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5·12护士节专题2
附属医院40名护士被评为“2004年度中山大学优秀护士”
为表彰在临床中爱岗敬业、表现积极、技术精湛的护理人员,推动我校护理事业的发展,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要求,经各单位逐级推选和学校审批,共评选出“2004年度中山大学优秀护士”40名。5月8日,学校发出“中大医管[2005]3号”文《关于表彰2004年度中山大学优秀护士的通知》。通知公布的40位优秀护士名单如下:
附属一院(13名):黄兰芬(外科)、张振路(护理部)、伍基颜(内科)、黄宇容(急诊科)、郑民缨(神经科)、张朝晖(内科)、陈淑丹(妇产科)、梁敏妮(手术室)、唐碧英(骨-显微医学部)、杨仲毅(心血管医学部)、陈列平(黄埔院区急诊科)、叶梅(黄埔院区内二区)、李春芝(黄埔院区爱婴区);
附属二院(8名):李 燕(外科)、刘小珍(体检中心)、邓翠萍(耳鼻喉科)、刘小俐(儿科)、古素娥(内科)、黎俏芬(南院外科)、李玉珠(妇产科)、罗 敏(手术室);
附属三院(6名):杨雪清(急诊科)、顾华英(内科)、郑向荣(感染病科)、王胜文(脑外科)、卢 卉(内科)、刘雪燕(手术麻醉中心);
中山五院(5名):吴金凤(急诊科)、朱燕华(器官移植科)、马英东(心内科)、邓 娟(护理部)、彭慧萍(神经内科);
附属眼科中心(2名):陈 霞(手术室)、周健良(综合五区);
肿瘤防治中心(5名):冯惠霞(放疗科)、钟春惠(内科)、郭敏如(监护室)、刘艳玲(手术室)、黄 薇(门诊);
口腔医院(1名):陈佩珠(护理部)。
附:我校附属医院几位优秀护士事迹剪辑
“天使”的风采
—记我校附属医院几位优秀护士
有人说,护士是一种高级保姆,干的都是脏累活,而且因为经常耕耘在死神光顾的土地上,与死神争夺生命,所以承受的精神压力也特别大。所以虽然很多年轻的护士曾以自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为荣,但渐渐会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然而,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怕脏,不怕累,抱着希望,顶着压力,一直默默地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炽热的爱心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也总有那么一些人,尽管知道从事这个行业的艰难,却还是毫不犹豫地走了进来,并为之默默地奋斗着……
在我们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以下所举只不过其中的几位。
忠贞不渝地守护生命的烛火
——记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病区杨仲毅
因为对护理热情执着,所以对自己的选择坚守不渝;因为对工作认真负责,所以深受病人好评。这是附属一院心胸外病区杨仲毅老师的真实写照。
杨老师于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已有12年了。
现在作为病区的责任护士,她仍不忘基础护理工作,在病人需要时,她同样会竭尽全力,从生活护理到心理护理,她都一丝不苟。
她也把爱整洁的生活习惯带到临床护理中来。每次查房,她都会亲自整理病人的床单位,这些琐碎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是家属应该做的事,一般很少人会主动去做。但她认为整洁的床单位不仅能让病人感到舒适,还为护士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样做能拉近护士与病人的距离,也是与病人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杨老师为人务实,在工作上不分尊卑,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一丝不苟的作风,带领本组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充分发挥骨干作用。记得有一次,她的学生为一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做疾病宣教,杨老师因为担心她的学生刚来不太熟悉专科知识而没有讲解清楚,便亲自打电话为那位病人讲解。
带教是杨老师的专长。杨老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她认为沟通是相互了解的途径,相互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而因材施教才会满足来我院实习的高学历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她,既要工作,又要兼顾家庭,还不忘继续进修、读书,充实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所以她的理论知识非常牢固,这也使她赢得学生的敬佩。
做一门爱一门,干一门精一门。这是杨老师的座右铭。她从不后悔选择了护理,也从不曾想过要改行。因为对护理的热爱执着,杨老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步步实现着自身价值,年年被评为优秀护士。
不断学习不断升华
—记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监护室古素娥
古素娥是二院心血管监护室护士,参加护理工作已经8年,由于勤奋努力,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护理工作是繁琐的,但同时又是神圣的,作为一名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同时又担任带教老师,这就不仅要求她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也需要她为后来者做出表率和指导。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她凭着所学的护理知识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安排二院的实习生进行带教工作。通过这一带教工作,她更深刻了解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使自身的境界得到了升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她孜孜不倦的努力,她在2000年被评选为优秀带教老师。
