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13年第1期 > 健康之路

呵护:从“心”开始



 

孙逸仙纪念医院         王景峰 主讲

                校 工 会              苏  媛  黄泳欣 整理

一、心脏病的危害
       中国大陆每年死于心脏病的约为300万人。因心脏性猝死的每年达54万人,平均每天死亡1479人,相当于每日发生四起大型747客机空难的死亡人数。现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4亿,心力衰竭患者人数为500万,心房颤动患者为1000万,冠心病患者则超过2000万。心脑血管病已成为疾病所致死亡的第一杀手。

二、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防治常识
(一)动脉硬化的概念
      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变硬而失去弹性,可累及人体大、中、小三类动脉,常见的动脉硬化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从内膜开始病变,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尤其是临床外观呈黄色粥样,会出现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症状,多累及大中动脉:如主A、冠状A、脑A、肾A、胸系膜A、四肢A。小动脉硬化的特点是小型动脉弥漫增生性病变及透明样变性,高血压病人为高发人群。动脉中层硬化,主要累及中型动脉,特点是管壁中层发生广泛钙沉积。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等;不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及其他因素。

(三)临床分期
临床分期包括无症状期、缺血期、坏死期、纤维化期。


(四)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室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检测,包括生化检查、X线、多普勒超声、CT、MR
动脉造影,诊断方式有危险因素、器官病变、血管造影。

(五)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防治主要依靠五种手段。一为一般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当锻炼、戒烟、治疗或控制危险因素。二是使用药物治疗,如使用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的调节血脂药物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等抗血小板药物,还有溶栓及抗凝治疗等。三是介入治疗。四是外科治疗。五是长期康复,有的病人得了冠心病,出院3个月,感觉康复不错,其实一时的恢复,只是开始,长期的健康还需要持续的养护和康复治疗。六是养护冠脉,不论您是否经历支架手术,都需要养护冠脉这条“路”。如果经历了支架手术,支架手术相当于修路,把这条“路”修好了,但能否“畅通”,关键还在于“养护” 。如果您没有做支架手术,这条“路”只是暂时得到了疏通,但因年老失修,再次发生“堵塞”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更需要“养护”。

(六)如何养护好冠脉这条“路”?
       要养护好冠脉这条“路”,首先是要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降脂、降糖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原因有三,一是冠心病患者的心脑血管斑块可能发生破裂,局部在血小板参与下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 中风等;二是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降低患者心脏病复发和中风的危险;三是做完支架手术后,还需要长期养护。为了保证康复,抗血小板药物要坚持服用一定时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最重要的是不再因为心脏病复发而再次入院。至少12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是减少复发风险的关键。阿司匹林必须终生服用。氯吡格雷75mg(波立维)和阿司匹林同服至少1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停用任何一种抗血小板的药物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其次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是要坚持定期复诊。

三、高血压防治常识
(一)自测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是指受测者在诊所外的其他环境所测血压。自测血压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自测血压时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ESH、BHS和AAMI)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血压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 mmHg 。要注意的是自测血压值一般低于诊所血压值。自测血压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二)高血压是健康的杀手
    虽然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并不严重,但是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损害。从115/75mmHg起,血压每上升20/10mmHg,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高1倍。而且血压越高,脑中风发生率越高。与没有高血压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的心力衰竭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

(三) 高血压的定义
如出现如下五种情况,可判定为高血压:一、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SBP≥140 mmHg 和(或) DBP≥90 mmHg。二、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三、SBP≥140 mmHg和DBP≥90 mmHg 为SBP和DBP(双期)高血压。四、 SBP≥140 mmHg而DBP<90 mmHg 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五、SBP<140 mmHg而DBP≥90 mmHg 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四)高血压治疗目标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一、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二、普通患者降至140/90 mm Hg以下。三、老年(≥65岁)患者降至150/90 mm Hg以下。四、年轻人、糖尿病、脑血管病、稳定性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降至130/80 mm Hg以下。五、降压治疗的血压低限值尚未确定,冠心病或高龄患者舒张压低于60 mm Hg时应予以关注。

(五)高血压引起的全身危害
      高血压可能会引起的危害有动脉硬化、终末期肾病、中风、视网膜出血导致失明、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

(六)什么情况下要服用降压药?
       如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者过去诊断为高血压,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亦为高血压,必须坚持服用降压药。

(七)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至为关键,数据显示,体重每减轻10 kg DBP可下降5~20 mmHg。此外还提倡膳食限盐(食盐<6 g)、规律运动和限制烟酒。

