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3年第4期 > 星光熠熠

直面死亡,敢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呼吸科主任谢灿茂教授,作为我院呼吸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负责、科学智的态度,组织和带领呼吸内科全体共产党员和医务人员,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众志成城,始终奋战在救治“非典”的第一线,充分发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医护人员无私无畏、救死扶伤的天职。为抗击“非典”一役做出巨大贡献,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早在去年12月中下旬,谢灿茂教授就应邀到中山市某医院会诊一名“肺炎”病人,当时发现患者因发热咳嗽、肺部渗出性病变发展迅速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使用呼吸机,最奇怪的是该患者的多位亲属均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类似病征,发热、肺部病变。对这种家庭聚集发病的“不明原因肺炎”,教授凭着多年的经验和直觉,意识到这个病的不简单,不应该轻敌。其实后来才知道,这次会诊已经是和这种可怕的“非典”病毒打了个照面。教授回到科室,即向医务人员通报了该病的情况和新进展,并以以小型专题学术研讨会的形式,组织大家学习有关这种“肺炎”的防治知识,要求大家无论如何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春节长假期间,省卫生厅将“不明原因肺炎”命名为“非典型肺炎”,并制定和下发了诊断标准。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谢灿茂主任深刻地意识到,在这场迎击“非典”的战役中,呼吸科就是医院的前沿阵地,主力军,自己作为这个队伍的总指挥,必须集中全科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冷静地、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党支部会议上,他要求呼吸科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中冲锋在前,带动科室和医院个体医务人员,筑起一道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大堤”,保护医院门诊、住院病人以及广大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在科室人员会议上,强调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务人员不能推卸的贵任,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无论何时、面临何种危险,都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前面。在一次会议上,他还以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来鼓舞大家,要求大家要充分发掘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谢主任这样要求别人的同时,自己作为科室党政主要领导,也身先士卒。当社会上传言纷飞、抢购成风、人人自危的时刻,许多人都担心“非典”找上自己,想方设法离它远点,谢灿茂主任却毅然地挺身而出,先后担任中山大学非典型肺炎治疗组副组长、组长和医院非典型肺炎治疗组组长的职务,与全校战斗在“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同心同德,共同抗击“非典”他不分日夜地在全省各地会诊“非典”病人,哪怕一些危重的病人,也亲自做近距离诊断,完全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他还先后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海南的防治“非典”定点医院进行指导和讲学,为他们带去防治“非典”的宝贵经验。

 为帮助遭受“非典”重创的兄弟医院——中山二院重新赢得这场战斗,教授又义不容辞地临危受命,担任中山二院的“非典”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呼吸内科的副高以上骨干力量,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二院病倒的医护人员中有许多也是呼吸科的专家、教授,有的甚至是教导过自己的老师,他们对治疗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张和见解,但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谢主任除了要一个个仔细研究,确定对症治疗的方案外,还要做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取得谅解,使这些本来为别人治病的医生,能够积极配合自己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努力,终于找出一套较为有效的防止传播和治疗方案,使病魔一步步退去。

 在抗击“非典”的几个月中,他自己没有一刻轻松过,虽然他深知过度疲劳或没有充分的休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给病毒以可乘之机,也反复向“非典”一线工作人员强调这点,但身兼重职的他丈大、身不由己,每天坚守在出差会诊、讲学,支援外院诊治工科,部署和亲自参与科室各项任务,从早期在急诊到呼吸二区成立,每一位来我院就诊的”非典”或疑似患者,都经过谢教授认真的诊断或治疗。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谢教授与他带领的其他医护人员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时刻,永远将自己的安危和利益摆在广大人民

群众生命和健康之后。

 谢灿茂教授荣获“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臣”、“广东省优员”、“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