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扼住死神的喉咙——多学科合作救活呼吸道梗阻、心脏骤停病人纪实
2006年12月14日,康复科早交班时,一位入住只有3天的病人的病情变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患者王女士因“垂体瘤术后”并发“右脑大面积脑梗死”在外院住院治疗4月余后转中山三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交班医生、护士均报告患者自觉胸闷、气促,予以吸氧后仍不见好转,并且逐渐出现紫绀、大汗淋漓,心率达130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升高至241/108mmHg,在心电监护下、解痉、平喘、强心等处理,症状不见明显好转,病人持续烦躁不安。
鉴于上述情况,康复科立即请求呼吸科急会诊,呼吸科吴本权副教授检查病人时发现该患者呼吸困难虽是持续性,但是以吸气相为主,考虑存在上呼吸道梗阻可能,建议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梗阻的原因。征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王女士气管上段、声门下大约2cm的地方可见直径约1cm大小的肉芽组织,其表面有痰液覆盖。原来真凶竟是一块肉芽组织!该肉芽吸气时堵塞气道,导致吸气性呼吸困难。然而这个凶手又从何而来呢?原来是患者接受垂体瘤手术时,曾做过气管切开,拨除气管套管时愈合不良所致。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虽证实了吴教授的判断,但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取除肉芽组织则非同小可,因为在取除过程中肉芽组织可能脱落至更细的气管里,随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比较正确的选择是需要耳鼻喉科通过手术来搬掉“拦路虎”,让气道顺畅。
在康复科副主任胡昔权副教授的有效协调下,耳鼻喉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医生们云集康复科会诊病人后,正准备将病人转往手术室行气管切开术取肉芽时,患者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心电监护仪显示患者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原来的高血压状态此时的血压却降至84/60mmHg。耳鼻喉科黄水仙博士见此状况,打电话向谢民强教授请示后,当机立断在王女士床边就地实施气管切开术。应康复科的请求,心内科彭朝权副教授丢下饭碗,也以最快速度赶到康复科增援。
正当黄博士等人操刀熟练地切开气管后,患者突然心跳、呼吸骤停,为耳鼻喉科床边手术保驾护航的彭教授第一个发现,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指示护士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强心药物静脉推注,静候在旁边临阵以待的康复科护士姑娘们立即分工协作,配药、注药,一气呵成。大约30秒后,王女士心跳、呼吸先后恢复。在彭教授安排下,又给予升压、纠酸、补液等处理。病人的神智逐渐恢复,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此时气管切开也顺利完成,当患者一声叹息似地从鬼门关返回后,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会声地笑了,他们终于扼住了死神的喉咙。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了,但气管内的肉芽组织不除,这个元凶还会伺机作案。参与抢救的康复科、五官科、心内科医生们一致认为,应一鼓作气,将导致患者气道梗阻的肉芽组织通过安放在气管内的套管取除。此时时钟已指向下午2:05分,大家顾不得饥饿与疲劳,再次邀请呼吸科吴本权副教授带着他的王牌精锐武器纤维支气管镜第二次光顾康复科参战。透过纤支镜,吴教授发现:原气管内肉芽组织已部分脱落至气管切开处,正好撞在枪口上,让他逮个正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吴教授扣动纤支镜上的扳机,一块黄豆大小的肉芽组织应声被他取出来了,在场的医务人员、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后患者呼吸平顺、紫绀不再、红颜又回到王女士的面颊。
“中山三院的医务人员是好样的!”。事后患者的儿子、女儿等亲属们感激涕零地如是说。是的,这不仅仅是又一条生命与我们同行,这更是一曲多学科密切协作,救死扶伤的赞歌。虽然此病人今后的功能恢复尚需时日,但康复科在此衷心感谢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麻醉科等兄弟科室,上述参与救治的专家们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是我们康复科学习的榜样!
(中山三院 康复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