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在全国人民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欢庆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教师们自己的节日——第25个教师节。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参加教师节活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怀和厚爱,这必将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设立教师节,制定实施一系列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稳定提高教师待遇,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以师德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育为先。教师应立师德之本,修身正之范,尽育人之责。广大教师应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忠诚敬业,学为人师,开拓创新,行为世范,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各有关部门及学校应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发挥教师和教育工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学生成长成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要坚持以爱和责任为核心,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理解、信任和帮助,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注重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现;要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培养造就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尊师重 教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 志,也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 体现。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满腔热 情关心教师,以解决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为重点,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为教师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本。素 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环节。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建立健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评估考核体系、教师资格认定体系和教师培训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淡化升学率,强调成才率,为国家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可用之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教育公平为本。教 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发展的不均 衡,农村教师的权益保障、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等方面存 在着诸多问题,容易引起教职工的思想波动,引发一些不 稳定因素。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 边疆和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教育基本公 共服务均衡化;要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妥 善解决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和代课教师等问题;要保障人民 群众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 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中国教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