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她曾三上前线,对非典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在与非典的抗争中,她表现得顽强而出色,第一次上非典战场时她就凭着平时的积累的经验成功地完成了对病危的病人抽血气分析这项较为困难的任务。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绩的评选活动中荣获广东省三等功、广州市先进个人。
在工作之余,她利用各种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参与工作交流活动,2004年参加的广东省内科论文交流活动中,她发表了题目为《临时心脏起博器在严重心动过缓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的演说,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自毕业以来,古素娥充分利用有效工余时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期间她自学了护理专业的大专课程,现正攻读中山大学护理专业本科学历。
用青春和激情奏响生命的凯歌
—记附属第三医院外科护士长危笑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危笑珍在心爱的护理岗位上拼搏了22载,她用她的青春和激情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22年来,她拯救过成百上千危重患者的生命和为成千上万的病人解除了病痛,为无数的患者家庭撑起一片片心理与体魄健康的蓝天;她为护士的培训和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爱心,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她为新专科的开展废寝忘食、忘我工作,为科室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她还下过乡,扶过贫,为乡镇卫生院迈上新台阶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她还战胜过非典……她把一切奉献给了护理事业。
曾有一位伴有肾功能衰竭的肠瘘患者,在外院住院半年多,行了三次手术,全身高度水肿,且腹部、会阴部被肠液腐蚀着,痛苦不堪,有轻生的念头。细心体贴的危护长经常深入病房,循循善诱地给患者做心理疏导,还根据平时积累的护理经验,尽量为患者解除病痛。经过耐心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最终痊愈了——又挽救了一个生命!这么多年来危笑珍不知奏响了多少曲生命的凯歌。
外科从八十年代的两个病区发展到现九个病区,这也离不开危护长的辛勤劳动。很多事情危护长都亲力亲为,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地工作。她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激励着全科的每一位护士。在她的带领下,外科的护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优质服务的标准。
2003年初非典猛然袭击中山三院,20多位医护人员受感染而倒下。危护长她临危受命组建隔离病区,并承担隔离病区的护理指挥工作。她亲自为病人铺床、送饭送水、打针发药,对患者嘘寒问暖,患者都称她为和平年代的“提灯女神”。她这种大无畏的行为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榜样,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在她的带动下,隔离病区工作有条不紊,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她为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现仍被当年病倒的工作人员称为救命恩人。
危笑珍护长在广东省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荣立二等功,被授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先进女职工”称号。
努力的攻读,乖巧的呵护
—肿瘤医院优秀护士郭敏如
郭敏如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来到了肿瘤医院的中心ICU工作,一干就是7个年头。年轻的她工作学习非常刻苦,虚心地从科室老师的身上学习各种专科技术操作、吸收她们的宝贵经验,然后利用业余时间苦练操作技术、翻阅相关资料、整理工作心得。几年的时间,她的工作进步非常大,在很多大型抢救工作中独当一面,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有一次,她在查房时听到一位术后的病人呼吸时伴有很重喉鸣音,怀疑病人有喉头水肿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然后密切观察,并静静地准备好了气管插管的东西。果然没多久,病人呼吸困难越来越明显。幸亏发现及时使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抢救。
在科室里,郭敏如是大家公认的“乖乖女”,对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般给予最温柔、最体贴的照顾。有一次,她看到一位术后老婆婆头发很长,乱糟糟的。原来老婆婆手术前是盘发髻的,经过手术过程的几轮过床,发髻早就散开了。郭敏如在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后,找来梳子,轻轻柔柔地把婆婆的长发编成了一条漂亮的长辫子盘在头顶,像孝顺的女儿懂事乖巧,让家属感动不已。
郭敏如是一位思想素质过硬的同志,经常为了工作而不计较个人得失。记得一次,遇到突如其来的重大抢救,她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科室加入到抢救的行列中,一直工作到深夜毫无怨言,且从来没有因此而耽误正常的工作。
她出色的工作能力、细心周到的服务、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赢得了同事广泛的好评和肯定,先后获得了三次“优秀团员”、两次“优秀护士”的光荣称号。在护理部每年的学分考评中,她连年获得满分。成绩面前,郭敏如没有丝毫的满足和骄傲,她知道自己还年轻,以后所要走的路还很长,只有不断地用知识和技能充实自己,才能把今后的路走得更稳、更远。