(八)为什么要坚持服用降压药?
      如果血压降低6mmHg,中风的发生则减少34%;降血压可使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4%左右;同时使用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类药物可以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及降低中风的风险;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

(九)你控制好自己的血压了吗?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血压参考值为120/80mmHg,高血压患者为140/9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为138/83mmHg,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130/80mmHg。

(十)降压治疗过程中要明确的几点
 第一,有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出现身体不适,但依然要控制血压。第二,血压最起码控制至140/90mmHg,最好在120/75mmHg以下。第三,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降压药和疗程。第四,降压药副作用从总体上讲不大。第五,血压回复正常仍不能停药,要坚持长期规律服用。

四、高血脂防治常识
(一)高血脂和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高血脂会导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等与冠心病危险增高

(二)高血脂的危害性不能忽视
高血脂会导致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在动脉壁内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发展致使血管狭窄甚至阻塞。另外,高血脂还可能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在破裂处,形成血栓。最常见的是高血脂所致的血栓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

(三)“降脂”可以降低冠心病危险
不要以为高血脂没有明显的症状就可以忽视治疗,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危险性便降低2%。

(四)血脂正常后可否停药
      血脂正常后也不能停药,因降脂治疗的根本目的不是降低血脂,而是防止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形成,特别是对于支架术后患者而言,血脂达标有助于防止复发。

(五)常用的降脂药有哪些?
      常用的降脂药有他汀类,这是目前全球处方量最大的一类降脂药,降低“坏”胆固醇效果最好,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还有贝特类,这类药品降低甘油三酯效果较好。如非诺贝特等。还有一些其他药品也有降脂疗效。

五、 糖尿病与心脏病的关系
(一)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非常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通常由于并发症恶化,糖尿病有80%的病人都死于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死亡率是非糖尿病的2-4倍。

(二)您的血糖正常吗?
糖代谢分类 FBG 2hPBG
正常血糖受损 (NGR) < 6.1   <7.8
空腹血糖受损(IFG) 6.1— <7.0 < 7.8
糖耐、量减低 (IGT) <6.1 7.8— <11.1
糖尿病   (DM) ≥7.0 ≥1.1

(三)糖尿病治疗需要“两手抓”
            糖尿病的治疗除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体力活动、饮食治疗、戒烟等。

(四)血糖正常是否可以停药
       血糖经治疗恢复正常也不可以停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应持之以恒。而且血糖一正常就停药,会使血糖反弹,反而会加重胰岛细胞的损害,不利于病情的稳定。如果血糖保持正常已有一段时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切忌擅自停药。

六、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任何一种药物治疗的基础
    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全身良好状态的恢复,从而为您的成功治疗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何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1.管住嘴。饮食要减少盐、油脂类及其他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提倡戒烟,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3~4倍,心肌梗塞率增加20%.建议控制饮酒。

2.迈开腿。增加运动,减轻体重,但要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支架术后3个月可以开始一些运动,但要注意不能过度运动;运动时脉搏次数应控制在:每分钟次数<170—年龄;建议可以先从较缓和的运动开始。开始任何一项锻炼计划之前,一定要咨询您的医生。

3.管住嘴要注意
饮食清淡,但不能只吃素。

4.迈开腿要注意
        要多锻炼,但早晨空气浑浊,不适宜晨练。

5.运动处方
       运动的组成内容(运动持续1小时):一、热身准备阶段10分钟,做伸展运动和轻柔的体操运动,可预防肌肉骨关节损伤及逐步增加心率;二、体力调节阶段40分钟,进行有氧运动;三、整理恢复阶段5-10分钟,做与准备运动相似的伸展运动,非常重要,因为突然中止高强度运动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

6.减肥要合理
        肥胖引起心脏负担加重,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中风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减肥应逐步进行,每周不要超过1公斤。利用体重指数监控,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理想BMI:18.5~23.9 (kg/m2)。

(三)如何养护好冠脉这条“路”?
        要养护好冠脉,首先要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主要是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降脂、降糖药。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生活压力,调整心态,加强人际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还要定期复诊。定期复诊要注意,出院后至少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九个月、一年门诊随访检查,或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复诊。定点复诊也很重要,你的主诊医生对你的病情更为了解,会给出正确的建议:什么药物适合你,以及应服用多久。随访期间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左侧为主),应该原地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如果疼痛持续半小时不缓解,考虑心肌梗死可能,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