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几点健康建议
中山三院 钱孝贤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患者不仅要听从于医生的治疗,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养。
一、饮食调养:
平日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或避免高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蛋黄、乳酪、黄油等;平日烧菜尽可能用植物油,食盐宜少,糖也少吃;食物以素食及豆制品为主,即多食素菜、水果、豆制品等;蛋白质的补充可食用瘦肉、鱼肉和蛋类。最忌饮食过饱。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含有黄酮类食品的人,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极小。黄酮是植物颜料,它富含于红茶、洋葱、绿叶菜、西红柿、苹果、红葡萄、荷叶、山楂等饮食中,红茶含黄酮最丰富。此外,用荷叶同山楂煎水代茶饮,也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预防冠心病的营养素还有维生素C,它具有加强血管弹性、韧性,减少脆性和防止出血等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失调,可引发心血管疾病,例如铬和锰缺乏是动脉硬化的因素之一。五谷中的糙米、小麦和黄豆,蔬菜中的胡萝卜、白萝卜、茄子、大白菜和扁豆含锰较多。
碘有防止脂质在动脉壁沉积的作用,因此,多吃海带、海藻类对防治冠心病有一定的好处。多饮绿茶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危险。
二、生活调理注意季节变化:
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日温差变化大时,注意保暖。起居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稳,万勿大喜大悲、忧愁郁闷。禁止吸烟饮酒。
冬春季节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冠心病人受冷空气影响,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肌供血。冬春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容易发生感冒,会加重病情或诱发心绞痛。冬春交替季节容易旧病复发,这一时期病人应按时服药,及时复诊,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易传播,要增强机体抗抗力,注意预防感冒。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心率加快,也会诱发心绞痛的发生。此时应“晚睡早起”,晚上可约伴乘凉、聊天、品茶,以消炎夏;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穿衣不要骤增骤减,尽量避免早、晚外出活动。冬季病人应该注意保暖避寒,应该早睡晚起,减少外出活动时间,要避免在大寒、大风、大雪中锻炼身体,可以选择室内健身的方法。另外,应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思想愉悦,乐观开朗的良好情绪,对冠心病病人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民众等心血管疾病的好发族群而言至关重要。
三、适宜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1、步行及慢跑:步行简便易行,宜在优美环境中进行。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效果最好。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每次15~30min,中间休息1~2次,每次3~5min,以后可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续时间,持之以恒。步行时应选择平坦路,步幅均匀,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跤。慢跑虽然容易取得锻炼效果,但因其外伤较多,也曾有猝死的报道。因此,对老年人、心功能有明显损害、体质较差者,不宜贸然从事。
2、骑自行车:可结合上下班进行锻炼。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身体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使用功能自行车可在室内进行运动,优点是负荷量容易调整,运动量容易计算。
3、游泳:体力较好,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据报道,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时间过久,引起肌肉痉挛和心胶痛发作。
4、体操:目前已创造数种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冠心病医疗体操。
5、太极拳: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更为合适,简化太极拳运动量较小。
6、气功:运动量太小,适于病情较轻或配合其它体育活动应用。
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不适随诊、按时服药: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注意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这些病都是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旦发现就应和医生密切联系,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以控制其进展。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应注意:平时控制血压、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时服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子。若发现有胸前闷痛、头晕、气喘、冒冷汗,疼痛转移到下巴,发生左臂麻木感的现象时,请尽速就医,切记“胸痛一定要看医生”,因为这可能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前兆。
家中如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请协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及随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并定期检查,预防胜于治疗,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与医师配合诊治,以控制病情。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特别是工作环境紧张、缺乏体力劳动者。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目前,心肌梗塞发病的年龄越来越轻,最年轻都为30岁左右,以吸烟危害最大。另外耳垂皱褶、角膜老年环、阳痿、下牙痛等可能是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一种奇特的预示信号;而舌痛麻木、鼻出血、眩晕、单眼突然发黑、哈欠不断、呛咳、手指麻木、说话吐字不清、原因不明跌跤、嗜睡、精神状态发生变化等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多是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应多加以注意,应及时请医生诊治,警惕中风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