假如我是一支蜡烛
—附属口腔医院原护理部主任谭艾贤
谭艾贤,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理师。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谭艾贤热爱护理事业,满腔热情,勤勤恳恳,40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回,三楼学生诊室的牙椅刚装好,夜里11点多钟,值班保安发现三楼诊室门口有水渗出,于是打电话给谭护士长,她二话不说,披上衣服就往医院赶,经检查发现水管破裂,水浸满地板,必须尽快堵住水管,消除积水,否则,牙椅底座的电路板一进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谭护长带着值班人员,一忙就是大半夜。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出现在她的岗位上。她就是这样,爱医院如家。
在医院建立之前,她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结合国外口腔门诊的工作模式,在本院推广口腔“四手操作”模式,并制定了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如护士行为规范、医院抗感染制度等,使我院的护理质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7年,她感到口腔病人疾病日益复杂化,潜在交叉感染危险,她作为护理部主任积极配合医院工作,率先在我国首家推出“一人一机一用一灭菌”制度,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全国多家媒体报导,对我国口腔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事护理近40年来,帮助病人是她最大的快乐,病人的康复就是她最大的心愿。她把病人当成亲人,病人有疑问时,她耐心详细地解答;病人有困难时,她主动帮助,常看到她带着一个个病人辗转就医。经常临下班时,她带着挂不上号的病人,找医生给其加号诊治,那亲切之情就像是她自己或者她的亲人得了“牙病”那么焦急。
她关心年轻的护士,就象关爱自己的女儿,每逢节假日,值班的常常是她,有人请假,替班的常常是她,她经常主动地对年轻护士说:“你们年轻人节目多,周六的晚班,就排我值班。”一年来,我院统计周六日门诊值班,竟有1/2的班次是由她值的。
近40年的护理工作,十几年的护理管理工作,从一名普通护士到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她几十年如一日,敬业爱岗,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前年她从护理领导岗位退下来,医院安排她在门诊办做咨询工作,她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欣然到新岗位上班了。
“假如我是一支蜡烛,我愿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她平凡而博爱的护士生涯的写照。
平凡中演绎不平凡
—眼科中心综合二区护长连玉
综合二区护长连玉,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心耕耘,显示着不平凡的生命价值。她关心病人,对同事体贴,对工作更是认真负责。
连护长关心病人是发自内心的,从不去想从对方身上获取什么。由于眼科手术器械精细,消耗性物品多,导致住院费用较高;而且部分眼科疾病易复发,需要跟踪治疗,种种因素,常常耗尽患者及其家属的大部分钱财与精力。连护长体贴病人,全面了解患者家庭背景,针对不同的个体,全身心整体护理病人。例如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她会主动跟病人主管医生交流,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反复住院的病人,她主动与患者交流,倾听其心中的恐惧、焦虑,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对生命的热爱。连护长总是通过自己发自肺腑的言语与行动温暖每个病人的心。
医疗工作的严谨性使每位医务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对生命,职业使命要求我们时时刻刻保持平和的心态,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连护长就像姐姐那样体贴同事,分享着大家的喜乐悲伤,用她那亲切的笑容驱散大家心中的乌云。她合理的安排班次,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都能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而她对自己却考虑得却很少,使自己的日子显得匆忙、劳累。
连护长要求大家要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件工作,做事细心、严谨、负责,她自己更是这样做的,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即使生病也如此。有一次,她得了过敏性皮炎,全身又红又痒,因皮肤骚痒往往彻夜难眠,她却仍不肯休息一天,坚持每天上班。正是这种对工作的认真热情感染了同事们,使大家废寝忘食地工作。
连护长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还体现在对病区的管理方面。她观察细微,留意周围的事物,用心总结大家的经验,提出可行方案,简化工作程序,既减轻工作负担,又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
以身作则的连护长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一个个感人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南丁格尔的精神在延续,白衣天使们本着“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显示着不平凡的生命价值。他们没有惊天的伟业,却用默默的奉献,一路上播下爱与健康的种子……
(转载自中大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