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9年第3期 > 乐业抒怀

学习科学发展观 领略工作成就感


       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学才有实际意义。下面谈谈学习科学发展观后,我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和受到的启发。
       有机会从事图书资料工作的人,是不多的,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中,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的人,也是可数的。不少人认为,图书馆员的工作就是“坐着”,很闲,没压力,没负担。1988年,当我正式从事图书资料工作时,我才意识到,图书馆是在表面无风无浪,不见波澜的环境下,每天都要处理堆积如山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每天大量的文献入账、盖章、搬运和上架工作,有时候,刚做完上架整理工作,一转身,架上的书又被读者翻乱了,有的资深馆员还要对大量的文献进行资料整理,除此之外,每天接待来馆的读者,经常有一些读者是需要特别耐心对待的。一天工作完后,就感觉晕头转向。那时,我想,为什么图书资料工作那么琐碎、繁杂,又耗体力?我对工作产生挫折感。
       因为我当时在中文系资料室工作,服务对象主要是中文系的师生。在中文系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前辈,他们深知图书资料工作对学问建设、文化建设的意义。当时中文系的系主任、全国名师黄天骥教授知道我对工作的想法后,就建议我做点文摘工作。我不理解做文摘的涵义,就问黄老师,黄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坚持做下去吧。于是,从1990年起,我就开始做文摘工作。利用上班的空隙和晚上休息时间做。90年代初,广州电力供应不足,晚上经常断电,晚上断电的时候,我就点燃蜡烛,在烛光下做文摘,一笔一划地把整理的资料抄在稿纸上,蜡烛燃烧时间长了就冒烟,烟熏得我的眼睛直流泪,我还是坚持做。我把一篇篇文摘稿交给打字员,在打字员打印后,我就把文摘送给中文系的老师们。没想到,很多老师都认为我给他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帮他们节省查找、阅览文献的时间,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虽然得到老师们表扬,我仍然没有理解做文摘的意义,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是坚持做文摘。
       到了1994年,中国需要进一步打开国门,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中文系现代文学研究的顶级教授黄修己老师提议我,做些外国资料的编译工作。于是,我就编译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学的文献,以及外国人研究他们本国文学的资料,一字一句地翻译,一段段地梳理,然后把这些资料提供给老师们。其时,程文超老师(已故)在美国博士毕业,来到中文系工作,他看了我编译的资料后,兴奋地鼓励我,坚持做这些工作,一定要坚持做十年以上。
       老师们喜欢我整理的资料,我因此大受鼓舞,继续坚持这项工作,但我还没有解决为何要做文摘的困惑。
       2001年,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中国当代文学也经历了十年沧桑,对十年的文学发展轨迹做梳理很有必要,于是,我开始做文学研究的综述。在一边梳理资料,一边做综述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图书资料工作不是深居高阁,而是与整个时代一起脉动,虽在无风无浪的环境中仍然要领略“中流击水”的含义。我体会到刻板、沉闷、繁琐的图书资料工作的前沿意义,而使我感到振奋的是,我看到一份关于中国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的资料,资料介绍,该情报中心分三个工作室:文摘室、综述室、编译室。这个资料告诉我,我在1990年到2001年,这十一年间做过的十九多万字的文摘、编译、综述工作竟是我国社科研究顶级机构的情报中心所从事的业务项目!
       原来,中文系的老师们一直鼓励我迈向卓越。闷头做了十多年的资料整理,我终于领略到工作的成就感。具体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科学发展观所说的:“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容易纠正过来,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我从事的图书资料工作,既是为人才服务的,也是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人才的工作,刚入行时,面对繁琐又劳心的工作,会有挫折感。但“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起来”,学习知识需要时间,培养自己也需要时间。做好工作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静下心来,耐下性子,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持之以恒。经过多年的埋头工作,在不知不觉中,我有了长进:因为有多年坚持做资料整理和服务读者第一线的经历,使我保持了学习的习惯,培养了良好的学习能力,积累了一些学科发展的深层知识,对自己管理的文献布局了然于心,对读者提出的专业问题很快做出准确、明晰的回复,可以指导读者理顺找文献的思路,指导他们阅读专业书和参考文献。在中文系工作时,我有机会连续参加中文系本科生六届的书评报告会,与学生面对面地谈他们书评写作存在的专业问题和技巧问题。我所获得的这些进步,是长期坚持走在工作中学习,在掌握知识后求发展的长远路子,不仅发展了自己的事业,而且锻炼了自己意志和提升了自己的心灵空间,这正是在具体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谋求发展的基本要义。

        (图书馆  彭绮文 )
2009,4,8于马岗顶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