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爱生,为人师表——2004年“南粤杰出教师”王金发教授事迹
王金发教授热爱本科教学,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从教至今31年,先后担任微生物遗传学、遗传学、微生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现代生物学、细胞工程、细胞科学与社会等多门本科生课程,每年的教学工作量都在200学时以上.为此获得1998年中山大学蔡冠深奖教金。主讲的细胞生物学课程在2003年广东省精品课程评选中,得分位于171门参评课程之首,现被国家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直接推荐为国家精品课程评选。
王金发教授师德高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师生中有很高威信。他坚持“爱教、爱生,为人师表”的基本职业道德,将教学育人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从1994年起采取与学生制定“师生公约”的方式,对自己和学生各提出八条要求,即对学生大胆管理,又将自己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中。此外,在基础课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每周安排两个晚上(7:00—10:00)为学生进行辅导,这一做法已坚持了十年。由于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先后于1997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001年被中山大学学生会评为”中大学子心目中良师”、2002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师德十佳标兵。连续10年的学生问卷,评价全部是优秀。
王金发教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改革。近10年来,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他致力于教学改革,取得一批成果。
(1)创新性提出“研究性”教学理念。为改革教学方案,改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理念,并进行了10年之久的研究性教学设计和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一理念在国内引起了较好反响。“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成果已获中山大学2004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申报广东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提出并探索“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从1994年起坚持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组织实验教师对遗传教研室所承担的全部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提出“开放式、创新性、研究型”实验教学新模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以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成果于1997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实验教学一等奖。
(3)致力于教材建设,主编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4部教材。其中,《细胞生物学》前后经历10年的精雕细刻,2003年8月正式出版后在国内引起较好反响。
(4)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王金发教授采取多种方式,将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其中最有创造性、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就是科学专题报告会活动。2003年1月教育部和科技部在中山大学生科院召开了理科生物学基地建设研讨会,两位基地的学生分别向基地负责人介绍了研究性学习和开放实验的体会,并用流利的英文作了细胞生物学科学专题报告,深受国家基金委领导和教育部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赞赏,并在2004年全国基地评估工作方案中规定各基地必须有两位学生现场介绍经验。
(5)坚持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制作有特色的网络课件。王金发教授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技术和课程的有机整合,从1996年开始制作各种课件、网络课程、示范实验教学课件、学生研讨录像等,并在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合理使用各种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其中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是教育部的项目,并于2003年通过验收,同时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网络课程。2002年被评为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先进个人、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同时被评为中山大学网络课件一等奖。
(6)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取得教学、科研双丰收。多年来,王教授一直坚持“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一起抓,用心授课” 的原则。虽然承担多门本科生课程,每年的教学工作员都在200学时以上,但是始终坚持科学研究工作。从1993年以来,先后主持6项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一项863项目,发表科学研究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的10篇。另外,还积极从事教学研究,从1994年以来先后主持4项、参加2项国家和广东省教学研究项目,主持6项中山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先后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多篇,取得教学科研双丰收。
此外,王金发教授还积极为社会服务,如受聘为广东省委党校客座教授,讲授品牌课程;积极到广东多所中学进行讲座;为国内兄弟院校培训细胞生物学主讲教师,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