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11年第4期 > 中大人文

我与工会同行——老中大工会人访谈录(续)


 

前言:为庆祝中山大学工会成立60周年,回顾我校工会发展历程,总结工会工作的成功经验,宣传我校工会多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绩,校工会在宣传部校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特派学生记者采访了一批工会老干部,倾听并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与经历。故事中讲述了老干部们与工会的关系、缘分和为工会工作所做的贡献,反映了他们对工会的深情厚意。本刊特对学生记者的采访稿进行精选,编成《我与工会同行——老中大工会人访谈录》合辑。合辑之一已刊登在《中大教工》2011年第2期增刊“庆祝中山大学工会成立60周年特刊”上,本期刊登的是该合辑的第二部分。

 

我与工会同行·徐远通

 

从三十年前未及不惑之年的青年人,到如今已经鬓发斑白的老者,徐远通几乎将他半辈子的心力与情感都交托给了工会,难怪每次提及在工会的工作时,他的言谈话语间总会流露出几分温暖和眷顾。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徐老将工会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概括为三个“实”——讲实话、办实事、谋实利。“我校工会一直秉持着一种务实进取的积极态度来开展教职工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经受了十年政治风波的各大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着办学经费匮乏的问题。“那个时候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大家开玩笑地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工会在解决教师的工资收入以及福利方面下足了功夫。”电器设备厂的成立,就是一个最好例证。

文革恢复的初期,由于各地的用电紧张,时常出现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情况,稳压电源成为了市场的迫切需求。时任工会副主席的喻德明提出:中山大学人才众多,能不能利用工会的力量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再推销到社会上来创造收入?于是,198112月,校工会借资2.5万元创办了稳压电源车间,也就是现在的科教仪器厂和电器设备厂的前身。

“那个时候没有场地,我们就把一个洗手间给改造了,又在外面搭上了棚子,这就是电器厂最初的样子。”徐老回忆着当年的情景,脸上充满了自豪。没有技术人员,就请来物理系的老师指导;没有工人,就找来了曾经上山下乡的教工子弟,半天工作半天学习。“大家全都是义务劳动”,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加在一起只有十几人,在不足30平米的“临时车间”里埋头苦干,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982年底,校工会“稳压电源车间”成为了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中心的科教仪器厂,同时得到了全国教育工会的肯定,称赞这是“工会工作的新创举”。

温暖的教工之家

谈起在工会的日子,徐老重复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温暖”。在他的眼中,工会一直有着海纳百川的优良传统。工会的委员中既有来自各个院系的教师,也有机关、后勤、实验室的员工,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关怀,形成了良好的工会文化。

“在我的印象里,90年代的时候,工会在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维持学校办学秩序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那时候的工会领导都会跟老师们讲,有什么不愉快的、有什么难处都尽管说出来,我们来为你们排忧解难。”从自行车被偷,到家里老鼠太多、屋子阴天受潮,工会都尽力为教职工解决问题。

此外,在校党委的关怀和各级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工会还成功地组织了大规模的寒暑期旅游活动,受到了教职员工的广泛好评。从省内的珠海、中山、肇庆、佛山,到更远的桂林、阳朔、张家界等,参加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三千多人。“那时候还没有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我们的教职工人数还比较少,但即使这样,组织上千人出游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我们要分四到五批来进行组织,一些工会干部还要常驻当地负责接待。”“虽然辛苦,却也感到是值得的。”

大学里的主人翁

学校的主体是教职员工,而工会在其中则充当着协调各方关系的角色,在学校的重大项目规划方面,工会也识积极建言献策。19955月当选为校工会副主席后,同年的7月,徐远通被正式任命为中山大学副校长,主抓学科建设。在任期间,他先后参与了“211”和“985”工程的建设。

“在各项工程的起步阶段,工会发挥了重要的团结作用。不仅向全校各个院系及机构征求意见,还多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议案,‘211’工程的9个学科立项,差不多都是那个时候定下来的。”及至后来珠海校区的创办,工会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包括往来各校区之间的班车、教师住宿、实验室建设以及各项补贴等,可谓是细致入微。也正是由于工会有力地后援,使得学校的各项建设得到了平稳的发展。

 

徐老最后一再表示: 20多年的工会经历,着实让他感到愉快和温馨。如今,徐老已是年过花甲,却依然投身于一线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中,为这所他热爱着的校园继续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王筝)

 

我与工会同行·石云风

   

在中大教工住宅区,我们来到了前工会常务副主席石云风老师的家里。老师热情接待,请我们喝茶、吃水果,一脸亲切的笑容,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到工会工作之前,石云风曾担任地理与环境学院副书记,兼任大气科学院书记。1996122号,校工会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上,正式通过了石云风担任校工会副主席的决定,自此,他开始了自己为期六年的工会之旅。

“我认为工会工作的主线应该是既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又能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工作精神指导下,1999年,也就是石云风到任的第四年,工会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全国的住房福利改革拉开了序幕。

1999315号,由石云风主持的住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教代会团长、部门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在梁銶琚堂召开。会上讨论并通过了《中山大学1999年采取特殊措施加快住房建设的实施意见》。11月,在校党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最终决定以职工集资、学校部分补贴的办法加快住房建设。不久,又由教代会组织成立了职工住房建设小组。

