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12年第2期 > 他山之石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合力搭建青年教师成长舞台——参加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赴京津地区考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筹备工作活动纪实



校工会  李烨

 


        为了做好广东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下简称“青教赛”)相关准备工作,在春暖花开的四月,省教科文卫工会组织省内部分高校工会领导和教务处领导赴北京、天津两市教育工会与部分高校学习考察,兄弟省市多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让我们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一、 天津市教育工会及部分高校开展“青教赛”的做法和经验
        我们学习考察的第一站是天津市教育工会。天津市教育工会非常重视我们的到访,借座天津大学工会举行座谈会,安排了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兄弟高校给我们介绍特色工作。在会上,市教育工会李子星常务副主席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天津市教育工会组织“青教赛”的做法。天津市是在全国率先开展“青教赛”活动的省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全市性的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天津市教育工会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坚持以“教工为本、发展为先、师德为基、民生为要、和谐为上”为工作理念,以创新驱动、内涵发展为工作导向,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实现天津教育现代化为工作主题,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校园稳定为工作主线,大力实施建功立业、师德师能、维权维稳、强基建制四大创新发展工程,在服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服务教学科研一线、服务广大教职工的实践中取得成绩和进展。
        他们把“三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师德建设和“青教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习、大培训、大提高活动作为教育工会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师德师能建设的主要载体。他们开展了全市公选天津市最具影响力的师德楷模活动,开展了师德建设成果和师德优秀范例征集活动,编辑出版了《师德建设工作指导用书》,与市教育两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了与市教育两委联合评选表彰“德业双馨”十佳师德楷模、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评选表彰的活动制度,形成了党政工合力推进师德建设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扩大了教师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师能建设上,他们不断完善竞赛机制、放大竞赛成果,全面促进教职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已经成为教育系统师德师能建设的主题活动平台和全市工会系统职工素质工程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和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体系,形成了市教育工会统一组织,各级党政政策支持,基层工会与党政有关部门一体化协作,各级教育工会具体操作实施,青年教职工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在竞赛学科上,高校系统已经从文、理、英语三科拓展到工科、理科、英语、日语、文综、文经和管理干部党务、行政等学科领域;在竞赛内容上,已经从赛课堂教学水平发展到集赛教学、赛教案、赛课件、赛板书、赛仪态仪表于一体的多种要素;在竞赛评价上,从专家评委打分发展到评委综合打分、专家现场点评、设立学生评委、选手与学生课堂互动、思想政治素质综合测试等多个环节;在奖项设置上,在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基础上增加了指导教师奖和组织奖;在竞赛形式上,普教系统从说课演示为主发展为赛前现场抽题,现场40分钟备课,重临场教学发挥,增加了竞赛难度,提高了竞赛质量;在参赛规模上,全市青年教师参赛率从最初的10%左右发展到目前的83.8%;在竞赛领域上,市级竞赛活动已经形成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高校青年管理干部专业技能竞赛、青年护士护理技能竞赛三大赛事活动,许多基层单位近年来结合实际开展了幼儿教师教学技能与才艺竞赛、青年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与钢琴大赛、后勤职工服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学基本功竞赛、实践教学竞赛、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整合竞赛、医科院校附院职工外科与急救基本功竞赛等,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学科、宽领域的竞赛活动态势;在成果普及上,他们坚持单年抓培训、双年搞竞赛,把竞赛活动与全员岗位培训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形成了以赛促学、赛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在竞赛运作机制上,从方案设计、规划制定、评定标准、评委结构、复习范围、场地设置、硬件配置、名额分配等方面不断调整完善,基本形成了要素完备、指标科学、运作顺畅、客观公正的活动机制;在激励政策上,凡获得各类别第一名的选手市由总工会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高校对本校获得一等奖选手授予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除市到基层学校给予一二三等奖选手一次性物质奖励外,各高校和区县教育局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聘任、专业扶持等方面都制订了具体的政策文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教师学业务、钻本行、强素质的内在动力。这项活动发展为天津教育工会工作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而天津大学作为今年全国首届“青教赛”的承办单位,以出色的组织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二、北京市教育工会及部分高校组织“青教赛”的经验和做法
        北京市教育工会为我们学习考察活动安排了两场专题座谈会,邀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魏钧教授给我们介绍工会工作情况和参加“青教赛”的经验。
