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工会风采 > 中大教工 > 2002年第3期 > 焦点话题

关心教职工身体健康 建设高素质教职工队伍亚健康—— 一个亟待关注的课题 ——对我省高校教师状况调查情况的思考


                明言
   一、亚健康问题的提出
  健康,古往今来,人人向往。然而,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并非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健康就是无病。有病则不健康”,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认识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还停留在一个旧的观念上。什么才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此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人的身体机能无疾病,人体器官完整无缺,并在生理和心理上能适应社会生活。否则,就是亚健康或不健康。
  何谓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是有发生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甚至已处于某种疾病的边缘或早期状态,是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者仅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 ,剩下的75 %属于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意味着具有发生某种或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条件,一旦因为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如长期超负荷工作或短时期过渡劳累、精神高度紧张或心理遭受创伤、营养不合理或生活方式、方法不当等即可导致某种严重疾病的发生。这不但影响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生活素质的提高,而且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因素。特别在高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高校教职工是一个严重的潜在危险,它将会影响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成为影响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亚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广东省教育工会对此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由暨南大学工会、中山大学工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会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广东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组,对全省19所高校近万人的教职工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抽样调查,其目的是重点摸清我省高校教师中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分布情况,找出影响教职工健康的各种因素,为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本省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预防策略与措施方法。
  二、我省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情况
  (一)我省高校教师总体健康状况
  从此次我省高校教师健康调查结果来看,有大约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况,约20%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而剩下约70%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国内外其它人群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应注意的是,在亚健康人群中,有约1/3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是高校今后重点监测和追踪的对象。
  1.不同性别教师健康状况:女教工的重度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教师,这说明,在高等学校,作为女性要与男性获得同样的成绩需要付出更多,因为她们面临更多方面的压力,青年女教师更是亚健康预防的重点人群。
  2.教工疾病情况:高校教师某些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从疾病类型看,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是高校教师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前者对年轻教师的影响不容忽视,后者有年轻化的趋势,是今后高校重点预防的两大类疾病。
  3.不同年龄教工健康状况:调查显示,30一40岁是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其发生率可高达近80%,其次是30岁以下年龄段。可以认为,40岁以下是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危险年龄,是我们今后预防的重点人群。
  4.不同学历教工健康状况:随学历提高健康者比率也有所提高,而患病者比例则有所下降。亚健康状态以本科学历教工最高,硕士次之而博士和专科学历较低。在高校,个人的职称越高则地位越稳定,生活和经济条件越好,从心理上也满足了个人成就感,而对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原因
  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工作压力,如工作竞争激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节假日经常加班、工作能力不被认可、工作进展不顺利等;个体行为习惯,如无体育锻炼、每天睡眠时间少于 6小时、吸烟等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如缺乏朋友谈心、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长时间不开心、住房条件不好、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因素和工作压力方面等问题对亚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如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会长时间不开心者出现亚健康的可能性比一笑了之或很快就忘记者大7倍、工作进展不顺利者发生的亚健康的可能性比工作进展顺利者发生可能性大6倍。这表明,加强各种心理保健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宣传和指导教师学会心理调适,这对提高教师身心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教师对健康和亚健康的认知程度
  调查表明,知道亚健康的教师比例占调查人数的44。21%,听说过占37。67%,不知道的占18。21%,说明高校教师当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亚健康,约一半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只有约1/3的人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与实际情况差距较远,说明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亚健康对自己上作生活的不利影响。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人将无病就是健康视为正确观点,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加以改善和纠正的。
  三、改善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对策
  (一)少加强预防保健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1.高校教不同健康状况的不同人群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如:针对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进行各种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针对个人的戒除不良嗜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营养、适当运动、加强心理保健等以及针对会心理因素方面的改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减轻工作压力等,针对处于疾病临床前期人群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检查以及个体的自我监护,及早发现疾病初期患者并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或转为慢性,对已患病者,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其病情恶化;对慢性病患者则通过医学监护,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发生。
  2.注重对年轻教工的预防保健:年轻教工最容易忽视自身健康问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改变他们的某些对健康的不正确观念,在注重中老年教师健康体检的同时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检查,采取措施切实保证青年教师的体检率,及时发现问题。
  3.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各种保健方法:健康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手里,只有提高教工自身的健康保健意识,掌握各种保健方法,处理好保健与工作的辩证关系,才能经常性的自觉进行各种身心保健活动,真正提高教师整体身心素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4.重视女教工的健康保健:高校50%以上是女教工,她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全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高校女教工的特殊性,更应加强对教工的保健措施,针对高学历的年轻女教师更应加强保护,对于她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效减轻她们在各方面的压力。
  (二)进一步改善预防保健条件,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围
  1.各高等院校都应将教工健康状况提到议事日程,关心教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对高学历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不给过大的压力;进一步完善反映教师工作成绩的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提高面向全体教工的校医院或校医室的医疗条件,增加各种必要的医疗检查设备,改革教工体检内容及身体健康检查项目外,增加心理健康体验项目,并建立教工疾病和亚健档案、资料库,对处于前临床状态的教工,每3一6个月追踪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增加各种消闲、健身、娱乐保健设施建设的投人,并照顾到不同年龄、性别、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师所需要设施的种类、开放时间等不同。
  4.增加体育项目设施的建设,扩大面向教工开放的体育活动场所和时间的灵活性,提高教工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和积极性。
  5.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后勤服务与保障工作,增加服务项目、提高质量,特别是学校的食堂、幼儿园、中、小学校等质量的提高是减轻教工生活负担和压力,解除后顾之忧的重要部门,对提高教工的身心健康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6.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指导活动,如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内容可以包括现代健康新观念;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方法;行为方式与健康;饮食、营养与保健;心理保健;养生保健;各种音乐、物理疗法等等。普遍提高教工对亚健康的知晓率,提高对各种影响健康因素的认识,自觉加强防范;可以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人员编写各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或健康指导手册,发放给教工。
  7.针对亚健康危险人群集中组织学习各种保健知识和方法,改变不良习惯,提高心理素质,追踪观察并评价开展预防的效果,及时调整措施方法。
  8.建立教工心理咨询门诊,设立教工心理咨询和健康指导热线电话。
  9.建议省教育工会建立全省高校信息网络中心,交流经验、互通情报,开展教工保健协作定期召开研讨会,情况通报会,对教工健康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
        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对社会的奉献。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健康、珍惜健康、享受健康、创造健康。
  资料来源:《广东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02年9月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