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6年第2期 > 中大人文

洞火江风与社稷——对广东清远太和洞和清远段北江田野考察的思考


图书馆  彭绮文

 

三月,我去清远参观道教的太和洞和游北江。

 

因为我是初次接触“洞”,所以,我对太和洞提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关于风景的问题。为什么山上沿路那么多石刻?为什么也有风景点叫“瑶池”?为什么一缕从山顶流下来的小水流命名为“玉带飞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象力?其次,是关于“字”的问题。“欲涤无尘”为何与“日月同辉”同时悬刻在山岩上?为什么很多对联有“苦海”两字?护法宝殿的对联是:“金鞭手握三眼分明遍观大地 ,火轮足踏一心正直永镇玄门”,为什么有“正直”俩字,“正直”与道家的修身有何关系?为什么上山的对联多次出现“道德”俩字,“道德”对修身与安邦定国有何联系?第三,是关于宗教的问题。为什么山上的石块同时摆着关公、观音的像?太和洞镇邦的“三殿”:“三帝宝殿”、“三清宝殿”、“三师宝殿”与《西游记》清妖的“三清殿”的故事有何异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坐像的肚脐是八卦,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佛像坐着双手捧小佛塔,这种寓意是什么?第四,是关于最高统治者与经书的关系。“三殿”的左边是“澈洞”,有一对联:“钟声唤醒尘世梦,书展烟霞林木香”;右边是通往最高统治者玉皇殿的门,玉皇殿的对联是:“十方世界十方圣,圣临地灵显圣绩”。

因为对洞的思考,因此带来对洞的考察。通过考察,发现以上四组毫不相干的问题其实是相通的,它们包含着“洞火与社稷”玄机。瑶池和玉带飞泉是对祥和的向往,欲涤无尘与日月同辉是心灵的冰清与功德的显彰,苦海是对人生的忍耐,一心正直永镇玄门是永葆稳定与安康,提倡道德、“三殿”、“澈洞”、玉皇殿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具体表现。希望洞火的兴旺以护佑社稷的强盛。

我在登太和洞的时候,同样也注意到洞的管理。山上的所有建筑,修建很好,满山的树木,但不见残叶,香火旺盛,卖香的人也没有趁机抬价,游人很有秩序。再游览清远管辖的北江河段,江水平稳,两岸景色怡目怡情,江风徐来,船上人家友好和睦,在船上吃的新鲜美味,载有鱼鹰的小船时时在江上穿梭。再到在人们日常心目中最不讲究的集市看看,北江的水上市场整然有序,用绳子串起来的鱼干、摆在货桌上的干货、和设在船上的河鲜,规划得整然有序,买家卖家讨价还价公道交易。长长的河流、宽阔的江面,一切整然景象似有神助。北江的气象倒回应了太和洞的香火旺盛。洞火熏香着江风,江风吹旺洞火。

太和洞和北江之行使我萌生了一个疑问:洞火与社稷的关系是不是相互相成的?太和洞建于咸丰四年,时值清朝末世,国家衰亡,太和洞的香火不仅没有旺起来,反而因为清末和民国的战火洞址遭毁,山上的林木也遭劫。近二十年,国家发展,国力增强,太和洞重新修楫,香火再燃。可见国家兴旺时,宗教才会有发展,而宗教的发展又使人心有信仰的皈依,从而社稷安康。

以上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希望异见人士有补充。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