“现在校园里的很多新房都是那个时候盖起来的。”石云风自豪地说道。然而房子盖起来之后,新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些新房子该由谁来住?从前旧房子里的老住户怎么办?工会和教代会又开始了一系列的协调工作,疏通各方关系,最终定下了解决方案:原住房已经达到标准面积的原则上不搬新房,而未达到标准面积的,由学校出资补贴进行扩建改造。这样,虽然一部分老教授没有拿到新房,但是原来的房子面积大了,环境也好了。年轻的教师住上了新房,心里也更踏实,给学校留住了人才。这些都得益于工会的努力。

“那个时候我们还组织教职工监督工程的建设,全程参与了招投标环节,让决策的过程更公开、更透明。参加监督小组的教职工也非常尽职尽责,比如在盖房的时候发现地基打得不够深,用的钢筋不够粗等等,开发商看到我们的老师这么用心,也不敢有丝毫大意。另外,工会还组织大家去实地考察原材料生产厂家。正是有了这样的周全考虑,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大家的实际利益出发,让那一批住房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一提起工会组织的文化活动,石老的脸上神采飞扬。“工会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很好地把每个教职工以及各个单位凝聚在了党组织周围。”

在工会的大事记中,我们还看到了这样一条有趣的记录:“1998年的228号,地环学院的部门工会联合举办了金婚、银婚等六个婚龄的纪念婚纱照活动,为全校130多对教职工夫妇拍摄了婚纱纪念照。”“我们当时的条件不比现在,很多老年人没有机会,更没有条件去拍婚纱照。工会把大家组织起来集体补拍婚纱照,而且是每年都要拍,金婚的、银婚的,将来还会有钻石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宣传婚姻幸福的典范。”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逢年过节的时候,工会出资购进一批大米和食用油,发给教职工,虽然并不贵重,但是足以温暖人心。以至于现在走在校园里,还会有退休的老职工开玩笑说:“石主席,没有你在我们都没有大米吃了。”话虽是玩笑,但表达了大家对工会的怀念和留恋,“那时的工会就像家一样带给人们温馨”。

在关怀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方面,工会也做足了各项人性化的工作。对于身体状况不太好的上了年纪的退休教职工,工会每年都会组织慰问,带去校领导以及全校师生的关怀。“还有一些员工病逝时,不管是哪个院、什么职位,每次我都要亲自去告别,曾有一个星期去了五次的经历。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基于对每个教职工的生老病死的关注。因为大家都是这个学校的一份子,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正如石云风所说的,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在工会的六年日子里也是他人生最快乐的六年,而这八个字也是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写照。在采访的最后,他还不忘对工会的发展表达一份祝福,他说,要有位,需先有为,就是说要让大家热爱工会,就必须要做实事、做好事,如此,工会才能在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和发展中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王筝)

我与工会同行·李宏新

 

20004月当选为兼职副主席到06年退休,李宏新在校工会度过了整整六个年头。虽然这个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是如果从1988年加入系工会算起,他已经与工会同行三十个春秋。难怪一提起在工会工作的日子,老师总是会反复用到“印象深刻”这四个字。

进入校工会之后,李宏新被任命为教代会提案委员会的主任。“我们那个时候叫做提案小组”,老师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说道。这个由七八个人组成的提案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提案征集和立案情况。“我们几个人首先要对征集上来的提案予以分类,然后还要一一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通过之后才能够立案,送交学校的各个部门去。”

“提案和意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师强调。提案不仅是提问,还需要对所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并表达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所以,教代会上的提案也就成为了教职工争取自身民主权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老师回忆说,与中山医学院合并之后,教代会上的提案也像雪片一样飞来,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是工会依然鼓励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多提宝贵建议。“这是涉及到教工切身利益的事,我们都不敢有丝毫怠慢,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信任源自工会一直以来为维护广大教职工利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在始自2003年的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两项改革中,工会积极参与,让每一项决策都落到实处,也使每一位教职工的权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

“那个时候我们中大正在从过去的事业型单位向合同聘任制转变,这项改革是由北京大学率先开展的,虽然相比于其它高校,中大的起步较晚,但是我们的发展很迅速,这和工会的奔走努力是分不开的。”从岗位增设是否合理,到教师的工作量以及必修课、选修课的安排,工会对每一个细节都再三考量,从学校的全局出发,着眼于每位教职工的实际利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当然,政策的施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在工会的协调之下,各项计划都相对顺利地得到了开展,学校整体也在改革中稳步发展。”

谈到工会在学校中扮演的角色,老师说,工会虽然是群众性组织,但是它起到了党政系统所起不到的作用。工会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在学校中,不应该是雇员和老板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校的主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在与中山医两校合并之前,每年年底工会都会举行大型的游园会,邀请各单位参加。20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校工会在教工活动中心举行了大型“迎新世纪游园晚会”,有28个单位组织了30个节目参加了游园晚会,近3000名教职工及其家属参加了当晚的游园活动。“当时那个情景热闹极了,各个院系和各部门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在并校之后由于种种不便,游园活动没有继续举办,但那时所打下的群众基础一直延续到今天。

退休后的李宏新目前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授计算机课程,在采访结束前,老师还不忘关心工会的发展。他希望工会的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希望教工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能首先想到工会,希望工会真正成为温馨的“教工之家”。

(王筝)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