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沿革延伸的渊源关系问题
易汉文
中山大学前身院校的渊源关系,可以追溯到1684年创建的广州贡院。

广州贡院
广州贡院始建于清朝康熙23年(1684年),位于今日的文明路(即中山大学旧址),当时有号舍5000间,是广东广西举行乡试的场所。道光元年(1821年)号舍增至7603间。后毁于战火。咸丰11年(1861年),两广总督劳崇光重建,到同治6年(1867年),广州贡院的号舍已达到11708间,规模宏大壮观,是清末四大贡院之一。广州贡院的号舍每数十间为一列,形如一条长巷,每列用《千字文》编号。号舍内放置两块木板,一块作桌子,一块作凳子,休息时两块木板可并拢为床。应试者每人一间,入内即封号栅。由于考试分三场,故食宿在内,交卷才开。

广州贡院号舍
清代中央派往各学区管理地方官学的行政长官称提督学政(亦叫提督学院)。学区基本以省为单位,有个别省设两个学区,也有两个以上省为一个学区。广东提督学政于康熙49年(1710年)在提督学政署(学政衙门)内建举行院试的东、西文场(考试棚)各10间,以后陆续扩建。

考生在号舍
光绪31年(1905年)废科举后,广州贡院改建为两广速成师范馆,1906年称两广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2月改名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11月改称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东文场改建为广东法政学堂,1912年改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8月,改称广东公立法科大学。1924年2月4日,孙中山先生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下令“着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培养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建设人才。1926年8月17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下令改国立广东大学为国立中山大学。

记载两广总督袁树勋奏设广东大学的《清实录》书影
关于建立广东大学,早在清朝宣统2年(1910年)两广总督袁树勋就有奏章:“造就宪政急需人才,请设广东大学”。但未被朝廷批准。

广东大学法科。原为东文场,故保留有“致公堂”匾
参考文献:
1.《近代广东教育与岭南大学》.黄菊艳.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2.《羊城寻旧》.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