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5年第3期 > 温暖人间

春风化雨纾病困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医学的目的与健康的概念不再单纯是生命的保存与延长,而同时要提高生活质量。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每年收治的大肠癌、膀胱癌患者中大约有150例需行永久性或临时性造口手术。术后患者在生理上及心理上均受到严重打击,此时他们极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更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治疗。为了更好地帮助造口患者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能促进我院的造口护理与国际接轨,我院成立了造口康复治疗小组,现有成员9名,其中医生、教授3人,造口治疗师6人。
一、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000年在我院领导的重视支持及全国著名大肠癌专家万德森教授的帮助和努力下,得到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WCET)的教育委员——香港玛丽医院造口治疗师李伟娟女士的大力帮助,为我院三名护士申请了WCET奖学金(也是首次同一个医院最多人同时获得该奖学金的一个国家),并安排她们到香港参加由香港玛丽医院举办的国际认可的造口治疗师文凭课程学习。造口治疗师们学习归来后,在医院领导们的重视下,成立了造口康复治疗小组,这是我院具有特色的护理,也是我院迈向与国际护理接轨的新步伐。
1、开展规范化的造口专科护理。长期以来,肠造口患者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较缺乏,同时忽视对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训练。开展规范化的造口专科护理后,造口治疗师为每一位需行造口手术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耐心的辅导,向他们讲述手术的原因、重要性、术后造口的功能、排便方式等,使患者术前能正确地认识造口,接受造口手术。术后又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反复、耐心地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造口的自我护理。过去由于护士造口护理知识缺乏、而又欠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只要病房有一位造口患者,整个病房都会有粪臭味,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同时也影响其他患者和家属。如今的造口患者,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他们出院前几乎都能掌握造口的自我护理。这都归功于护理发展的进步!    
2、开设造口门诊。200010月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由造口治疗师出诊的造口专科门诊。造口患者出院后,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为造口而产生很多苦恼。如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婚姻问题及造口并发症等。为了及时帮助造口患者解决苦恼,给造口患者全面的康复护理,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造口治疗师用学到的知识为患者及时解决痛苦。开设造口门诊后,不但有我院的造口患者来复查,还有许多外院的、甚至外省的造口患者均慕名而来。2002年我们接诊了一位来自重庆的回肠造口术后两年造口周围出现严重皮炎的患者。造口门诊深受广大造口患者及家属的赞扬。今年,为了使造口、慢性伤口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又增加了周一下午和周五上午的造口门诊时间。同时每年为造口患者进行义诊一次。
3、造口治疗师还负责全院一些慢性伤口的处理。一直以来,慢性伤口的处理均是医生负责。自从开设了造口专科以来,慢性伤口的处理也逐渐转给了造口治疗师。造口治疗师应用学到的伤口湿性愈合方法处理伤口,刚开始医生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用一些敷料能换好伤口吗?造口治疗师用实例证明了伤口愈合的新技术,一个个难愈合的伤口愈合了,终于让医生们信任了,慢慢许多慢性伤口的处理医生都请造口治疗师会诊,把伤口交给了她们处理。造口治疗师处理的伤口中,有压疮、化疗及介入治疗引起的溃疡、术后慢性愈合伤口、放射性皮炎等。造口治疗师同时参与对住院的每一位压疮危险者进行评估,协助制定防护措施,更好地提高我院的护理质量。
4、造口治疗师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患者处理伤口、造口问题。每天几乎有患者上病房找治疗师,而且是将近下班时才来,造口治疗师毫无怨言,为病者耐心检查和指导。她们还经常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回来帮助患者换药,经常上门给行动不便的患者换药或处理造口并发症。2001年曾为住在员村的一位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手术后全身转移的70多岁患者进行压疮(Ⅳ期压疮)护理,足足上门换药两个多月,深受病人家属的好评。同时经常应外院护理同行的邀请到外院进行会诊,为慢性愈合的伤口、严重造口并发症的处理提出建议。
造口治疗师们在护理过程中碰到疑难病例,能及时进行讨论。争取用最佳的方法帮助患者。病房如有一位肠瘘患者,病房会粪臭难闻,医生护士也会因不停地给病人换药和更换弄脏的衣物等而忙个不停。病人也往往因粪水的浸润而引致皮肤的糜烂。造口治疗师将学到的造口护理知识灵活应用于此种病人的护理,帮助病人减轻了痛苦和节约了费用,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以前造口患者术后无法进行钡灌肠检查,经造口治疗师设计了新型和简便的造口器材后,此检查能顺利开展,给造病人术后复查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使长期令护士头痛的造口清洁灌肠问题得到了解决。
