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模范教师——桑兵教授事迹
桑兵教授从1983年起在中山大学历史系任教,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任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桑兵教授长期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近年来开设“近代中国学术史”、“近代中国文化史”、“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与文化”、“近代中国思想史”、“近代中国政治史”等多门课程。包括上述课程在内的中国近代史系列课程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重点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他主持“晚清与民国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研讨班,2000年起为本系所有硕士生讲授政治理论课,为全校文科博士生讲授政治课。他在教学中既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亦经常结合自己的学术成就培养学生从事高深研究的学养。他所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于200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他指导的另一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6年,桑兵教授获得中山大学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桑兵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近代史研究名家。他迄今已出版专著7部,编著6部,编辑丛书2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先后主持重要科研项目多项,包括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清史·典志·教育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和中山大学211工程项目“近代知识与制度转型下的中国与世界”等。他的研究领域广泛,目前主要从事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文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近代中日关系、教育与近代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他在学术研究中继承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学风以严谨、细致和深刻著称;同时,他积极借鉴、吸收当代国际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思考与探究。其学术成果体现了丰厚的学养和高度的学术价值,为学术界高度关注,赢得国内和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1992年,桑兵教授同时获得了在国际国内有权威性的首届日本孙中山纪念会崛川哲男奖和孙中山基金会1949—1992年中国大陆孙中山研究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其作为主要参加者编撰的《孙中山年谱长编》一书于1992年获中国大陆孙中山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他的专著《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获200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作为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桑兵教授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优秀人才的引进及学术梯队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立足于学术前沿,形成力量雄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学术队伍,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该学科产生了一大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对推动国内外学术界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于2002年和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桑兵教授致力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曾多次应邀赴国外进行访问研究,与多间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他曾在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等多所国际著名学府报告演讲。近年来,桑兵教授曾多次赴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讲学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扩大中山大学和中国史学界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于他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桑兵教授于2005年3月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是中国文科首批长江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学界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
(人事处提供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