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李宝健教授主持的“防治SARS疾病特效siRNA药物研究”课题取得重要成果并在《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科学论文
由我校博士生导师李宝健教授任组长的“防治SARS疾病特效siRNA药物研究”课题组最近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这一阶段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科学论文,发表在《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杂志9月号上。
该课题是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任首席顾问,李宝健教授担任课题负责人,集中了来自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美国Intradigm生物制药公司、香港大学以及广州拓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
科学家们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从针对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设计siRNA药物开始,通过应用绿猴胚肾细胞实验系统筛选出有效的siRNA药物,并建立了高效率的呼吸道给药方式,到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所建立的恒河猴SARS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在国际上首次应用siRNA药物对预防和治疗SARS冠状病毒感染进行了试验。他们选取了21只恒河猴进行实验,除一只无感染对照外,其余5组(每组4只)全部通过鼻腔点滴法接受SARS病毒感染。其中,组1为病对照组,组2为非特异序列对照组,组3、4、5分别为siRNA药物处理组。在三个处理组中,siRNA药物分别在病毒感染前4小时,在病毒感染同时和病毒感染后4到120小时期间,单次或多次通过鼻腔点滴法输入。经过不同的siRNA给药处理过的猴子,其平均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其肺损伤程度也显著减轻。同时,其口腔中病毒RNA数量和肺部细胞被病毒感染的数量都明显降低。预防组处理的猴子在各个症状和指标上都明显好过治疗组。在上述使用siRNA预防和治疗SARS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并未发现其对实验猴体的任何副作用。这一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已在世界顶级科学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的电子版上正式发表,并将在9月1日正式刊出。该刊物国际最近年份SCI影响因子为31.22。
《自然医学》杂志经过数月的反复论证和审核,最终对该项科技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该项工作对防治将来可能发生的冠状病毒爆发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标志着在应用小干扰核酸(siRNA)技术进行新药开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