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10年第1期 > 中大人文 > 康乐园的花与树

  花作为植物,有草本和木本之分,但中大的花多为木本的,花开在树上,所以花与树是一体的。从北方初来中大时,我十分惊诧于满树的花开,因为北方的树少有花开,开花的多为草本植物,可见,“一方水养一方人”的道理也适用于植物。同样,使我困惑的是,徜徉于校园里,总有不知名的花香在四处弥漫,在令你陶醉的同时,也易使你迷情和忘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凌晨从家回到校园时,白雾笼罩着校园,四周的花与树似有若无,犹如一幅剪影,期间夹杂着鸟鸣之声,真使我误以为到了人间仙境,这样的人生体验,一次亦足矣。
  中大的树是弯弯曲曲,盘根错节的,不似北方的树高大挺拔,亭亭玉立,这倒符合龚自珍在《病梅馆记》所描述的“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情景。曲折的枝干还有一好处,可以广为延伸和覆盖,密密麻麻地撑起了一片天空,既可为行人遮阳避雨,也可为鸟的栖息之地,中大校园宽阔的林荫道就得益于此。树的盘根错节可以固定水土,还可相互支撑和砥砺,有很强的生命力。
  中大的树是多样的,除了常见的榕树、凤凰树、木棉树、紫荆树、松树、玉兰树、棕榈树、芒果树外,还有些不知名的树散落于校园中,有心人借助树干上挂的说明书才知其由来。树的多样,也带来了花的多姿,随着季节的转换,这些花有时相约着次第开放,有时也挤做一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香斗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黄的赛金。有一校友曾这样描写校园里花开的四季:“春天鹅黄的迎春、淡粉的紫荆争先恐后地展露芳容,木棉花开在云天,灿烂的杜鹃花簇拥着端庄宁静的图书馆,让人春天晦暗的心眉开眼笑。夏天凤凰树顶着一片片红雾,夹竹桃就开在你身边,玉兰躲在大叶下暗送浓香,栀子花则像纯洁的女大学生,着一身白衣在草坪上静静地微笑。秋天的校园几乎被浓浓的紫色统治着,三角梅、紫荆花铺天盖地,逼得人透过气来;更有那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菊花点缀着校园的角落里,凉风过处,飘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药香。冬天依然有一年四季不知疲倦的朱槿在放送着热情和温暖,所以我们叫她四季花……”。
  在中的花与树中,能以园命名的,大概只有竹子和紫荆树了,校园里有竹园和紫荆园,可谓园中园。南校区生科院附近竹园中的竹子有上百个品种,这些竹子还被移植到珠海校区和东校区。人们之所以喜欢竹子,是因为竹子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也是因为其“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的精神和品格,所谓“成竹在胸”和“雨后春笋”之说恰如竹子的写照。我也十分喜欢竹子,曾在学校的一栋二层的旧楼里居住,住宅的前面是大片的竹林,东侧长着一两丛挺拔的竹子,开窗时,满眼的青翠扑面而来,枝叶也如人手般伸进窗来,仿佛在说:“我可以进来吗?”对这份盛意,除了满怀的欣喜和接纳外,还能怎样?所以我常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自得了,但愿我们在新校区所移植的不仅是自然的竹子,还有竹子的品格和中大的精神。如同竹园,紫荆园的得名也该有深意吧,只是没有考究,不好妄发议论,可知的是,紫荆花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其色紫红,形如蝴蝶,景色奇特,艳丽可爱,当叶子还没长出时,枝条上花已盛开,所以又称““满条红”。可见,紫荆花是以其绚丽的姿色和坚忍易生的品格入人心的,有校友曾感慨道:“我只记得紫荆花在雨季时撒落于草地上的华美与豪奢!真美啊,美得让人落泪”,能有如此感受,当是性情中人,否则,只能是“花开花落两由之”了,所希望的是“人与花心各自香”。据说,中大除了康乐园的别称外,还可被叫作紫荆园,不知可否?姑且说之和听之。
  杜鹃虽不能如竹子和紫荆树那样,以园自居,但她自由、热烈和奔放地开在旧大钟楼的两侧,其花团锦簇般的艳丽,让游人为之驻足和留影。杜鹃是从外面引进而种植的,但在康乐园的沃土上蓬勃生长,可见中大地力的丰厚和包容,我也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一次植树活动,在距旧大钟楼不远的地方,位于图书馆的东侧又种植了一片杜鹃。这片杜鹃同样长得兴旺,已花开几度了。中大师生歌颂最多的,该是杜鹃花了,还为其填了词,谱了曲,最为人们所记忆的是“杜鹃花发,长忆惺亭”。与此相应的另两句——岭南同学,桃李芬芳,也值得人们记忆。这两句是廖承志同志为中大题写的,有意思的是,廖承志同志的雕像也安卧在杜鹃花的环抱之中,笑对着中大的学子,岭南的同学。桃李芬芳,最能体现教育的特色,只是中大南校区几乎见不到桃树的芳影,东校区倒栽了不少,而李子树是长于北方的,这倒并不妨碍我们仍可把桃李比做人才,那桃李的由来呢?恐怕很多人并不知晓。桃李的典故出自《韩诗外传》。战国时魏国大臣子质得势时曾培养和举荐过很多人,后来失势时投奔到赵国。他向赵国的国君子简发牢骚,抱怨自己曾帮助的人在关键时刻没有一个人肯为他出力,以致自己流落异乡。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秋天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不仅秋天吃不到果子,长出来的刺还会扎人。所以君子在培养人之前,应该像种树一样,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此后,人们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优秀的学生称为“桃李”。“桃李”常和“春风”一起使用,叫“春风桃李”。在《幼学琼林》“师生”一文中,“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昌时雨之化”。可见,学生在老师的教化下,如坐春风,才能桃李满天下,也才能形成“春风桃李”的良性师生关系,正如“投桃报李”一样,不先“投桃”,焉能“报李”?
  我以为,大学不但要有大楼和大师,还要有大树,有大树才能现出大学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朱熹曾为白鹿书院这样题写:傍百年树,读万卷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指的就是一个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过程。在中大所有的大树中,我最推崇的,也最能代表中大精神的当属榕树。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榕树朴实无华,根深叶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大校训的最好表征,其宽广的枝叶恰似“博学”,低垂而浓密的气生根,像是在“审问、慎思和明辩”,延伸于地下和地表的发达根系,不正是‘笃行“之意吗?用“中大精神,叶茂根深”来描述中大的历史和传统也许恰如其分。
  中大人该是爱花和树的,因为花和树不但给人美意,还给人启迪。理学家程颐认为:“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如松的坚贞,兰的清幽,梅的高洁,竹的风骨。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一朵微小的花朵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睛表达出的那样深情”。花让人惜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莫负了花样好年华。
  中大人该是幸福的,守着一大园子的花与树,更有桃李满天下的自得和快乐,这不正是孟子所推崇的“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理想境界吗?在康乐园里,我们既要“栽树”,使“后人乘凉”,更要“树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也是大学应有之意,当努力为之。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