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8年第4期 > 乐业抒怀

四十五个星期天


                                                                                   彭绮文
        2006年9月到2008年7月,我读完自己人生旅途的第二个研究生班——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研究生班。数一数课时,一共用了45个星期天。在这45天里,我没有缺过一次课,克服了健康、疲劳和焦虑的困难,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在读资讯管理系研究生前,我犹豫过。因为我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过研究生。现在再读研究生,需用周末上课。周末一般都比较疲劳,还有很多家务,更重要的是会错过精彩的电视节目。据以往的读书经验,疲劳是可以调适的,家务事可以安排好,最难割爱的是电视节目,它们有非常丰富的知识。怎样才能保证我一直都在积累知识呢?我想,看电视是学习,读书上课也是学习,既然都是学习,而读书令我的工作有长进,那就先去读书吧。
        没想到,一开始上课,困难就接二连三地来了。
        首先是身体健康的问题。我从家里走到课室,需要赶半小时的路程,大热天,在路上赶出一身汗,就进入有空调的课室,身上的毛孔立即收缩,我立刻就头痛,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授课。第一次上课,就遭到一击。从这次教训,我意识到必须调整我的生活习惯。于是,在以后的每次课,我都多带一套衣服,到教学楼就把出汗的衣服更换。另外,课室的空调是柜式的,空调的出风口经常对着一个方向直吹。有时候,我恰好坐在对着出风口的位置,一节课下来,空调就令我颈椎、肩膀疼痛,连写字都无力。空调给我的健康带来的问题是以前读书没有遇到的,它也成为我读书的困难。
        第二个困难就是疲劳和困倦。我们需在两年的四十五天完成所有的课程,每天上课的密度需很大。第一节课从上午八点半开始,到十二点结束;下午的课从两点开始,到五点半结束;晚上的课从七点开始,到九点结束。也就是说,从早上八点半,直到晚上九点,我们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晚上回到家,鞋未脱,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自己“放倒”在沙发上。
        除了疲劳,战胜困倦,也是一个问题。每年春夏之交,广州的天气湿度大,又闷,暖风徐来,吹得人人犯困,困倦令人眼皮都抬不起。春困的魔力是巨大的,坐在课室里,如果二十秒钟不动手,不动脑,睡意就把人俘虏了。为了防止打盹,我不得不经常摇动手中的笔,强迫自己做笔记,尽管老师们把课件做得很好,我还是尽量通过动笔来带动脑子转动,脑子一转,睡意就难停留。于是我一秒秒地咬住清醒,一分分地撑度课堂。
        第三个困难是焦虑。由于课程多,课时有限,每位老师都讲学科的提纲性的知识,很多内容靠我们课余去丰富。怎样找时间读完必读书,看专业论文,做作业,也是问题。我白天要坐班,必须完成固定的工作任务,还要接待来访读者。晚上又要忙家务,一天之内可用的时间寥寥,而专业书又很枯燥,没有成片的时间很难消化。读书的时间只能“押”在假期。每年的寒暑假,别人去游山玩水、探亲访友、购物,我就呆在家中勤读。读专业书、读论文、做作业。做作业常常令我胃痛。因为我第一次读研究生时,受到非常严格的专业训练,现在做作业,我不会用“剪贴”加“复制”的方式完成,相反,每次作业我对自己的第一步要求就是写出独特的东西,写我的真心,我的感动。第二步要学会提炼关键词,学术研究上,谁能提出关键词,谁就能引领知识话语。因为心中有目标,所以,每写一篇作业我都用心用力,每次我都要阅读80万字以上的资料、文献。由于我从事图书资料工作二十多年,建设了四十多万字的三个专家资源库,二十多年来一直服务在第一线,也有连续十一年的指导本科生写作百篇文章和书评的经历,这些丰富的实践为我的完成作业准备了第一手材料,我相信自己能把作业做好。要做好,就有压力。我经常思考问题,情绪也放不开,薄薄的书本轻轻地放在我的案头上,却重重地压在我的心上,也时常感到胃痛,尤其在冷天的夜晚,胃会突然收缩疼痛,即使睡着了也会猛然惊醒。每次完成作业之后,我都感到一阵释放,我会好好地享受当时的天气,在炎热的暑天,我会泡一壶茶,坐在阳台上看太阳光线一点点地移动。在大寒天的夜晚,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聆听北风对大地的问候。
        就这样,在45个星期天里,我战胜了自己,也完成了学业。


 

                                     2008.10.28 于马岗顶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