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组织中央新闻单位到我校专题采访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关于“大学与市政府互动合作,可起到双赢的作用”的指示精神,集中宣传直属高校在服务地方、与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的典型经验,教育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记者于11月19日~20日到我校就校地合作经验进行调研、采访和报道。
19日下午,校地合作工作经验座谈会在南校区怀士堂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此次率团来访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司副司长牛燕冰,教育部直属高校司发展改革处处长范海林,教育部新闻办副主任、新闻处处长赵建武,中央各新闻单位记者;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邬毅敏、惠州市委副书记陈仕其、佛山市副市长麦洁华、湛江市副市长梁志鹏及珠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力等地方政府代表,十七大代表、湛江市霞山区特呈岛坡尾村党支部书记陈武汉;我校校领导黄达人、梁庆寅、徐安龙、校长助理夏亮辉及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负责同志、参与校地合作项目的教师代表近50人。
牛燕冰副司长表示,为国家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教育部希望各直属高校带头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创建区域创新体系作出贡献。中山大学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到中山大学进行专题采访,就是为了进一步宣传、弘扬高校与地方进行全面战略合作、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经验,为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倡努力的方向。
黄达人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大学既是象牙塔,又是发动机;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同时又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力量。中山大学一直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使命,从创办之初就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强调大学与国家、社会的紧密联系。近年来,学校树立“以贡献促共建”的发展理念,提出“国际水平,国家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大力度发展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国家尤其是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学科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主动对接。
邬毅敏常务副市长、陈仕其副书记、麦洁华副市长、梁志鹏副市长及李力副秘书长等就所在地方政府与中山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共建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充分肯定了校市合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徐安龙副校长就我校校地合作情况和工作经验作了具体介绍。
十七大代表陈武汉就中大教师帮助当地渔民发展渔业养殖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我校教师代表交流了在参与具体校地合作项目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工作经验。
20日上午,郑德涛书记接受了中央新闻单位记者的联合采访。他回顾、总结了中山大学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湛江等地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工作经验。他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在校地合作方面,中大一直致力于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创建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注重落实,从而促进学校与地方“双赢”发展。
此外,中央新闻单位记者还就我校与广州市的合作情况采访了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邬毅敏,并参观考察了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产学研孵化基地。
(校党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