师生)

199770.96

 

199770.96

 

766

42.5

 

东校区

62020.8

 

62020.8

1

30.1

 

 

附属学校

180695.8

 

180695.8

 

 

 

 

后勤集团

98584.7

 

98584.7

 

120

 

 

产业集团

772816.82

6061566

6834382.82

51

500

 

另校外捐港币400,美金51

离退休处

295503

 

295503

 

2000

 

 


捐款单位

在校内外捐款数(人民币)

捐物折合

人民币

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

另捐外币

备注

美元

港币

澳门币

北校区离退休办

70805

 

70805

 

 

 

 

附属一院

944939

660456.43

1605395.43

 

 

 

 

附属二院

274193

253157.95

527350.95

1000

100

 

 

附属三院

528118.2

648727.11

1176845.31

 

 

 

 

中山眼科中心

250593

 

250593

 

 

 

原捐了1000元港币,后因兑换问题已退回

肿瘤防治中心

333283.6

325001.5

658285.1

 

 

 

 

附属五院

140358.30

 

140358.30

 

 

 

 

附属六院

37743

37314.96

75057.96

 

 

 

 

南方学院

74040

 

74040

 

 

 

 

新华学院

59962.3

 

59962.3

 

 

 

 

旅游学院

7365

 

7365

 

 

 

 

国际商学院

7650

 

7650

 

 

 

 

翻译学院

9350

 

9350

 

 

 

 

机关

211865

 

211865

 

 

 

 

工会

25000

 

25000

 

 

 

 

干细胞中心

4070.2

 

4070.2

 

 

 

 

港澳珠江三角洲中心

6450

 

6450

 

 

 

 

研究生会

57734.5

 

57734.5

 

 

 

 

中大学生创业协会

11000

 

11000

 

 

 

 

其他

39349.45

 

39349.45

 

22

4

 

7388960.76

7986223.95

15375184.71

1056

14797.9

158.2

其中,产业集团已捐出港币400元,美元51

 

注:截至616,已向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州市红十字会及当地民政局等单位捐款人民币13199835.1元(其中现金5213611.15元,实物折款7986223.95元)、美元51元、港币400元;余下捐款人民币2175349.61元、美元1005元、港币14397.9元、澳门币158.2元将用于支援灾区中小学重建。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