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 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开创校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中山大学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中山大学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
校务公开是高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也是推进学校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为确保校务公开工作扎实有效,我校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为切入点,以监督检查为着力点,在继续坚持和完善现行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公开形式,扩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校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职责任务,确保校(院)务公开自上而下贯彻落实
我校校务公开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早在2000年,我校党委和行政就联合颁发了《关于推行校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2002年,为了适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校党委和行政又联合颁发了《中山大学关于全面推行校(院)务公开制度的意见(试行)》,并对校(院)务公开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基本形式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在学校层面,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中山大学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的“中山大学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同时在二级学院(系),也由相应领导担任“院(系)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院(系)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负责人。在有关文件中,并明确各级负责人在校(院)务公开中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学校党委及各院(系)党委(党总支)对校(院)务公开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校(院)行政领导把校(院)务公开纳入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中,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保证校(院)务公开工作从组织、制度、形式、内容、程序以及执行监督等方面得到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
二、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公开形式,确保校(院)务公开工作扎实有效
(一)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大力推行校务公开,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工作
我校于1980年建立教代会制度,是全国最早成立教代会的高校之一。二十多年来,我校教代会制度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日益健全,并将学校重大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包括发展思路、建设规划、人事分配制度以及财务预决算等列为大会的主要议题,提交大会讨论、审议或决定。与会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精神,认真履行教代会职权,对大会主要报告和各项议题进行了认真负责的讨论、审议。如2003年7月,在我校召开的第六届教代会暨第十七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上,学校将《中山大学教师编制核定、职位设置与职务聘任规程》、《中山大学管理人员职位设置与职务聘任规程》等4个重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提交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们对改革方案进行了认真负责的讨论和审议,提出了1000多条意见和建议。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逐条的分析、研究和修改,保证了学校重大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
(二)坚持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丰富院务公开形式,促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实行院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二级学院(单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在总结校务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二级学院(单位)教代会制度的建设,大力推行院务公开工作。在各学院(单位)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学院(单位)工会主动配合下,我校除新组建单位外,二级学院(单位)教代会建设率已达85%。各学院(单位)充分利用教代会这一平台,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工作。如我校化学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附属一院、附属二院、肿瘤医院等学院(医院)在教(职)代会上,把学院(医院)发展规划、经费管理、人才引进、职工福利、干部民主评议等列为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广泛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广大教职工的欢迎和支持。
(三)坚持和完善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建立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教职工民主监督权利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我校在三个层面上开展民主评议工作。一是对学校党政领导进行民主评议。2004年,我校在教代会上对校领导民主评议,根据校领导的述职报告,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对每位校领导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结果显示,对两位党政主要领导的满意度达90%以上,领导班子成员的满意度在83%以上。二是对工会领导班子的民主评议。为了促进工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在2005年六届三次教代会上,教代会代表对工会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民主评议,代表对工会整体工作满意度为97%,对校工会领导班子成员满意度在84%以上。三是组织教代会代表对学校党政机关工作作风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是我校最早开展的一项民主评议工作。多年来,学校先后对党办、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10多个部门的工作进行了评议工作。通过部门自查自评、教职工评议和公开整改措施等环节,有效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加强了政务公开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益,受到了教职工的好评。
(四)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团长、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校务公开工作经常化
为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在教代会休会期间的参与作用,我校建立了教代会代表团团长、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校务公开工作经常化。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每次会议都有中心议题,在会议上各教代会代表团团长、工会主席就学校近期的大政方针进行讨论和协商。为了让广大教职工及时了解学校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的情况,联席会议还邀请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负责人到会介绍情况,接受教代会团长、工会主席的咨询,从而达到主动参与校务公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目的。
(五)坚持和完善教代会代表巡视制度,拓宽民主管理渠道,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