        在北京师范大学关于“青教赛”经验交流的专场座谈会上,北京市教育工会常务副主席刘欢向我们简要介绍了北京市举办“青教赛”的做法和经验。北京市教育工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七届“青教赛”,比赛科目不断地变化和完善,形式不断地调整和丰富,已经连续11年全程网络直播“青教赛”现场实况,2007年第一次组织参赛选手去河南林县红旗渠进行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还编辑出版了《站在大学讲台上——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实录及最佳教案汇编》,2011年出版了《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开展“青教赛”的经验,对比赛获奖者进行重奖,在职称评审时优先考虑,并授予“工人先锋号”或“工人先锋岗”荣誉。
        北师大工会常务副主席成国志以《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青年教师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着力点和重要方向》为题重点介绍了北师大工会在举办“青教赛”中的成功经验和工作创新点。他们从1991年开始举办教师技能大赛,每两年一届,已经举办了12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科学评价、全面要求,组织到位、程序规范,继承发展、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影响广泛”。每次比赛都广泛宣传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赛前培训,然后组织院系预赛、学校决赛,最后由获奖者和评委对赛果进行总结交流与深层次的理论研讨。有一大批“青教赛”的获奖者如今活跃在大学的讲台上。
        清华大学始终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能力提高,他们以赛促建,全面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能力的提高,建立了市校院三级“青教赛”的基本模式。赛训结合,选好辅导老师,抓实比赛各个环节,进行赛前动员、赛后总结;抓好辐射效应,推动院系“青教赛”开展;工会担当主角,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联动。
        中国农业大学承办了2011年北京市“青教赛”。他们认为搞好“青教赛”的组织参与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制订比赛暂行办法,使之制度化,明确经费和奖励额度;将比赛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每年都组织获奖选手外出参观学习,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使这些青年教师全方位成长。中国传媒大学则由工会牵头,教务、人事、研究生院、党办、宣传部、网络等共同参与,进行文科、理科、艺术等三类比赛,他们认为领导重视是基础、组织规范是关键、待遇落实是保证。北京科技大学魏钧教授就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设计及评价体系作了说明。为了科学地梳理高校课堂教学技能,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全面地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北京市教育工会和市教委成立了课题组,在张青山主席、黄侃处长和刘欢副主席的带领下,课题组采取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对第六届比赛的全部案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开发出课堂教学技能的全模型。不仅阐述了三维教学技能(讲授技能类群、演示技能类群和互动技能类群),详细解读了200余个教学技能点,而且提出“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的“双主体”评价思路,解答了教学评价的核心问题。
        三、参加这次考察学习活动的几点体会
        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组织这次学习考察活动非常有针对性和非常及时,对我们组织参加广东省第一届“青教赛”很有启发作用。北京市教育工会和天津市教育工会的做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为了搞好“青教赛”,两市工会的领导都非常重视,他们围绕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通过举办“青教赛”等形式,搭建起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和自我成长的有效平台。各兄弟高校则认真组织参赛队伍和辅导教师,有的领导还亲自观摩比赛实况,对比赛提出具体要求。可以说,领导重视是搞好“青教赛”的前提基础。
        (二)赛制科学、公平公正。基本上每两年一届,院系预赛优胜者参加学校比赛,学校比赛优胜者参加全市比赛。比赛初期主要是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板书比赛等,后来演变成口语、体态语、板书、PPT运用、衣着打扮以及课堂互动与掌控比赛。比赛全程直播,评价则对三维教学技能中的二百余个教学技能点进行质化和量化,力求公平公正。
        (三)经费保障、奖励到位。学校拨专项经费、工会做预算,保证比赛所需经费的落实。按照获校级还是市级比赛奖项分设不同奖金,可用于组织考察培训;获市级一等奖的纳入科研奖的范围表彰,可以作为职务、职称晋升的条件。市级比赛还设指导教师奖,鼓励老师传帮带。
        (四)参赛积极、影响广泛。分文、理、艺术等类别进行比赛,涵盖面广,院系预赛、校级比赛、市级比赛,三级比赛结合,参与者众。各学校都注意比赛的辐射作用,优秀课件在网络上共享,优胜者作经验交流,确实大大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理论提升、成果放大。北京市组织的比赛全程网络直播,比赛优秀课件编辑出版,并且组织市级课题组专题研究比赛,已经产生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为以后组织“青教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合两市成功经验,我认为广东省组织这次“青教赛”除了学习借鉴两市的经验做法以外,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一)整合资源,形成联动。我省各高校其实很早就开展了教师基本功比赛,只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联动。多部门合作组织“青教赛”,有利于整合资源,扩大比赛影响。
        (二)力求创新、办出特色。我省各高校有组织比赛的基础,我们在组织“青教赛”时就要在形式、赛制、内容上力求创新,在比赛的学科设置、比赛形式、参赛人员方面突出广东特色。比如,我们可以单独设置医科、高职类教学比赛,突出实验教学环节;针对各高校外籍教师增多的情况,允许外籍教师参赛,提高外教的教学水平。
        (三)赛训结合、以训为主。把比赛与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结合起来,以赛促训,重视比赛准备过程中综合能力的锻炼。组织参赛选手观摩名师教学活动,组织集体备课会,讨论教学方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从而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不仅有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而且会普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舆论造势、效果叠加。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中、在网络上广泛宣传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意义和赛程、赛制,扩大“青教赛”在同学们中的影响。另外适当扩大学生评委的名额,让学生有广泛的参与感。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