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高龄老人起死回生 创造生命奇迹
8月17日下午6点,一辆救护车飞速地开进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位老伯伯被送入了手术室,原来96岁的邓伯伯心脏已停止跳动。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党委书记副院长、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接到此病人并了解病情后,立即给他做了临时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终于把邓伯伯从遥远的、长长的睡梦中唤醒,使这位患有前列腺癌、冠心病、尿路感染等多种疾病的96岁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据王景峰教授介绍,这位病人发病的特点是年龄大,病情重,发病急,由于血管老化,发生了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无法满足全身血液供应的需要,从而出现了生命危险。
为了进一步地稳定病情,第二天,在王景峰教授指导下,聂如琼副主任、袁沃亮博士主刀,为96岁的邓伯伯施行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首先在病人左锁骨下方的皮肤表面切开一个小切口,放入电极导线,通过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和右心室,接着将一个铜币大小的心脏起搏器放入切口下部的皮下,并将导线与之连接,最后,关闭切口并缝合。手术过程仅30分钟。
王景峰教授指出,超过95岁高龄老人做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有较大风险,自195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Karolinska)医院进行了世界首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起,51年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一路走来,一路风雨,一路辉煌。心脏起搏器是应用电技术治疗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不全等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电脉冲发生器,集电子、生物工程、计算机、医学等多种新技术于一体,是工程学上的一个奇迹,它拯救了世界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目前,世界上有500万人依靠起搏器维持着生命。
王景峰教授还提示说:如果经常出现心悸、身体乏力、头晕、易疲劳、晕厥,或者脉搏跳动每分钟低于50~60次等症状,建议及时拜访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内科医生。
(附属二院 王海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