建立教代会巡视制度是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建设,落实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拓宽民主管理的渠道,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近年来,我校工会多次组织教代会代表(主要是教代会代表团团长、分工会主席),到广州东校区、北校区和珠海校区进行巡视检查。在巡视检查中,代表们首先听取校区负责人的工作汇报,随后实地检查了解校区教学、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情况,并深入师生员工中听取他们对校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巡视检查结束后,校工会及时将巡视检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报告,分别送主管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处理,使校区师生员工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促进了校区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
(六)坚持和完善女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女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构建平台
我校现有女教职工近7000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60%以上,承担着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后勤等各项工作任务,是我校改革、发展、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为此,2003年,我校在广东省高校中率先建立女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动女教职工民主参与权的落实。一是以女代会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源头参与的力度,主动参与涉及女教职工特殊利益的相关制度的制定,使女代会成为女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二是组织女代会代表参与校务公开工作,就学校重大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以及涉及女教职工权益的事项进行讨论和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是建立女代会提案制度,成立提案工作小组。
(七)坚持和完善校务情况通报制度,加强沟通与协调,促进学校工作协调开展
每学年学校都会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议,通报、讨论学校有关重大改革与决策情况,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大政方针进行讨论、审议,形成建设性建议,指导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如在2004年与2005年的校务委员会会议上,校长向校务委员们通报了广州大学城新校区(东校区)的建设情况、学校“985工程”一期建设的主要成绩、“985工程”二期建设的总体思路及进展等重大问题。分管副校长通报当年的学校财务决算,并请与会委员审议下一年度学校的财务预算;党委书记在会上通报当年学校的重大事项及近期的一些工作思路。学校还于每年的年底定期召开离退休教职工校务通报会,由分管离退休工作的副书记主持,由校长向退休教职工通报本年度的校务情况,让老同志们了解学校的大政方针和发展近况,并通过退休协会等常设性机构收集、倾听老同志的意见,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八)坚特和完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自2000年以来,我校将每星期五下午定为校领导接待日时间,由校领导轮流值班,分别到四个校区直接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向教职工解释学校的有关政策,或就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等问题与教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近年来,校领导接待日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与健全,现已建立了来访登记、访谈记录、批办、转办、查办、督办、意见反馈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对来访人提出的意见或反映的问题当场进行解决或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2006年底为止,在现有的155次校领导接待日中,共接待632批次,教职工1216人次。现在,随着我校校务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教职工通过校领导接待日来反映问题和意见的人数己经越来越少。
(九)坚持和完善利用媒体向校内外公开的制度,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校务公开工作
1、发挥网络效能。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务公开专栏,并以其他的栏目在校园网上公开校务。如:(1)在学校主页“办公信息”栏目下开辟“校务公开” “校内文件”专栏,(2)在学校主页设“书记信箱”,教职工和学生可直接通过信箱向学校党委反映意见和看法;(3)在学校主页开设“教工论坛”与“学生论坛”等专栏,师生员工可就学校的热点问题、教风学风、校园文化等问题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4)建立重大决策网上讨论的制度,收集综合群众的意见,作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2、利用校报和召开新闻发布会。把学校重大决策和发展情况以新闻报道及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校(院)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开展
一是要求各二级单位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在建立机构、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民主监督、强化执法监察的工作,在学校各层级逐渐形成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采取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接待信访、建立电子信箱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校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程序性、规范性及实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了解教职工对校务公开的内容反映,倾听师生意见,并主动向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和推进校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加强仪器设备采购、基建工程招标的监督检查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如2006年,校工会、纪检监察处参与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组织的200个项目招标采购的监督工作,总预算为17166万元,中标(成交)金额为14187万元,节约资金2979万元;三是加强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的监督力度,维护学校资金安全。如2002—2006年,审计项目共963个,审计金额多达102960万元,审计核减金额8826万元。
此外,学校成立了中山大学行政制度审议委员会、中山大学行政审议委员会专家组。所有全校性的制度,除了职能部门在草拟初稿时要做到民主、科学外,最后都需要委员会和专家组的审议,保证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民主性。各职能部门在制订制度时,为增加透明度,形成更合理方案,也会积极主动听取专家教授的意见。
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机制,我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成效斐然。近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厂务公开先进集体”、全国厂务公开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教育审计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自然科学类)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女职工组织”等荣誉称号。在校务公开工作的推动下,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财务、人事等工作日益形成了管理制度化、制度公开化、监管规范化的运行模式,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观念、管理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干群关系融洽,给学校各方面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校务公开的有效施行也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