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8年第3期 > 健康点滴

讲座:“压力管理”自助餐——亲子教育篇


200768日,应我校工会邀请,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岳晓东博士专程前来为我校师生做了以《“压力管理”自助餐——亲子教育篇》为题的健康讲座,受到听众一致好评。图书馆彭绮文老师特将对话录音整理成文字,供广大教职工阅读参考。
1.  讲座内容
     幸会各位。
1.1           过度教育——现代子女教育的突出困惑
第一,功课繁重,重复练习。在国内,高考仍是挫折点。
第二,课外补习,兴趣扩张。
第三,攀比成风,恶比奖状。
第四,成绩为上,竞争上岗。
在整个巨大惯性动力之下,人人都有压力,多学对孩子当然有帮助,但什么是孩子需要的呢?
第一,   学生之苦。
学习成绩不好,成绩浮动,老师不重视,同学不亲善,生活没乐趣,被动参加兴趣班。其实,这是心理问题。把心态调整过来,老师重视,就有一种期待。
第二,教师之苦。
成绩线是生命线,高考线是生命线。巨大的惯性滚动下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淘汰制对每个学校的老师都是压力,在这种心态下,难求立功,但求无过。老师人手不够,精力有限,难被理解,易被误解。学生好管,家长难调。
第三,   家长之苦。
        自家孩子管不好,有成就的家长管不好孩子。孩子打骂不得。老师是上帝,父母是奴才。
以上那么多问题,怎样才做得好?答案是什么?我倡导“三大教育”:压弹教育、同感教育、交叉教育。
1.2           什么是压弹教育?
按照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压弹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以及重大生活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压力”。由此,压弹是应激和应对的和谐统一,是良性应激的突出表现,可以起到激发潜能、振奋情绪,甚至增进健康的作用。
问题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对待压力的态度。
心理学有启示:压力的弹簧效应。压力太大,失控;压力太轻,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和愿望;压力适中,会反弹。
怎样培养“压弹力”?
培养主观幸福感。不管外景如何恶劣,内心是一种眷意。
培养乐观人格。所有的人格是可以改变的,要调整自己。
培养认知调整。学会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
培养幽默化解。中国文化一直鄙视幽默,儒家思想要做正人君子,所以,幽默感就没有了。做一个中国人和做幽默的人是不统一的。激活自己的幽默细胞,说白了是脑子急转弯。做这些,是为了心灵旺盛。
训练主观幸福感。首先,心灵旺盛。心灵旺盛指个人创造或维持主观幸福感的能力。心灵旺盛令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生活满意,都会感到生活有目标、有意义。心灵旺盛会认同自己有能力,都会悦纳自己的一切。
艾理斯之ABCD理论:
 
 
 

A:诱发事件
 
D:观念调整
B:自我信念
C1:消极结果
C2:积极结果

调整观念维护自我信念。
训练认知调整。
爱默生说过: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过这一大学习机会的。
岳博士寄语:孩子天天都在吃苦,父母视而不见;孩子天天都在磨练心理素质,父母要与孩子一同成长。
我的分享:输赢玻璃球。小时候,我与一个比我矮小一大截的男孩比赛弹玻璃球,我们说好谁输球就要赔对方玻璃球。结果,我把自己仅有的2颗玻璃球输掉,还欠他10颗。我到处找人讨玻璃球,我小时候的玻璃球很缺,没有找够。欠球怎么办?于是,我开始苦练弹玻璃球的技术,一个月后,我再找小男孩比赛,与之继续执行上次比赛的输球就赔球的协议,结果,我弹赢他,把我上次欠他的玻璃球全赢回来,我再也不欠球了。这件事讲明:孩子的成功是有习惯性的,假如我能成功地向别人讨到玻璃球,我就不会苦练。并且,以后遇到事情,我就会想到求助别人。现在,我通过比赛赢回玻璃球,给我的习惯教育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别人。利用具体生活事件,给孩子带来成长,家长就做到家了。现代社会,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是健全人格。很多家长帮孩子买故事书,但忽视孩子成长的故事。
什么是健全人格?自信但不自恋;顽强但不偏执;不轻易放弃,但不认死理;谦虚但不懦弱;出色但不炫耀。
这里说说表演型人格的障碍。例如“芙蓉姐姐”现象,拍自己的照片挂到网上,牺牲自己,娱乐大众,没有自知之明,是自恋。
什么是“压弹教育”?培养主观幸福感;培养乐观人格;培养自省能力;培养谦卑心。
1.3           什么是同感教育?
站在别人的立场,感受别人。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
感知他人是智力突出的表现。
什么是同感教育?愿意替他人着想,善于替别人着想,不自恋,不自卑。
怎样实现同感教育?
欣赏别人的孩子   不等于   打击自己的孩子
欣赏他人         不等于   自我否定
理解他人         等于     理解自己
理解自己         等于     理解他人
岳博士寄语:既欣赏他人,又欣赏自己,才自信。人要学会自我批评,做一个能自我调适的人。自恋的人不愿意自我批评,自卑的人不停地自我批评,自信的人不怕自我批评。自我批评不是自我否定,而是自我激励,说好话坏话都心平气静,就能容忍荣辱之间了。
自恋的人很偏执。
什么是没有孝心?是没有给过父母礼物?是不知父母的年龄?是以顶撞父母为乐?孝心是疼爱父母,挂念父母。
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可以让孩子做家务事,让孩子给父母过生日,让孩子给父母买礼物,让孩子逗父母开心。
善解人意是功夫。
1.4  什么是“交叉教育”?孩子有时候对父母的教育未必认可,这是角色决定行为,孩子看到父母的负面太多,亲密关系出现障碍。交叉教育三个原则:一,距离产生美。为孩子请个教父或教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找个令孩子很敬佩的人来教他。二,尊重就是力量。孩子信任人,就会与之互动。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心理学的启示:成功体验—-强化积累——习惯养成——人格铸成。我讲的输赢玻璃球的故事就是一例。第一次、第二次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就会养成靠自己的习惯。
牢记毛润之的语录:“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问题不在于压力本身,而在于对待压力的态度。每个人的成长首先是信念的成长。培养的目的是让孩子心灵旺盛,培养孩子认知的能力。所有人都要重视自我成长的心身,找出令自己煎熬和焦虑的事件,坚定自己的信念。
2.   我的体会
2.1   有感于“信念的教育”。以前常提的“思想意识教育”就是信念教育,思想指导行动,信念统领方向。有信念生活就有追求,就有意义,就有幸福感,心灵就旺盛。
2.2   对逆境的认知。爱默生说:逆境有一种学科的价值。可惜,我们在遇到逆境时,经常表现的是烦、闷、愁。因为逆境打破了我们的惯性,要求我们重新调整,这令我们感到不适,因此,调适逆境心态,就是财富,也是机会。
2.3   同感教育提到的“欣赏他人,不等于否定自我;理解别人等于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等于理解别人”。做一个欣赏他人,又欣赏自己的自信的人。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