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援疆情
刘加军,附属三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及留学生导师。从事内科血液学临床医疗工作20多年。现为欧洲肿瘤协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广州市抗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2011年3月,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援疆的号召,刘加军教授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执行援疆任务。在新疆工作期间,刘加军教授被委任为血液科主任,他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坚持每周两次大查房和一次专家门诊,他每天都要诊疗不少贫血病人,由于医术精湛,许多当地民众慕名来找他诊疗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为了提高当地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刘加军教授每周都组织科室的医师进行业务学习,并亲自编写《简明维汉血液病学》一书。除此之外,他还努力推进开展实验室工作、撰写学术论文及科研标书、干细胞移植计划等工作。2012年,在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圆满完成后,当地医院极力挽留刘加军教授继续援疆,为了让当地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刘加军教授自愿延长一年半的援疆时间。刘加军教授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态度充分展示了一个援疆医生的高尚品质,真正做到了“感情援疆、作风援疆、科学援疆”,树立了中山大学医务人员在当地和整个援疆队伍中的良好形象。
时逢“七一”,刘加军教授从喀什当地发来一篇情真意切的稿件,文中充分描绘了一位援疆医生的中国梦、援疆情,他积极为当地贡献光和热,充分展现了一个援疆干部的风采。
——编者按
记得有句名言:“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追求,不轻易放弃,梦想终能成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人说理想如梦,那么追逐梦想、实现理想的过程就是不断奋斗的人生经历,也就是成功的人生历程。
2011年初,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援疆的号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带着广东省组织部和中山大学领导的嘱托,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带着无限的遐想来到了新疆喀什。这座城市位于秀美的中国西部,在祖国广阔的新疆大地上,这里有一条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这里的古代文明滋养了一座崛起的“西域明珠”。记得三年前春节过后刚刚来到喀什的时候,这里正是滴水成冰的寒冬,看到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塞外美景,祖国江山如此壮美,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和陶醉。绵延不断的雪山,浩渺无垠的沙漠,热情豪放的各族同胞,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想,来到这样一个偏远而又崭新的地区,我更能获得一次心灵的洗涤和升华,我来新疆这三年的梦想和追求也就从此开始了,我会朝着我人生征途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出发……
我来到喀什后,被受援单位——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任命为血液科主任,负责血液科的行政和医疗工作。血液科是2010年底刚刚成立的一个新科室,我刚来的时候,血液科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从头做起,包括科室规章制度和各项业务都急需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与科室各个民族的医护人员很快融为一家,通过讲座、教学大查房等各种方式,努力提高血液病的诊治水平。血液系统疾病头号杀手是白血病,是引起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位恶性肿瘤,而出血和贫血性疾病也是一个很普遍的血液疾病,严重地威胁着妇女和儿童的生命。
记得2011年6月份泽普县有位叫阿依古丽的18岁女孩,高考结束后一直“感冒发烧”,在当地经过一个多月治疗未愈转诊来我科就诊,经骨髓等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晚期。患者中枢神经等多个部位已经被肿瘤细胞严重破坏,尽管经过积极抢救,最终没能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更加令人惋惜的是在女孩生命弥留之际,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人生季节,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人生光辉道路上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一朵刚刚绽放的花蕾就这样悄然凋零,瞬间枯萎。想到病人刚来医院时那充满期待的目光、对生命充满渴望的眼神,我暗自神伤……我真正体会到“医生是上帝伸向这个世界的唯一的手”,我深刻体会到医生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桥梁的一边是人间,而桥梁的另外一边就是地狱,医生的职责就是要坚守在这座桥梁上,把病人从病魔的手中挽救回来。
这个典型的病例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世界,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我与科室的医护人员一起,在病房的候诊大厅里通过宣传栏等各种手段对血液病的各种早期症状、预防及治疗措施等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病人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要做到这些,不但要耐心细致、具有精湛的技术水平,同时还要鼓励病人同疾病做斗争。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医学不仅是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科学,医学更是人学。病人不仅是疾病的载体,更是拥有精神、有情感活动的鲜活生命。因此, 我们的医疗工作始终伴随着对患者生命的终极关怀,特别是有些患者对抵抗疾病的信心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时,和病人家属交流时和蔼一点,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病人有什么困难时,自己力所能及地帮助一点,对病人来说,换回的可能就是生命。
无独有偶,2012年6月莎车县乌帕尔乡一位51岁的病人古丽妮萨·热依木,由于严重的贫血、高热、精神错乱及皮肤出血等症状,生活不能自理且大小便失禁,被当地医生认为是“绝症”。其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我与科室其他人员仔细询问了病史,并对病人及时进行了实验室检查,我果断诊断病人患的是一种叫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疾病。这种疾病临床非常罕见,任何一种表现都会夺走病人的生命,抢救病人刻不容缓。跟病人家属仔细交代和解释病情后,在我的号召下科室立即制订了一整套抢救治疗方案,经过一周多时间的治疗后,病人完全康复出院。此种病例尚有许多许多。经过两年多来的援疆实践,血液科的治愈率逐渐提高。看着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看着一个个病人出院时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看着病人送来的一面面充满感激的锦旗,我感到了无限的欣慰。
一晃三年的援疆工作就要结束了,经过近三年来的援疆实践,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达到了国内同行的医疗水平,而且逐渐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临床和科研能力的专业学术梯队,扩大了血液科在南疆乃至整个自治区的知名度。血液科在2012年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中,在内科系列第一个通过了各项指标的考核,为医院争创三甲做出了一份贡献。在援疆即将结束之际,我深刻体会到组织部和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最初对我们广东援疆干部所提出的厚望:“把援疆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就要坚持‘感情援疆’不留遗憾,我们要始终带着感情、带着激情、带着感恩之心把援疆工作做细做实。” 我深刻体会到组织让我们光荣地完成广东医生“援疆再出发,我们第一棒”这个光荣的使命的内涵,我个人也在这段人生旅途上留下了新的足迹,这段经历积淀下了我人生中珍贵的储蓄和财富,我自己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真谛也在这段经历中体现了出来。
“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超越梦想,超越自我,这是我们每一位广东援疆干部的心声;辛勤付出,收获喜悦,这是我们援疆干部三年来结下的累累硕果。人生几何,岁月如歌,在喀什的这段流金岁月里,我们的梦想也逐渐变成现实,我们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在追梦实践中成为永恒。这段神圣的岁月将成为我生命长河中宝贵而又永恒的回忆。此时此刻,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党中央综合援疆方略的深远意义,也更加激发了我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澎湃豪情。我深刻体会到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喀什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正是我们援疆干部所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这也正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中国梦”的真正内涵。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回想起当初援疆的抉择,我无怨无悔……
(附属三院 刘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