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写就绚丽人生
江丽芳, 1953年6月出生,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主任、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部副主任,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学病毒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微生态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毒学杂志”编委、“热带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广州市东山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03年荣立广东省政府一等功、获授“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和“广东省先进女职工”。
抗击非典显英豪
江丽芳教授是一位微生物学家,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对象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些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有些甚至可引起烈性传染病。她凭着科学家的强烈责任心和高度使命感,20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与传染病魔打交道,为捍卫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当有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时候,江教授总是挺身而出,赶赴第一线进行病原学研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秋季,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现了登革热的爆发流行,江教授亲自带领课题组赴澳门采集标本,收集资料进行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特区政府制定登革热防治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3年春,一场“非典”灾害突然袭击南粤大地,疫魔来势汹汹,病因不明,传染性极强,致死率很高,短时间内祸及大批患者和医务人员。作为一个资深的微生物学研究者,江教授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不明杀手”的危险性,在危难面前,江教授选择了责任。春节期间,在外地休假的江丽芳教授获悉疫情后毅然返穗,主动请缨,于2月8日主持成立了由中山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和广州市儿童医院等单位组成的病原学研究攻关组,制订详尽的研究计划,查找非典元凶。在人们谈“非”色变,避之惟恐不及的时候,江教授带领的科研人员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深入到各级医院,与“非典”病人零距离接触,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研究,并对每一个实验结果把关。江教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她带领研究组共采集了400余份标本,这些标本来自广州爆发非典型肺炎不同时期,均有较详细的临床背景资料。由于非典病原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病原,人类对其完全不了解,因此在查找病原的征途上困难重重,他们以顽强拼搏、艰苦奋战的精神,想方设法查找病原。通过对病原体的分离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试验以及电子显微镜检查等科学方法,首先排除了炭疽杆菌、禽流感、鼠疫杆菌、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血杆菌、腺病毒、立克次体、军团菌等重大传染病的可能性,协助政府迅速决策,消除民众恐慌,维护了社会安定。
江教授是国内较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专家之一。她带领的攻关组在4月分离出非典的元凶——SARS冠状病毒,并在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3年4月5日,WHO专家组考察了江教授的实验室,对江教授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4月25-28日,江教授参加了香港大学主办的北京-上海-香港-台北两岸四地关于非典型肺炎的联合研讨会,在会上向专家们汇报了她的研究成果,受到WHO组织的高度重视。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江丽芳教授被任命为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防治非典病原学攻关组组长,直接参与了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抗击非典的防治工作。她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女职工和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等。
教学科研结硕果
江丽芳教授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治学严谨,精益求精,言传身教,多年如一日积极投身于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层次医学生的教学工作。她领导教研室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认真备课,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十分注意对学生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时时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学术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她教育学生加强品德修养,作一个正直的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其中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6名。此外,江教授还积极进行科研攻关,主编《高级医学微生物学》专著一部,参与编写卫生部或教育部的《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全国统一教材多部,主持并完成了卫生部及各级教改课题多项,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学家,江丽芳教授深深地认识到自己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光荣任务,又担负着为人类进步而探索未知世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历史责任,因此,她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长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江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病毒致病与免疫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登革病毒、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的致病与免疫的分子生物学,包括研究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病毒的蛋白质组学、病毒致病与免疫的分子机理、病毒疫苗、病毒性疾病的社区防治等。已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广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境外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相关论著40余篇,其中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 及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 等杂志的论著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曾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生物技术专项奖。由于师德高尚,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各方面业绩显著,江教授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2003年以高票当选为区人大代表。
同心协力齐攻关
作为学科和学术带头人,江教授在抗非典期间带领全体实验室成员主动请缨,寻找SARS病原体。作为病原学专业人员,他们深知“非典”有很大的传染性,而且直接面对病理标本存在更大的危险,但大家毫不犹豫地穿上防护服,对收集到各种标本,包括病人的咽拭子、漱口液、痰液、肺组织、血清等进行试验。在党中央的统一部属下,教研室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在三个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标本中观察到衣原体样的颗粒,并积极地寻找其他相关的病原体,终于在病人的漱口液、肺组织等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并做出了初步的鉴定。江教授带领实验室人员除完成成人专科、本科、七年制、研究生等教学任务外,始终以饱满的精神坚守岗位,与SARS作顽强的斗争,为抗非作出了突出业绩。
近年来,她带领的学科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其所在的学科和实验室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年被评为校先进单位,2003年被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 、“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单位”等光荣称号。
江丽芳教授不仅出色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还处处起表率作用,她作风正派,清政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以诚待人,带领学科不断进取和创新,成为师生学习的好榜样。进入2004年以来,亚洲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禽流感爆发流行,我国及我省也出现了疫情,作为一个病毒学家,江丽芳教授被任命为广东省禽流感防治研究专家组成员,目前正积极投身于防治禽流感的工作中。
不论是作为一名学者还是作为一名教师,江丽芳教授都以她出色的表现证明了她的优秀与卓越,以她无私的奉献写就了绚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