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8年第4期 > 校园速递

我校开设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


        10月26日下午,我校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主办的中山大学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第一讲在南校区梁銶琚堂举行,被誉为“超分子化学之父”的法国化学家、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杰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教授应邀作了题为“From Matter to Life: Chemistry? Chemistry !(从物质到生命:化学?化学!)”的讲座。
        莱恩教授时而走动,时而伫立,围绕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和自组织过程等问题,在近两个小时里高度投入地为在场一千多名观众作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他还引用唐朝诗人韩愈的“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勉励青年学子要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勇气,也要有进行科学研究持之以恒的毅力。演讲后,莱恩教授还回答了台下观众的踊跃发问,并接受了媒体的专场采访。
        讲座前,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李跃民副司长、我校许宁生副校长还会见了莱恩教授、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章泰年先生。
        11月25日上午,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山大学和广东省科技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山大学诺贝尔大师系列讲坛第二讲在广东省科学馆举行。著名物理学家、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克劳德·关塔努齐(Claude COHEN-TANNOUDJI)教授作了题为“Manipulating Atoms with Lights: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光操控原子——方法和展望)的讲座。此次讲座同时也是“第六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的核心讲座。
        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赵立宪司长,我校许宁生副校长,省科协梁明书记,省科协副主席、中科院广州分院陈勇院长,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章泰年先生出席了讲座。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师生以及省市各级机关科技工作人员等600余人参加了讲座。
        关塔努齐教授围绕光操控原子、科学研究方法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讲演。他回忆了自己的科研道路,提出对科学研究要有“passion (热情)”,把工作当成度假,他说,“一个科学家应该对自己的研究感到兴奋,有那种一接触到自己的研究就忘乎所以的热情”,科研工作者应该以一种热爱之心进行科学探索。关塔努齐教授与学生进行了现场交流,鼓励学生们去探索深层次的物理问题。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