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黄天骥教授事迹
黄天骥教授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师,他从教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1991年被国务院人事部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获得“中山大学教学名师”称号。他先后担任中文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在社会兼职方面,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出版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成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古代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黄天骥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一直担任中文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与辅导工作,从未间断。2000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立,黄天骥教授以66岁高龄,不辞劳苦,主动请缨,前往珠海为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课,在全校老师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黄天骥教授授课,能够把科学性、系统性与生动性融为一体,擅长以浅近易懂的语言,阐释艰深难懂的问题。中文系同学们都说,上黄先生的课,想打瞌睡、开小差是不可能的。因为黄先生的课,总能给人以启发,一边听课,脑袋就会跟着不停地转,不停地想。
针对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黄天骥教授强调因材施教,本科生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硕士、博士生阶段的教学,则要强调形成原创性研究的能力。他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中,有许多已经成长为全国各行业的骨干,有的已是重点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宋俊华的学位论文《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还获得了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黄天骥教授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从未满足。在近年来的教学活动中,他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亲自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自己的教学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与挑战,充分体现出新时代的新风格,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黄天骥教授对教学事业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他虽然已有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教龄,却仍然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每一堂课。他曾对系里的青年教师提出,要将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趋势与教学相结合。他的《中国文学史》、《西厢记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文献整理研究》等课程都能站在学术研究前沿进行授课,给学生以新的启发。为配合《古代诗词导读与鉴赏》、《格律诗词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他撰写了《诗词创作发凡》一书;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宋元卷》教材,获得国家图书一等奖、北京市社科成果特等奖。
作为一名老教师,黄天骥教授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工作,他在自身工作已十分繁重的情况下,还经常为青年教师举行示范课,或者去旁听青年教师的授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结构乃至讲课语气、动作这些细节方面,都给出实实在在的建议与指导。
黄天骥教授是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在古代文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著名学者王季思先生的弟子,他继承王先生所开创的学术传统,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工作,如通过培养和引进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等,使中山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尤其是古代戏曲学科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天骥教授与王先生受教育部委托,承办了全国高校戏曲教师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量的戏曲教师,为我国戏曲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黄天骥教授又和王先生一道组织编写了大型戏曲巨著《全元戏曲》,该书于1999年出齐后,立刻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获得国家古籍整理一等奖,2002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几年来,他结合自己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的研究,组织校内外戏曲界力量,对中围古代戏曲研究的薄弱环节——形态问题,进行集体攻关。总之,在黄天骥教授的努力下,中文系古代文学学科教师们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荣誉。中山大学古代文学学科曾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名牌专业;戏曲研究室也发生了几次跳跃式发展。先是升格为研究所,然后适应研究转型的需要,与中山大学民俗学研究中心、文体学研究中心重组为中山大学传统戏曲与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2003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4月通过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讯评审,即将接受教育部专家的实地考察。
黄天骥教授从事学术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先后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几十篇,最近结集成《黄天骥自选集》出版;出版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诗词创作发凡》等为代表的古代文学与戏曲研穷学术专著十几部。他的论著和文章,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他关于戏曲形态研究的文章,开创了古代戏曲研究的新领域,促使了戏曲形态学的兴起和繁荣。在他的带领下,中山大学古代文学、古代戏曲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黄天骥教授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除了各种校外学术兼职外,他先后担任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在担任中文系系主任期间,他主持制定了中文系“全程导师制”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实行二十年以来,成果斐然。其中的大一“百篇作文”、大三教学实习和“全程导师制”等项目先后都获得了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还提出“自觉地学习、刻苦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等口号,倡导在中文系重视“口头”与“笔头”,重视“三文”即作文、古文、英文的教育,提出了“固本培元”、“开拓创新”的教学理念。这—系列教学思想和措施的实施使中文系学生受到很大教益,在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得到极大提高,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另外,黄天骥教授还致力于中文系学科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和引进人才,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承接社会办学,扩大办学规模等等,为中文系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