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山春游记
早春三月春意盎然,各种花草树木开始抽枝发芽,满眼都是翠绿的新叶,不经意间看到新发的嫩芽儿上还挂着几滴水晶般的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感到格外的舒畅。南粤大地此时正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而天气也像天真烂漫的儿童,阴晴不定,骤变万千,一时晴空万里,一时春雷滚滚滂沱大雨;或者又漫天下起靡靡细雨,面对这让人陶醉大自然不禁思潮涌涌……春天总是美好的,她带来崭新的世界,也带给人们希望。此时正是郊游的好时候,抛开世俗的烦恼,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呼吸新鲜空气,锻炼锻炼身体,享受春天的气息,感受自然的魅力。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我院工会组织全院女职工到火炉山登山春游。火炉山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西接华南植物园,北临广东树木公园,长约三公里,面积600公顷,火炉山状似葫芦,原名为葫芦山,因广州白话“葫芦”,“火炉”音同,故又名火炉山。
从市区出发,乘车40分钟就到了火炉山脚。山脚有一排排饭庄,其中有一个叫知青山庄的饭庄。一看到“知青”两字,一股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这让我们回忆起上山下乡的年代。也许老板就是当年的知青呢。听说知青山庄饭菜可口实惠,尤以烧鸡、烧鹅最为著名,故而此处生意颇旺,十分热闹。我们在停车场下车,一群群身穿白领粉红色运动衣的女士们嘻嘻哈哈地沿着山坳小路开始“爬山”了。当人群慢慢散开时,远远望去,一队星星点点的粉红色若隐若现地出没在小小的山路上和树丛中,像一条粉红色的丝带缠绕着深深浅浅的青葱绿野,美极了!恰如诗句所描述的“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上得山来,身边挹翠的树林与清澈的溪水交相环抱、浑然天成,一派山青水秀之灵气。山中野趣盎然,除了爬山小路之外鲜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路上不时见有人用空瓶装满水背回家。一位老者说,此处的山泉水,喝一口,冰凉清甜,口感醇佳,烹水泡茶,清香扑鼻,甘甜欲醉。这么辛苦背水回家,我想怕也有所值了!
爬山是一项比较累的运动,不过许多人热衷于这种运动,除了能达到锻炼的效果,还能欣赏到大自然的景致,一举两得。火炉山上第一段叫“千步梯”的山路比较长,有些陡,山路长是最具特色。我随着人群慢慢爬上去,沿途涧水潺潺,鸟鸣林静,空气清新,高浓度的氧离子吸进肺内让我心旷神怡,异常兴奋。爬了一段山路身边每个人都是气喘吁吁的,所谓“气喘如牛”,平时锻炼少的人更是如此,走一段就需要在山脊处小憩片刻。有几个“资深”靓女走得脸红红的,满头大汗,正手扶着树干一边喘气一边休息。我走过去笑咪咪地问她们累不累,她们说:“还可以。”一副不服输的气派。我为她们的坚毅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所感动。人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子精神。在工作中你要问她们累不累,她们一样不会说累!在临床的一线工作中,她们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继续上行,路途忽平忽徒,到处浓荫蔽日,天光曦微。不远处见一老树藤萝盘绕,树藤秋千天然而成,悬于路旁,许多靓女于此处休息和照相。这藤树就是禾雀花树,树藤粗壮处圆如巨蟒、纤细初柔如腰带,藤蔓攀岩走壁,绕树而上,如秋千、似荡绳,精妙至极!可惜禾雀花已然凋落,要有的话那就更美不胜收了。说到禾雀花,还有一个传说呢,当年八仙之一的李铁拐云游到广东,看到稻田里的谷穗被大群的禾雀吃光,农民颗粒无收,苦不堪言。他顿生怜悯之心,施展法术,用山藤将雀儿绑住,只许它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庄稼青黄不接时飞出来。从此,树林中便出现了一簇簇形似禾雀的花朵,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藤成景,千藤闹春,百雀归巢,万雀栖枝”的奇特景观。
约再走3-5分钟后,便可见巨石横卧于山峰顶处,即白架顶也,亦即火炉山最高峰,海拔320多米。 在白架顶,躺卧着许多巨大的山石。奇怪的是一路上山却不大看的见,都聚在这山顶上了,而且像是被谁扔到这山上似的。山顶大石遍布,形状各异,石势悬危;听说以前此处经常打雷,山顶大石多是被雷劈开的。果不其然,细看之下,有些大石像被剑裂开了两半,边缘非常整齐。这里是大众休闲,游玩的理想之地。爬上最高点的一块巨石上远眺,始觉火炉山之气势雄伟,与山涧幽静、雅致的风格截然不同。眺望远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不免一阵心旷神怡。站在大石上,感觉就像振翅欲飞的苍鹰,心底涌起一股高声呐喊的欲望。如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云:“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靓女们在这里摆出各种各样的曼妙姿态竞相照相,更添一番旖旎的风光。
驻足观赏之余,继续前行,开始下山之路。不时可见路边怪石峥嵘、山间林木繁茂。山路陡峭,九曲十八弯,正云:上山容易,下山难。经过20分钟的徒步,终于抵达知青饭庄。我们的肚子恰在此时擂起了大鼓——咕咕叫了。大口吞嚼着知青饭庄为我们准备的烧鹅、烧鸡、猪手等美味可口的农家菜……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满足。至此,火炉山游毕。我们带着无限眷恋的春意和风情离开了火炉山,也带着矫健的体魄、舒畅的心情去迎接明天的到来!
(附属一院工会 陈国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