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举行2005年新教工岗前学习交流会
8月26日,由人事处组织的2005年新教工岗前学习交流会在小礼堂举行。近400名新教工参加了此次活动。李延保书记、黄达人校长、刘美南副书记、陈伟林副书记、李萍副书记副校长、徐远通副校长、颜光美副校长、陈汝筑副校长、梁庆寅副校长、喻世友副校长等在校的校领导与新教工见了面,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主管的工作,对新教工寄予热切的希望。会上,李延保书记作了题为“中山大学的传统与我们的责任”的报告,黄达人校长作了题为“关于大学的‘入行’”的专题报告。教师代表眼科医院杨培增教授、环境学院讲师刘广立博士和新教工代表法学院张亮博士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人事处李建超处长在会上向新教工介绍了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情况。李萍副书记副校长、人事处李巧兰副处长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会议,最后李萍副书记副校长作了交流会的总结报告。
据统计,从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全校共有 566名新教工报到,其中“百人计划”引进人才44人(含“长江学者”3人),调入 78 人,接收应届毕业生 254人(校本部78人、附属医院流动编制住院医师176人),校本部B系列、流动编制人员 190人。在校本部接收的78名应届毕业生中,41名专任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36名工程实验、图书情报及党政管理人员全部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此次岗前学习交流是近几年规模最大的一次,面对如此庞大的“生力军”,黄达人校长在 “关于大学的‘入行’”的专题报告中从“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和“大学员工的角色定位”两个方面对新教工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黄校长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他指出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是大学教师入行的前提;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是立身之本,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是中山大学教师的生存条件;社会公共服务是大学教师的应尽义务,中大教师应该做到以学术为志业,以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为己任,以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在谈到大学员工的角色定位的时候,黄校长希望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明确研究型大学在科学研究上的要求,以科学问题为导向,以追求创新为目标,着眼长远,避免浮躁;正确对待大学的考核制度,重视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对于大学医务人员,黄校长认为这是特殊群体,是医生也是教师,也要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的医疗水平决定社会地位,科研水平决定国际影响,所以要立志成为名医、名师和杰出的学者。对于大学的管理人员,黄校长希望大家要有“理解的同情”;要敬畏学术,敬畏知识;要善待学生,善待教师。最后,黄校长总结,不管是什么角色,都希望大家“明确责任,做好事情;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学员工,为中山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争光添彩。”
李延保书记在“中山大学的传统与我们的责任”的报告中与新教工一起回顾了中山大学的历史,希望新教工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认真体验并且共同创造中大精神,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珍爱中大、凝聚力量、塑造品格,让中大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焕发新的活力和青春气息,使之成为中山大学发展永恒的精神支柱。
本次岗前学习交流会为期一天,是新教工岗前学习内容的第一部分。会上几位教工代表的发言从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及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大人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和探讨;人事处李建超处长向新教工详细介绍了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情况,以期新教工能够更快地融入到中山大学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之后,新教工代表们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发言和交流。
最后,李萍副书记副校长就此次会议作了总结报告。她在总结中指出:中山大学是值得每一个中大人为之骄傲的大学;中山大学拥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校友和教师;中山大学是需要每个中大人共同为之奋斗的共同家园,需要每一个中大人用心呵护、滋养;所以李萍副校长希望与大家共勉,加强沟通,做好工作。会议在校歌声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