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5年第2期 > 校园速递

我校新增一批中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


        28位中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数居全国第六位
        人事处报道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度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我校28位优秀中青年教师入选该计划,他们是:陈旻湖、李新春、周大鸣、陈月琴、程美宝、仇荣亮、戴道清、高国全、郭先平、何晓顺、胡建勋、李宝军、李刚、李仲飞、麻国庆、彭玉平、秦启伟、任剑涛、苏成勇、苏开乐、汤庸、童明良、翁建平、许东晖、杨国伟、张黎明、钟凡、钟兴武。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教育部“新世纪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该计划整合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人才工程,着眼于培养、支持一大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每年遴选支持1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支持他们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计划规定提供三年资助经费总额为自然科学类每人5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每人20万元。在资助期内,部分入选者还将被选派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2004年度是“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全国共有208所高校的1004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入选该计划,我校获资助人选总数位居全国第六位。
        “新世纪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高等学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执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抓手,旨在推进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该计划是教育部在整合原有人才工程的基础上于2004年推出的,其基本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体系”、“三个层次”、“五条原则”和“八项措施”。“一个体系”,是指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第二层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三层次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五条原则”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原则,扩大视野、拓宽渠道、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的原则,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原则,德才兼备原则,以制度和政策环境的超常规、全面实施并打造人才计划品牌的原则。“八项措施”即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创新人才组织模式,改革人才遴选评价机制,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留学工作机制,大力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加强组织领导等,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转自《中山大学校报》)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