    、培养中国的造口治疗师及造口护理人才
1、办培训班。为了加强广大医务人员对肠造口康复治疗事业的重视及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我们先后举办了8次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共培训了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500多人。每次造口治疗师均负责造口护理的教学及临床示教。
2、创办中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尽管近10多年来中国造口康复事业发展较快,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特别是我国有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紧缺,得到国际公认的造口治疗师更是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国际认可的造口治疗学校来培训自己的专业人才,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造口事业的发展。为了打破这种落后的局面,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万德森教授的倡导下,于200124日,肿瘤医院同香港造口治疗师学会、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山大学护理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造口学员。本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造口护理、伤口护理、失禁护理专业的造口治疗师,提高治疗师在评估和处理造口,伤口及失禁问题上知识及技巧,给予患者全面护理,帮助病人及家属排除困扰,提高造口治疗师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院的造口治疗师们在筹备及办学过程中,担任了有关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并负责了穗港两地的联系工作,目前已培养了4届学员,共有47人。
三、学术交流
1、组织广州造口治疗师每季度举行学术讲座。自2002年起组织广州的造口治疗师每三个月举行一次的学术讲座,内容包括特殊造口、伤口、失禁病例的讨论;介绍最新造口、伤口、失禁护理的护理动态;介绍最新的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产品等,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①2001年,2002年参加全国肿瘤学术交流及广东省护理年会。并在大会上宣讲有关造口、伤口、失禁护理的新知识。②组织小组成员曾参加第一、二、三届亚洲造口治疗康复会议。③撰写有关造口、伤口护理的论文15篇,其中3篇发表于中华护理杂志。④协助研究生完成有关造口人生活质量的研究(毕业研究课题)。⑤开展科研2项:万德森教授申请的中山大学医学教育类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造口治疗师培养模式的探讨;覃惠英的省卫生厅课题——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⑥在万德森教授主编的《结直肠癌》中协助办好造口治疗师论坛栏目;协助编写了两期《造口之友》合订本;负责《广州造口联谊会简讯》的组稿工作,每季度出1期;参与编写《大肠癌》中造口护理部分内容。
四、为造口者牵线,开展丰富多采的联谊活动
1、组织造口康复者到病房进行探访。造口病人心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仅仅靠医护人员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对病人来说,他们需要亲眼看到经过同样手术后各方面能调整得较好的病人,更需要得到理解、支持、帮助,而造口访问者能满足病人的这种需要。造口访问者本身也是造口人,由于亲身经历过,所以在很多方面特别能与病人沟通。他们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潜移默化,使病人重建自信,努力克服造口康复的一些困难,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和爱好中去,实现人生价值。自1999年起,我们组织了20位造口康复者每周二下午到医院探访手术前、后的造口患者。使许多原来抱着宁愿回家等死也不愿接受造口手术的患者能克服心理问题而接纳了手术治疗,并且术后康复快。
22002年起联系穗港两地造口者定期探访。香港造口人协会每季度安排约10位造口患者来广州与广州造口人协会的骨干一起探访近期行造口手术的患者,使造口手术恢复期的患者能更好地调整心态,尽快回归社会;同时造口访问者也进行交流探访心得,以便更好地提高探访效果。
3、开展丰富多采的联谊活动。自19941月在万德森教授主持下成立了广州造口人联谊会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10年的联谊活动。每年均举办丰富多彩的造口人联谊活动,并且每次世界造口日均组织举办穗港两地造口人联谊活动,穗港两地的造口者互相交流经验,代表上台倾吐心声,表演精彩的节目和游戏。两地造口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深深令人感动,同时使新的造口人受到极大鼓舞,他们看到了新生活的曙光。
4、及时解答造口患者的疑难问题。开设了专门热线咨询电话(电话是13728020543),及时解答造口、慢性伤口、失禁患者及家属的疑难问题。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造口康复治疗小组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