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7年第3期 > 活动剪影

评电影《我的教师生涯》


彭绮文

广州  中山大学图书馆  邮编:510275

郑克洪编剧兼导演的影片《我的教师生涯》,围绕着乡村教师陈玉为实现让学生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心愿,讲述他为此付出一生的执着。

五十年代,中国的农村闭塞、落后,陈玉老师来到月亮湾乡村小学任教,他必须每天面对生柴火做饭、到河边洗衣服的日子,尽管生活艰苦,但是在年轻的老师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就是教孩子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所描写的生活在五十年代令多少人倾慕呀,老师希望把歌中美好的梦带给乡村的孩子。在教孩子们唱歌时,老师很陶醉,他的表情令邻班的班主任周敏老师很忘情,就在这一刻,周敏爱上了老师。老师有一架经常要修补,但无法演奏的手风琴,一有空闲,老师就修琴,而周敏就坐在老师的身边,陪着他、看着他补琴。周敏对老师说,琴修不好,她就不离开。老师因为自己有海外背景,担心不能给周敏将来,一直回避周敏的爱。但周敏的执着,让老师冰冷的心融化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使老师有了爱,有了家,更有了同舟共济的事业伴侣。在80年代,为了演出《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团的每个学生要交付20元的服装费。当时的20元对山区的学生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没钱,怎么办?老师带领学生到山里砍竹子编竹篮,自己劳动,赚下服装费,但不幸的是,寄出了400元服装费,却迟迟未见衣服寄来,老师去北京追款,才知道厂家倒闭,款无着落。面对如此打击,老师回到家就病了。他没有把此事告知同事,甚至妻子。周敏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把自家的猪卖了,另外再挣够钱,为老师还了债。《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让老师有了事业和生活的伴侣,这个伴侣一直默默地支持他实现心愿。当学生在台上演唱时,听着歌曲的旋律,老师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随着歌曲的旋律轻吟浅唱,很迷醉。周敏在旁看着如此痴迷的丈夫,感动得流泪。

为了实现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心愿,老师从五十年代一直努力到八十年代,经历了二十多年,也经历了两代学生。第一代学生是老师刚开始执教时的吴春燕等人。吴春燕因为嗓子好,老师选她当领唱。可惜,文革来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样的歌不能唱了,吴春燕等同学在文革期间演出,因为错念台词,被判刑,吴春燕像鲜花一样的梦就凋谢了,不过,有幸的是,吴春燕的女儿小洋继承了母亲的好嗓音,恰巧又成为陈老师的学生,老师坚持让小洋去县城的音乐训练班学习,除了支持学习费用外,每个周末陈老师都坚持用自行车接送小洋,从小山村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小山村,来来回回,风雨无阻,病痛无碍。有次大雨天,老师因为赶路心急,不小心连人带车一起摔到田里,老师顾不得疼痛,爬起来,骑上车,继续赶去接小洋;有次,老师发烧,骑着自行车载着小洋,疲惫得几乎虚脱。尽管困难多多,但为了让音乐给山区的孩子一个美好的遐想,老师一直没有放弃。

老师因为是从海外回来,见识多,他希望山区的孩子同样要有美好的生活,他坚持教孩子们唱歌,学校把音乐课时一减再减,老师就利用业余时间教唱;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自己,老师给孩子们讲授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尽管这种课程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为了让孩子们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他给孩子们讲授书法,他的做法与学校抓升学率的气氛是不和谐的,但老师仍然坚持。老师不但要自己美好,更要孩子们美好,正因为有对美好的追求,他多次把需要帮助的学生接到自己不宽裕的家里住,在退休后,把一生不多的积储全部拿出来,在月亮湾创办文化娱乐中心。因为始终存在着一份美好,使老师在经历大跃进、文革、新时期和新世纪的历史浪潮,在信念与现实生活发生强烈碰撞的时候,仍默默地坚守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老师的经历,也是共和国成长各时期所有教师生涯的写照。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陈老师那样普通而又执着的人,所以,共和国的教育大梁就被高高托起。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