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13年第3期 > 校园速递

我校许宁生院士、屈良鹄教授、宋尔卫教授获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表彰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决定》(科协发组字〔201243号)文件精神,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的许宁生院士,我校推荐的生命科学学院屈良鹄教授、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据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是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从2010年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人数不超过1000名,此称号对被授予者只授一次,为终身荣誉。
 
 
 
附:获奖人简介
 
 

  许宁生
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他于1982年在中山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在英国Aston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真空微纳电子学研究工作,主要开展新型场发射冷阴极和真空微纳电子源阵列器件的基础研究,以及它们在功能器件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研究了大面积金刚石及相关薄膜场发射特性和机制,发展了物理解释模型,并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在真空微电子源阵列的应用。研究了纳米冷阴极场发射的应用基础问题,发展了纳米冷阴极材料可控生长及电子源阵列制作的技术,并研制出新型纳米冷阴极原理型器件。研究发展了金属一绝缘体一金属微结构电子发射模型和印刷型冷阴极电子源制备技术。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8年成为英国物理学会(IOPfellow1999年创建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以第一完成人于2001年和2007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现任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兼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北京分会主席,国际真空纳电子学大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科学通报》副主编,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他培养的博士生中有3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屈良鹄教授是我校生科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化分子生物学会RNA专业委员会主任,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兼任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第三、四、五届科技委生命科学一部委员,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教授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客座研究员。
       
屈良鹄教授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是RNA组学领域专家。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重要科学前沿项目以及中美和中法等国际合作等项目。在NatureSciencePNASHepatologyNucleic Acids Res等国际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20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他主持的大分子rRNA序列及高级结构的快速分析方法及在核酸结构与进化中的应用项目获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新的非编码RNA的结构、功能及表达研究200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的snoRNA结构与功能研究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屈良鹄还获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一系列奖励和荣誉称号,如首届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等。
       
屈良鹄作为执行主席主持了面向21世纪的RNA研究的第109次香山学术会议,是我国RNA研究计划主要倡导者之一。屈良鹄教授现为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负责人,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重要科学前沿项目人类微RNA的调控机制及在细胞功能与命运决定中的作用首席科学家。兼任Cancer letterPLoS ONE、《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杂志编委。

 
 
  宋尔卫教授是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乳腺肿瘤医学部学科带头人。宋尔卫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部(原中山医科大学),2000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于1999-2001年和2002-2004年期间先后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CBR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04年晋升为哈佛大学讲师。2005年回国聘为研究员,2007年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被评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同年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宋尔卫团队主要从事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学基础研究,在该领域先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3前瞻性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和863探索导向课题等科研项目等。研究成果曾先后被评选为“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200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共发表SCI收录论著56篇,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ellCancer 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Oncogene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VirologySurgeryKidney International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ACS Nano等杂志发表论著38篇,以协作者在PNASBlood等国际杂志上先后发表文章18篇,总影响因子超过350.13分,到201210月,论文被SCI收录杂志他引总数超过2727次。此外还主持编写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RNA干扰的生物学原理与应用》、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小分子RNA与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参与编写了纽约CRC Press出版的Gene Silencing by RNA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RNA干扰方面的专著。
(人事处 陈秋敏)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