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更多教学名师——写在第22个教师节
在庆祝第22个教师节之际,教育部向全国7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教师授予“教学名师”称号,我校中文系黄天骥教授光荣当选。广东省教育厅和我校也开展了“教学名师”评选,以表彰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能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注重教学实践与改革的优秀教师。
作为学者和教育专家的完美结合,教学名师们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他们坚持担任本专科教学任务,坚持讲授基础课程,努力进行主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水平,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的队伍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教学名师们身上,既体现出学识的魅力,又焕发出人格的魅力。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对学生们施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胡锦涛总书记给北大教授孟二冬女儿的回信,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教师的务实作风,也是新世纪、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曾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师德先进个人的我校中文系程文超老师,十数年如一日与癌症作战,以超强毅力承受巨大生理痛苦和精神压力的同时坚持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斯人远去,音容永存,他将永远是我校全体教师的学习榜样。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我们要认真总结学习名师们的教育思想和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好名师的示范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名师走上基础课讲台,用他们的学识修养滋养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我们更加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