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致国立中山大学委员长戴季陶函
易汉文
在中山大学档案馆,保存着一份八十年前的珍贵的历史文物——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为解决生病罢工工人留医问题,致函国立中山大学戴季陶委员长。公函全文如下:
迳启者,昨接大函关于代办罢工工友留医一事,以据许主任复称,事关长久或一旦未能接济之时则应如何?转嘱到贵校嗟商妥善办法等由。当经派出秘书长杨始开负责商办,但据称二次趋谒均未获接晤。现敝会为求事期速成起见,对于许主任意见,切实答复于下:如敝会设立一日则对该新院经费自当酌量负担,即照前函所云,不敷四百人留医时,愿酌任经费。至若敝会实行收束后,则该院之设立与否,贵校自可因宜决定。但以敝会之意,若办理妥善,收费终廉,则断不至无人就医,不能维持之理。且闻贵校正力图扩充整饬务达党化、平民化为主旨,兹敝会愿竭力赞助开办,则贵校亦庸虑到未能接济之时也。专此布复。如何之处,即希卓裁见示,不胜切祷。
此致
中山大学委员长戴
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盖章)
中华民国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印)

苏兆征,广东中山人,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开始,苏兆征被罢工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兼财政委员长。1926年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4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代表中共参加武汉国民政府,担任劳工部长。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1927年12月11日,与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了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被任命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因病未到职)。1928年到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第四次国际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这两个国际组织的执行委员。还出席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五届、六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六届中央常委,中央工委书记。1929年他带病回国工作,不幸病故于上海,终年43岁。
关于省港大罢工,情况是这样的:五卅惨案后,根据党中央关于声援上海人民斗争的指示,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指派邓中夏、黄平、杨殷、杨匏安、苏兆征组成党团,到香港组织罢工。他们到港后经过几天的发动,工人们纷纷表示赞成举行罢工,声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并且还成立了罢工的指挥机关——全港工团联合会,苏兆征任干事局长,黄平任外交委员,邓中夏任参谋长。6月中旬,中共广东区委又指定冯菊坡、刘尔嵩、施卜、李森、林伟民、陈延年组成党团,负责发动广州洋务工人罢工和组织接待香港罢工工人。
香港各工会联合向港英政府提出两个严正条件要求,即拥护并坚持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17项条件,包括撤退外国驻华的武装等;港英当局要保证华人享有集会、结社、言论等自由和权利。港英当局对上述两项要求不予答复。6月19日香港的海员、电车、印务等工会首先宣布罢工,其他工会随即响应。罢工工人不顾英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威胁,回到广东各地。21日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开始罢工,市内其他洋务工人也加入罢工行列。23日罢工工人、学生、市民、军人约10万余人在广州东较场集合,追悼上海死难同胞,抗议帝国主义暴行,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的学生走在学生队伍的最前列。当游行队伍到沙面对面的沙基路时,遭到沙面租界英、法军警的机关枪扫射,停泊在白鹅潭的英、法军舰也开始轰击,当场打死50多人,重伤170多人,轻伤不计其数,国立广东大学也有多名学生受伤,这就是骇人听闻、震动全国的“沙基惨案”。是晚,国立广东大学师生召开紧急大会,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并组织爱国会,分赴英德至曲江、肇庆至梧州一带,对群众作“沙基惨案”实况报告,进行反帝宣传。
“沙基惨案”的发生,更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义愤,各界群众纷纷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更多的工人加入罢工行列。到6月底,省港罢工人数25万。广州革命政府立即照会英、法等国提出抗议,并宣布同英国经济断交,同时封锁出海口。为了有效地领导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发动罢工工人选出代表,组成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作为罢工的最高议事机关;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罢工委员会,作为最高执行机关。罢工委员会共13名委员,苏兆征为委员长,聘请廖仲恺、邓中夏等人为顾问。下设干事局、财政委员会等机构和罢工工人纠察队。中共广东区委成立罢工党团,作为罢工运动的领导核心。
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罢工工人团结一致,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斗争,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1926年夏,革命政府出师北伐,数千罢工工人组成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慰劳队等开赴前线,罢工工人纠察队和工人群众镇守后方,为北伐的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0月,中共广东区委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宣布结束罢工。省港大罢工历时16个月,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是罕见的。
资料来源:
1. 易汉文.《流金岁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 永远的丰碑 • 红色记忆《省港大罢工》,光明日报,2006年6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